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区政府召开第143次常务会议,区长陈献森主持会议。
会议研究东城区安全生产工作时要求:
压实责任链条,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刻认识秋冬季易发火灾事故的特点,紧密结合季节性特点狠抓措施落实。紧紧围绕“降概率、控损失”目标要求,强化协同联动,全面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举一反三,扎实推进隐患问题整改。针对标识不清、协议不全、设施老化等基础管理短板,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层层压实责任链条。要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优势,将安全管理深度嵌入基层网格体系,推动执法、党政、群众力量有机融合。要聚焦堆物堆料、占用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突出问题,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排查与闭环治理,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年度任务高标准收官。聚焦电动自行车检测、电梯阻梯系统安装、无水小区改造等进展相对滞后事项,全力加快推进速度,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严格对照年度工作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定期梳理调度任务完成情况,深入排查各领域安全隐患,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全年工作任务优质高效完成。
会议研究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 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议案办理情况时要求: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贯彻落实《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与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东城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城市更新以及文商旅体融合等全区性重大规划和重点任务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挖掘价值,打造特色品牌。要加强多方位联动,集聚各方优势和资源,探索建立中轴线价值阐释体系。积极吸收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深入挖掘中轴线遗产点位及周边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有东城特色的“中轴线上”文商旅品牌,推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可知、可感、可及。
勇于创新探索,强化文旅融合。要加强区级统筹,探索建立全区文物资源管理机制;相关企业依法依规推进文物社会化运营试点,鼓励引入更为多元、更加契合文物历史文化背景的多样化业态,精心设计并推广一批以中轴线为主题的文化探访路线和深度体验项目,精心书写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后半篇文章”。
会议研究东城区“王府井戏剧谷”建设工作时要求:
各部门要推动王府井戏剧谷等品牌活动与全区促消费活动深度融合,实现五大商圈联合发力,加快推动人群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有效拉动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要坚持前瞻谋划,系统分析当前存在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会议东城区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工作时要求:
要持续强化政治敏锐性,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工作,结合多渠道不断完善源头预防和化解机制;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执法力量作用,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积极构建规范有序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核心区和谐稳定大局。
会议研究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工作时要求:
突出规划引领。严格遵循《规划》相关任务要求,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按计划完成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核心指标。
加强统筹协调。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规划》实施与核心区控规、老城保护、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认真履行行业指导与属地责任,聚焦资金保障、审批流程、用地协调等关键环节,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健全保障机制。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机制,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绿化保护,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会议研究东城区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时要求: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要强化工作统筹,严格落实“一项目一台账”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当场交办、限期整改;各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违规施工、不重视安全的项目强化处罚惩治,确保安全责任压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要引导物业公司变“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要坚持刚柔并济工作方法,在依法依规推进的同时,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民生工程温度,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