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强统筹调度,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电力方面,积极协调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落实三级保障标准,主动与医学观察点沟通联系,安排12名电力运维人员对医学观察点周边外电源线路、供电设备定期开展特巡和状态检测,并安排一辆500千瓦发电车随时做好应急供电准备,做好用电安全技术指导服务。供水方面,协调市自来水集团东城维修所每日安排在岗24人的抢修和备勤力量,另备20人备勤队伍随时待命,备足材料及机械设备,目前供水管网运行正常。能源方面,及时向燃气、液化石油气、热力等公服企业传达疫情防控要求,对全区5个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站区环境消杀、进出站钢瓶消毒、送气人员健康防护、进站测温、“一米线”排队等防疫措施开展专项检查,协调燃气、液化石油气企业每日安排57人、10车在岗值守和抢修备勤,热力集团每日安排50人开展安全巡检,截至目前已检查热力站122处。交通停车方面,对全区在线运营的130辆个体出租车提高管理和服务力度,第一时间传达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全体驾驶员做好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杀,特别对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进出京接送订单,严格落实乘客扫码乘车;每日安排220余名停车协管员、路侧管理员上路维护停车秩序;协调青桔、哈罗、美团等共享单车企业继续加大车辆调运、码放和无差别消杀力度,日均投入运维人员110人,调运车辆1.1万辆,消杀2800余辆,确保市民放心、安全骑行。环卫保障方面,在全区城市道路每日机扫作业和深度精细化保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作业频次,加强对沿街垃圾箱等环卫设施防疫消杀;全区1266座公厕每日全面消毒2次,水龙头、扶手、烘手器、通风口等设备每日擦拭消毒4遍,并公示消毒情况;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做到垃圾进站前消毒,垃圾出站后对垃圾站地面、设备表面消毒,严防垃圾满冒和病毒传播,同时对垃圾楼防疫措施开展抽检和夜查。社区卫生治理方面,持续动员街道、社区开展扫除,每日清理居住小区、街巷胡同、平房院落、公共绿地、便民商业网点、商超市场等卫生环境,日均喷洒消毒药剂0.7吨,消除蚊蝇鼠蟑等孽生环境。
第二,强化责任担当,筑牢重点群体“安全线”。切实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行业责任,一是密切关注冷链行业从业人员情况,紧盯区内注册的从事国产冷链的14家企业、142名从业人员及其189名共同居住者,坚持每日对生产经营环境采样检测和每周从业人员全体核酸检测,目前均保持阴性。二是严格健康管控,对环卫作业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施工现场人员等从业者的身体状况、进出京情况及生活行动轨迹进行全面排查和管理,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及时发放储备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三是加强自身防护,继续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7月以来继续开展行业重点人群第2剂查漏补种和新1针剂接种工作,对行业内16—17岁从业人员开展摸排,组织10名人员在我区接种,对于行业单位新入职人员,指导各行业单位建立入职审核、接种把关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原则上按照“不接种疫苗不得上岗”的要求,实现新增人员接种“动态清零”。四是强化环境防疫措施,加强职工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消毒通风,控制集中人员居住密度,并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扎推、不聚餐等原则,减少交叉风险。
第三,坚决堵塞漏洞,端稳监督检查“瞄准线”。城管执法部门第一时间调整执法力量,开展再部署再动员,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织紧“三类场所”(商务楼宇、商场超市、餐饮单位)疫情防控“防护网”。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严、从快、从准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坚决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和盲目乐观,特别结合暑期季节特点,全面迅速做好社会面整体管控。7月30日至8月4日,全区城管执法系统共检查“三类场所”2592家次,其中商务楼宇540家次、餐馆食堂1168家次,商场超市884家次,发现问题105起,检出问题率为4.05%,整改率达到100%。
第四,严格自检自查,牵住内部防控“保障线”。第一时间传达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持续关注了解全委干部职工身体状况及行动、接触史信息,要求离京人员尽快返京,重点对编外人员、新入职人员进行排查统计,确保疫苗接种100%。全力做好内部防控,在办公区域张贴防控宣传图,积极营造防疫氛围,再次重申佩戴口罩、分散就餐、精简会议、原则上不出京等防疫要求,严格落实外来人员扫码、测温、登记等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四不两直”专项检查,防止“灯下黑”。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