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商圈建设是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出“到2025年,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的目标。市领导高度重视商圈建设工作,2021年7月,蔡奇书记在部市合作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现场推进会时提出“安排市领导联系重点商圈”,同年11月,市商务局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商圈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做好市领导联系服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商圈、重点平台企业有关工作的函》中明确了市领导“一对一”联系重点商圈工作机制,并要求建立区领导“一对一”联系机制,全市商圈优化布局和品质提升工作加快推进。
2021年9月,蔡奇书记到东城调研时提出,“要抓好‘两区’建设任务落实,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拓新路。加快传统商圈改造,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打头阵。王府井商圈多引进首店,发展免税经济。隆福寺商圈引入更多爆发点,培育新消费品牌。前门商圈加紧转型升级,整体提升空间、业态和环境。”2022年1月,陈吉宁市长提出“每个商圈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今年的重点任务。一圈一策,报政府备案。商务部门及时调度,每半年提交消费中心领导小组审议”。
二、方案框架
《工作方案》形成了“1+5”的方案体系。“1”即《东城区2022年商圈建设发展工作方案》。“5”即王府井、前门、崇文门、东直门、隆福寺五大商圈“一圈一策”工作方案。
三、主要考虑
《工作方案》起草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机制建设有效性。在全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办十组工作机制下,充分发挥商圈建设工作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区领导包商圈制度,与市领导“一对一”联系商圈工作机制相对应;进一步加强区级统筹力度,建立“三机制一体系”,即工作调度机制、走访调研服务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和工作台账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注重项目落地实操性。对商圈建设工作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制定《东城区商圈重点任务项目汇总表》,梳理五大商圈33个推进项目,涵盖优化街区环境、提高商业质量、举办各类活动、规范管理运营等四大方面,进一步明确各商圈2022年重点项目及责任部门。同时加强各商圈工作推进的综合评估和跟踪指导,确保任务进展高效推进。
三是注重措施引导针对性。按照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思路,针对我区商圈发展的痛点难点,提出了提升商圈商业品质、优化商圈配套环境水平、创新商圈治理模式、支持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活力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形成系统有效的商圈支持政策,既着眼于解决商圈发展眼下具体工作问题,保障各项计划落实到位,又为我区商圈协同联动可持续发展,提质升级夯实基础。
四、主要内容
《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包含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在整体规划、制度保障、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商圈优化消费设施和业态布局,提升商圈发展能级,擦亮消费地标。努力实现“四个新”:商圈规模迈上新台阶,王府井商圈加快迈向百亿级商圈,崇文门商圈规模突破50亿元,前门、东直门、隆福寺等特色商圈规模实现新突破。品质业态引领新潮流,推动60家左右首店、旗舰店和特色体验店落户商圈,时尚品牌和老字号品牌交相辉映,文化赋能的商业业态、服务业态不断落地。消费环境展示新魅力,环境改造提升、交通综合治理、特色经营活动等稳步推进,智慧商街、数字化潮流街区建设加快实施,沉浸式体验场景不断涌现,商圈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治理模式形成新典范,“一圈一策”精准发力,建立健全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创新商圈市场化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共建共治、繁荣共享。
第二部分是工作原则,提出“坚持商业降密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坚持文化赋能与数智创新相结合,坚持彰显特色与协同联动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四项原则。
第三部分是工作任务,包括5个方面10项任务。
一是健全实施体系,凝聚工作合力,完善市、区、商圈三级工作组织体系。二是加快硬件升级,拓展品质空间;推动商圈改造与城市更新工作相结合。三是集聚多元业态,引领消费潮流,对接用好市级首店经济3.0新政,落实区级首店政策配套。四是深化数字赋能,创新消费场景。五是塑造品牌活动,激发消费活力,开展“五圈五节”系列活动。六是发力夜间消费,延伸消费价值。七是推进协同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充分发挥商圈商会力量。八是完善交通服务,提升通行体验。加强商圈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九是优化监管模式,释放主体动能。十是创新牌匾管理,营造商业氛围。
第四部分是工作保障,提出加强高位统筹调度、政策资金支持、专业支撑保障、动态监测评估和宣传引导力度等五个方面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