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暨东城区科学教育学术论坛(生物学专场)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召开

日期:2024-11-08 15:25    来源:

字号:        

11月8日上午,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北京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特色课程建设暨东城区科学教育学术论坛(生物学专场)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召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黄晓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文军,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出席,北京市各区高中课改项目负责人、高中课程主管与生物学科骨干教师代表,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研修部负责人、课程中心全体人员,东城区首批名学科基地主持人代表160余人现场参加,北京市各区教师1800余人线上参加。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生物教研组4位教师从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类课程、拓展类校本课程以及提升类校本课程的角度展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胰岛素与诺奖》《从“生气”的诺丽果到“倒霉”的豆浆》四节研究课。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北京市一七一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回民学校分享学校依托生物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特色课程建设做法。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校长邢颖、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员、东城区生物名学科基地主持人、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教师分别从学校管理者、生物学科教研员、学科首席、优秀实践者的角度畅谈了对于通过特色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行动、反思与畅想。

乔文军在点评,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此次研讨会较好地反映出北京市生物学科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状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课堂,核心在兴趣,重点在资源,关键在协调,根本在学生。

黄晓玲围绕“会议背景”“主要形态”“发展思考”进行点评,谈到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需要凸显课程育人、凸显课程连续体、凸显学习过程、体现资源环境、依托整体协同。

刘羽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东城区不仅成立了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东城分院,同时也挂牌成立了东城区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科研为引领、学校为主阵地,构建了“市区校联动、多部门协同”模型,采取了“重点规划、方向引领”“科研攻关、重点突破”“专题培训、蓄势聚能”“分类施策、定向指导”等举措推动特色课程建设。希望北京市各区、各学校能够秉承“跨界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在做好双减工作“大减法”的基础上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辟更多学生成长通道、提供更优课程载体,为创新人才培养赋予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