李焕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后跟进建设便民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议”收悉。我委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东城区立足“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建设,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加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力度,构建了多样化的蔬菜流通模式,形成了均衡化的早餐经营格局,创立了产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了“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在182个社区的全覆盖。2017年初,东城区按照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要求,全面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坚持与疏解整治同步并举,整体推进。截至2017年7月,东城区共有7类生活性服务业便民商业网点2662个,营业面积50.28万平米,其中连锁网点1058个,连锁化率为39.74%,其中,蔬菜零售186个、餐饮(早餐)1549个、超市便利店537个、洗染56个、家政40个、美容美发258个、末端配送36个,实现了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末端配送、美容美发、洗染、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态的社区功能全覆盖。拥有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7个,北京市商业示范社区8个,2013年东城区成为北京市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区。
1、强化规划研究,凸显政府引导作用
积极落实《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在全面调研梳理现有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的基础上,出台了《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社区网点调研分析报告》、《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及各街道生活性服务业配置规划,制定《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推动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把握疏建结合,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开展疏解整治后可利用空间的摸底调查,根据各街道需求提供品牌服务商精准对接,在丰富和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的同时,解决局部地区居民购物便利性暂时降低的问题。二是突出蔬菜零售网点的惠民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2016年新建或规范提升蔬菜零售网点27个,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购菜需求;2017年将新建或规范提升蔬菜零售网点25个,目前已完成23个。同时,利用东城区蔬菜信息监测分析系统,强化对蔬菜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及时调控蔬菜的供应量,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市场保供稳价问题。
3、坚持便民利民,推进“五化”建设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2016年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商业便民网点111个,连锁化率提高5.1个百分点,达到32.7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社区全覆盖。二是聚焦重点行业,培育示范项目,推荐东单菜市场、便宜坊等驻区品牌连锁企业52家入选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主体企业的服务质量。
4、整合服务资源,创新生活服务产业模式
一是以社区菜市场等优质服务资源为搭载主体,以骨干服务商为实施主体,促进各类优质生活服务资源在有限空间资源内整合利用、集约发展。2016年,以百年老店东单菜市场重张为契机,将东单菜市场和平里店、光明楼店建成功能集约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推荐东四街道三至八条、东直门街道当代万国城申报北京市第一批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二是深入实施“互联网+智慧民生”行动,将东单菜市场打造成北京首家“智慧菜场”,建立了集菜市场、便利店、早餐、便民服务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东单菜市场“悠惠生活馆”O2O模式,极大地优化了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的功能品质。目前,“东单菜市场悠惠生活馆”已建成2家2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体,50家社区生鲜连锁门店。
二、发展方向及工作思路
未来三年,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需要为主线,坚持同步疏解整治、同步保障民生的原则,努力构建起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现“五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一是规划配置与百姓需求相结合。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背景下研究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引进和提升的配置标准,坚持问需于民,科学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计划,确保居民便捷享受生活所需。二是疏解整治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将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按照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规划布局和指导目录,疏建结合,有效平衡拆与补的问题。三年内弥补蔬菜零售155个的数量缺口,实现每个社区不少于2个蔬菜零售网点。2017年,拟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商业便民网点100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25个),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率提升2.5百分点。三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构建区属国有商业服务业集团,整合社区商业企业,已将奥天公司所属奥士凯连锁公司的全部资产划归崇远公司所属的崇远万家公司统一管理运作,以在社区商业服务方面构建分层全网便捷式的生活圈。同时拟从顶层设计出发,研究制定腾退后空间再利用办法,使东城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用房有所保障,充分发挥国企经营管理和商业渠道的优势,统筹各方资源,扩大有效供给,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更好更精的服务。四是以菜市场、便利店搭载等模式推进业态和功能的融合,在有限的网点资源内整合集聚多种生活性服务业功能,打造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推进社区空间资源使用的集约化、生活性服务业业态的融合化,2017年,东城区将新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15个。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2、信息引领、创新发展。一是线下体验与线上服务相结合。实施“互联网+智慧民生”行动,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智能化对接,发挥崇远公司示范作用,做大做强“悠惠万家”线上线下服务品牌。三年内实现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对全区生活性服务业摸底的基础上,搭建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信息数据监控平台,建立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信息数据库,实现“社区-街道-区”三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共管,提升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整合区内商业信息资源,搭建网上为民服务平台。结合东城区商业经济发展实际,整合区内商业服务信息资源,依托“数字东城”网站向百姓提供商业服务信息。“数字东城”网站是东城区网上办理行政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公开政务信息、发布政务新闻和接受公众监督的统一对外服务窗口,为东城区商业服务资源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三是鼓励街道引入社会资源,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养老、线上购物、居民办事、便利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完善已建成的43个“微网格”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丰富功能和内容,扩大社区关注度,逐步实现社区全覆盖。依托“微网格”微信平台,发布社区服务信息,宣传展示优质社区商业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社区生活的智能化水平。
3、规范管理、提升品质。一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统筹区域资源,优先用于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老字号企业、品牌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生活服务创新企业等入驻社区。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良性运营模式。二是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准入、退出、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定标准、设层级、拉清单、列目录、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模式设计,进一步规范生活性服务业管理模式和运营体系。三是东城区社区服务中心继续在服务商发展及管理方面夯实服务支撑,深入挖掘服务资源,扩大服务队伍、制定并签订服务公约、统一服务规范、加强培训力度、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四是区社会办将开展社区服务资源和服务需求调查,按照公共服务设施、公益服务项目、商业便民网点、为老服务设施等进行分类,建立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服务资源数据库,做好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接。引进更多优质惠民、连锁化程度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服务企业、机构,支持老字号企业进社区,逐步取代业态低端、证照不齐、经营无序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实现社区服务升级。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东城区社区商业服务体系的关注和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2017年9月5日
关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后跟进建设便民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议33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