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又遇清明。清明节到来之际,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俗传统,东城区以“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为主题,举办“1+4+N”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即举办“清明春景·漫游中轴”主场文化活动,策划举办“诗韵清明·重温经典”“‘技’忆清明·民俗传承”“追思清明·文明祭扫”“春和景明·游园踏青”四大品类30余项清明节文化活动,集线上传播、线下体验于一体,引导人们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营造文明和谐的清明节日氛围。
4月5日,“清明春景·漫游中轴”2023年东城区清明文化活动将在钟鼓楼广场拉开帷幕,将邀请文化名人、骑行爱好者、盖章达人等,沿着一条清明主题的东城区文化线路,以踏青的习俗形式,前往钟鼓楼、美后肆时、明城墙遗址公园、颜料会馆、77文创园等11处中轴线沿线的东城文化与消费地标进行打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感受东城区与中轴线的历史文化魅力。此次活动将于4月5日—4月19日持续开展,分为“万物清明”“寒食怀古”“上巳踏青”三个板块,涵盖历史建筑、戏剧曲艺、阅读空间、文化艺术等众多类别,在传播清明文化,展示路线各打卡点的同时,设置多项清明文化互动体验,引导广大市民在四合院集市快意游园,在实体书店诗词对答,在前门三里河欣赏繁花似锦,在吴裕泰品尝春季绿茶,在体验式、互动式、场景式的文化活动中,感受清明节日节气的文化魅力。
诗韵清明,重温经典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诗词的美丽与力量,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节日期间,区图书馆举办书海听涛系列讲座,邀请李峥嵘、顾世宝老师,为大家带来缅怀先烈、清明诗词鉴赏等专题讲座。各街道通过清明节诗歌诵读、系列讲座等方式,进行节日主题作品和诗歌分享,如东四街道举办第十六届“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清明节主题活动,安定门街道举办“安仁学堂”诗词大会,建国门街道举办“春风暖清明·传诵华夏情”清明诗会,前门街道举办“芦草声声·诗韵清明寄我思”诗歌朗诵活动。各街道用声音追思,用声音礼赞,在家风家训、英模事迹、民俗文化中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优良传统,表达大家的家庭之爱、民族大爱。
“技”忆清明,民俗传承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东城区将举办知识讲座、手工制作等活动,进行清明节知识普及和文化习俗讲解,让广大市民在手作中感受传统文化,在重温历史中感恩当下。如角楼图书馆举办清明纸浆画手工课活动,区图书馆东总布分馆举办读绘本·赏名画·捏“青团”趣味手工活动,带领大家感受清明民俗文化和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角楼图书馆邀请非遗传承人孙贺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制作扎燕风筝,北新桥街道举办“好生活尽在指尖—手绘风筝”活动,天坛街道组织居民制作手绘风筝,共同营造清明时节“初春纸鸢漫天舞”的节日氛围,让广大市民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质朴浪漫。
追思清明·文明祭扫
节日期间,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全区各单位利用线上线下多平台,号召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主题参观学习、录制缅怀寄语、线上留言献花等方式为先烈祈福,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倡导祭祀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区教委在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推出“致敬民族英烈 弘扬传统文化”中小学生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引导全区中小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学习党史国情。体育馆路街道、朝阳门街道、东直门街道等举行“清明忆追思 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广大居民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追思。
春和景明·游园踏青
春暖花开,天清地明。清明节期间,全区广泛组织开展春季踏青、园艺科普、体育健身等活动,将文化、健身、文明祭扫相结合,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倡导新风。如柳荫公园举办“柳洒雨露万物荣”清明节暨第十三届柳文化节,结合柳荫生态文明论坛、清明科普展和柳文化科普展、体育健身活动、生态文化市集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市民朋友繁荣向上的能量。此外,景山街道举办四合院园艺节,以室内弦乐拉开春日序曲,在绿植花艺中品味东方雅韵。和平里街道、北新桥街道等也纷纷开展绿色健步行活动,带领居民前往辖区内的踏青好去处,抒发美好的生活愿景。
四月芳菲,万物生长。清明节期间,东城区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文化文明“敬”字文章,积极组织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共同参与,通过习俗体验、游园踏青、文明祭扫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带领广大群众铭记革命历史、传颂红色故事,珍惜幸福生活、凝聚奋进力量,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家园。
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