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总结一年来垃圾分类经验做法,针对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宣传动员、居民参与、责任落实、设施管理、物资回收等问题,以及老旧小区物业化管理责任,编制了《东城区垃圾分类导则1.0(老旧小区)》,进一步规范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垃圾分类质量。一是坚持系统化推进,整合相关业务事项。《东城区垃圾分类导则1.0(老旧小区)》包含基础管理、宣传教育、设施设置、垃圾减量、分类运输、全程监管六个方面,强化社区、物管会、物业单位管理责任。同时,理清、归纳老旧小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问题,将垃圾分类融入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物业化管理和社区服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推进措施。针对老旧小区垃圾分类问题特点,提出具体针对性实施措施。例如,社区和物业定期组织清理小区内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和废旧自行车等,并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引入网格检查,重点整改12345热线问题和网格案件高发小区,确保老旧小区在环境整治期间,坚持进行垃圾分类且保持分类标准和质量;积极开展“敲门入户”宣传指导行动,桶站语音适时播放,避免扰民。同时,突出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群众性参与的特点,结合社区治理充分利用小区空间,开展“旧物置换”“跳蚤市场”交易活动,推动旧物资源化再利用。三是强化社区、物管会、相关物业管理责任。强调垃圾分类是单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居民是源头分类的主体,发挥老旧小区社区居委会、基层群团组织、楼门院长、小巷管家作用,推动居民树立“谁产生、谁分类”“不替代、不转嫁”的法治意识,用好社区议事厅、小院议事厅等平台,对小区垃圾分类开展自查自检,不断提升居民自主分类准确投放率。
下一步,《东城区垃圾分类导则1.0(老旧小区)》将会在部分老旧小区试运行并推广。同时,东城区还将针对平房区垃圾分类工作推出相关导则,连同此前为行业单位编制的指引,进一步整合成为系列的导则规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