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多波次新冠疫情冲击,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在市卫生健康委的科学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统筹完成了各项疫情防控及重点工作任务,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
深入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牢记首都核心区职责使命,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确保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一贯到底。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履职尽责。发挥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覆盖全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全方位学习体系。
(二)巩固基层组织,壮大人才队伍
开展“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和《支部手册》展示评比活动,积极推动党支部评星定级。实现直属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建设全覆盖。紧紧围绕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选干部、配班子。用好职级职数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安排基层干部到卫生健康委机关“以干代训”,促进干部成长成才。
(三)强化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领导班子及成员运用“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达到惩戒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持续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围绕卫生健康领域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持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医德医风,强化行业自律。
二、协调联动,提升疫情应对处置能力
(一)高位统筹,实现四个率先
坚持高位统筹。率先实现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率先实施“全封闭、全流程、全覆盖”的院感防控措施;率先完成集中核酸检测任务;率先建立健康监测管理体系。
(二)依托辖区医疗资源,强化医疗救治
24小时在线保障,组建区级转运专班,完成多人次新冠感染者分诊筛查、协调转运。应对诊疗量激增,发热门诊、急诊、重症迅速扩容。统筹辖区医疗资源,建立以驻区三级医院为核心的新冠感染者诊疗网格,按片区统筹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区级多学科新冠专家组、线上问诊专家组、重症巡诊专家组,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三)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确保检测质量
增购PCR设备,建设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完成入户和重点人群、重点区域核酸检测任务。派出上千人次医务人员支援兄弟区县核酸采样。
(四)覆盖式监督指导,规范集中隔离管控
以“三强化”“四坚持”为抓手,升级“五全五查”,实现每日对集中隔离点全过程全覆盖监督检查,严防隔离点内交叉感染。
(五)多措并举,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
全面启动第二针加强针接种,强化专业支撑,累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技术培训。组建上门接种队,重点做好80岁以上老人接种服务工作,实施接种禁忌症会商机制。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推进改革发展,先试先行服务群众
持续深化改革,制定《东城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区属公立医院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分级诊疗制度初步落实,双向转诊有序开展,急慢分治体系基本建成。推进健康联合体试点进展,设立专项健联体建设资金,成立“儿童青少年重大疾病救治中心”等六个中心,开展儿童听力、贫血、龋齿、视力、脊柱侧弯、入园体检等项目。
(二)强化质控,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愈加完善,成立18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区属医疗机构专科特色初步形成,已完成四批次重点专科建设。医学检验共享平台、影像检查共享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完成检查、检验,并取得结果,极大提高了群众就医的便利性。
(三)创新发展,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
举办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紫金健康”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现场发布多个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及科研项目,2项研究成果实现转化签约。发布《东城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
(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织牢基层健康网底
搭建社区健康网格,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基层健康网底作用,完善家医签约工作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和医养结合,持续打造“身边系列”特色品牌。实现二、三级医院药事服务进社区和社区处方前置审核全覆盖。2021年度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基层卫生绩效考核,荣获优秀等次。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社区医院。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准开工许可,台基厂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标准化建设。
(五)全力做好老年妇幼计生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南院区)被确定为北京市安宁疗护中心。北京市隆福医院、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安宁缓和医疗专科医联体,区属3家医院成为成员单位。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龙潭街道幸福社区被评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实现辖区助产机构新生儿科(病室)全覆盖。2022年被评为“北京市孕产妇‘零死亡’区”。2家助产机构通过北京市母婴友好医院评估。2家机构通过北京市人流术后关爱标准化AAA级评审。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儿童健康友好社区”。
积极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自主开发“东城区婴幼儿健康管理微信平台”。以区卫生健康委第三幼儿园为依托,建设东城区综合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
四、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一)圆满完成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医疗防疫保障。完成东直门、崇文门急救工作站及区急救中心站建设,构建“1+11”院前急救体系。
(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每月组织主题周末卫生日等群众性活动,持续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区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全部建成无烟党政机关。积极创建北京市卫生街道,巩固国家卫生区成果。
(三)发挥“互联网+”作用,开展远程会诊及学术交流等对口健康协作,带动受援地医疗技术创新,为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深度体检服务,为驻区单位提供优质医疗资源绿色通道等医疗保障服务。
(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实现职业健康申报率、体检率、培训率、告知率等10个100%工作目标;第六医院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6人荣获北京市2022年度“职业健康达人”、6个作品在2022年度职业健康传播作品评选中获奖,我委荣获2022年北京市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2022年度“北京市职业健康达人”活动优秀组织奖。
(五)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评选及结题验收。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试点建设“信用医院”,率先在首都核心区实现三级信用就医服务。完成和平里医院智慧医院项目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疫通信一体化无线接入点设备全覆盖。
(六)以“接诉即办”和信访工作为抓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完善安防体系,提升反暴恐应急处置能力。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2021年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地区。
(七)有序开展医疗机构信用分级分类评价试点工作。全面加强卫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推进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开展“管行业管防疫”动物诊疗机构专项执法检查。
第二部分 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功能定位,坚持首善标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各个方面全过程。把实现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以加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两大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两项任务为着力点,打造东城区卫生健康领域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辖区百姓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
切实把全委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协调机制,做好系统公立医院党建成效评估结果运用,不断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公立医院党务干部培训,着力提升党建业务能力。
二、发挥党建引领,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完善党建“结对共建”体系,丰富系统党建示范点内涵。对系统公立医院党建成效进行考察,深入做好全区非公立医疗机构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监督考核,确保组织生活取得实效。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健全“接诉即办”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七有五性”,为群众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三、强化人才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精准科学选配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对调整较大的班子进行“回头看”,确保实现结构功能“双升”。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切实担负起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的政治责任。谋划启动系统后备干部库调整,加强干部管理与培养。强化工委党校阵地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大新入职公务员培训力度,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加大对领导干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干部工作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系建设。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努力提升老干部工作满意度。
四、党建领航凝心聚力,发挥群团工作优势
加大先进人物、集体事迹宣传,激发职工主动性、创造性及荣誉感。积极谋划打造“健康东城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党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深化榜样力量。深化“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呵护生命全周期,科学养生促健康”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健全完善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力度,继续开展巾帼建功、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健全完善从严治党责任体系,落实“两个责任”全覆盖。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规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医德医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加强警示教育,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做好“后半篇文章”。
六、全力做好接诉即办及信访工作
推进“1+10+N”接诉即办工作模式。全面优化提升接诉即办工单办理效率。全面梳理卫生健康系统工作难点,高位统筹,重点推进。促进系统各单位机制体制及专班建设,畅通内部投诉渠道,强化矛盾吸附能力,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提升分析研判能力,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统计,掌握群众真实诉求。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投诉,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未诉先办。
七、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探索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北京市普仁医院与东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北京市普仁医疗集团”,打造以北京市普仁医院为核心,“南部儿童诊疗中心”以及“北部妇产诊疗中心”为一体的城市医疗集团。强化区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模式。
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特色、错位发展
加强区域急诊急救专科特色建设。确定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普仁医院、北京和市平里医院、北京市隆福医院的卒中中心、疼痛中心、老年危重症中心、胸痛中心四大急诊救治专科特色建设。推进东城区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六院)和医学检验(病理)中心(普仁)建设。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
九、深化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积极参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筹备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推动和睦家医疗集团中西医结合国际化服务发展。强化区域中医药产业资源整合,深化东城区“杏巷”工程建设。
十、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进展
包括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建及配套项目;普仁医院病房楼改造项目及第六医院门急诊楼及东病房楼加固改造项目谋划。完成东华门街道台基厂社区卫生服务站装修工程。东直门街道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期(十字坡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用房装修工程。
十一、强化传染病防控
全面总结汲取三年抗疫经验,修订完善辖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疾控机构体制改革进展,加强区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平急结合、有序转化的工作机制。坚持多病共防,做好常见传染病疫情处置,依托医疗机构完成各项监测及调查工作;继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严密监测接种异常反应。
十二、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落实健康北京行动
积极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优势,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区自治和公共卫生治理。推进国家卫生区复审、控烟示范街区建设。
十三、推进普惠托育有序发展
利用三年时间至2025年,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达到每千人口不少于4.5个托位,其中普惠托位不低于60%。2023年目标,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达到每千人口不少于2.0个托位。
十四、拓展老年妇幼服务功能
加强安宁疗护中心(第六医院、鼓楼中医医院)和老年护理中心(隆福医院、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管理和心理关爱项目;推进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及“孝顺之星”评选。
十五、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以医防融合为重点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以“七有五性”为导向提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及满意度。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十六、持续加强卫生健康、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化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辖区首席监督员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监管,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信用分级分类评价试点工作。
十七、优化值班值守,强化安全意识
落实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燃气安全、高层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防范,地下空间、有限空间安全管理、防汛等日常督导检查责任,特别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随时做好单位内部、院区可燃物、易燃物的清理,保持消防车通道、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加强院区巡视,配电室、机房等重点用电、用气等部位的巡视检查。加强院领导带班,总值班及中控室等重要部门的值班值守,加强医院微型消防站培训演练,提升初火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坚决遏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十八、加强科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素养
继续依托“博医东城联盟”平台,着力建好人才事业高地,切实将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研教育管理。组织做好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申报、评审、推荐和管理工作。
2023年,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指导下,继续发扬勇挑重担、敢为人先的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加快推进“健康东城”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核心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奋力谱写首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东城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