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开放……”,这熟悉的旋律仿佛又把我们带到2022北京冬奥会的赛场。2月24日,伴随着前门街道表演的歌曲《雪花》,东城区“迎冬奥,展风采”街道主题日系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2月7日以来,东城区的17个街道就像17片雪花一样,为冬奥文化广场带来了17天的欢乐,也展示了各街道的文化特色,为东城区群众搭建了一个参与冬奥,展示自我的舞台。
据统计,街道主题日活动共吸引游客约1.3万人次,日均750人次游览。
一个主题 一起向未来
冬奥主题日活动开展以来,节目虽然各有特色,但始终围绕同一个主题,冬奥主题广场舞《一起向未来》贯穿系列演出始终,让观众在亲切熟悉的旋律和节奏中,与台上演员共舞,为冬奥造势添彩。东花市街道的数来宝《冬奥问答》,东四街道的舞蹈《冰在舞雪在烧》,景山街道诗朗诵《北京冬奥之光》,东华门街道单弦《冰上追梦人》等在冬奥文化广场的舞台上精彩纷呈;和平里、安定门、交道口、天坛、龙潭几个街道分别用衍纸画、面塑、剪纸等不同的材料和形式教授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冰墩墩、雪容融和冬奥项目图标。特别是由六十五中学学生创作,作为“特殊”新年礼物送给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各国代表团成员的20余幅年画作品在广场展示,用充满青春自信的笔触展现出东城区群众了解冬奥、参与冬奥、助力冬奥的热情。
一个舞台 “崇文争先”展风采
冬奥文化广场作为开展冬奥文化活动、宣传推广冬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东城区各界群众参与冬奥,助力冬奥的舞台。主题日期间,东城区17个街道共有约1500 名群众参与到表演。朝阳门街道组织的民间小车会,通过戏剧性的传统造型、滑稽的舞蹈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北新桥街道身着藏族服饰的表演者,在漫天大雪中表演锅庄舞,与冬奥广场背板构成了一幅精致的冰雪画面。天坛街道9岁小居民表演国粹川剧《变脸》,小朋友认真的模样深受观众的喜爱。舞台下,各街道整合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邀请毛猴、糖画、京绣等非遗项目,珠串制作、印章拓印等文创互动,群众书画摄影作品展板到广场上展览展示,让冬奥文化广场成为各街道展示文化品牌和形象名片的舞台,彰显了东城区“崇文争先”的发展理念和主题特色。
一个梦想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冬奥文化广场最受孩子们的喜爱,无论是冰壶球、冰蹴球冰雪运动项目,还是VR滑雪体验、学做冰墩墩等体验活动,场地内随时可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1个6岁的小男孩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从电视上看到了冰壶比赛,特意来广场体验,感觉非常好玩,表示自己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也要做奥运冠军。冬奥会开幕以来,20余家境内外媒体记者先后到访东城区冬奥文化广场,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展示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融入中国百姓的生活。德国电视二台在采访群众文化活动时,建国门街道群众即兴清唱了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祝酒歌唱段,让记者惊叹的同时,大家也一起载歌载舞,共度欢乐时光。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标志着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向世界兑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承诺。“冰墩墩”与“雪容融”正式交棒,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在即,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够在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奋勇拼搏、追逐梦想,再创佳绩。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