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5-06-26 17:30    来源:建国门街道办事处 > 综合办公室

字号:        

关于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129号建议答复意见A

 

姚建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协和胡同腾退空间建设协和医疗产业发展和健康活动中心的建议街道收悉,感谢您对我街道工作的支持,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协和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辖区,北起东堂子胡同,南至外交部街胡同。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称“蝎了虎子”胡同,1947年北平统一地名时,改称协和胡同至今。协和胡同6号有一座西洋小楼,是近现代优秀建筑,由华南圭设计协和胡同周边还有协和医院旧址等历史建筑。作为北京市东城区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协和胡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周边环境不仅彰显着老北京的独特魅力,更关乎着广大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传承

随着北京市东城区城市更新的进一步推进,协和胡同部分区域已顺利开展了申请式退租工作。这一工作不仅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的空间资源,更为东城区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和胡同地理位置优越,邻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繁华的商业区,其名称含有“协和”二字,易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顶级国家医疗、科研资源等形成品牌上的关联。应充分利用协和胡同这一腾退空间在名称和地理上的优势,建设协和医疗产业发展和活动中心,引进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友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优质新质生产力资源,不仅能够凸显腾退空间科学规划的实际价值,打造区域内的高端医疗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发展东城区特色产业,提升东城区乃至北京市的医疗产业竞争力,推动东城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还能同时利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建设区域健康科普活动中心,为东城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科普服务,服务东城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促进区域健康事业发展

二、关于提到的科学规划,建设多元功能区的建议  

(一)落实政策,积极推进退租工作

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2035年)》,协和胡同位于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街区,西总布街区为居住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街区紧邻协和医院、东方广场等成熟配套资源,南侧紧邻全国妇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机关。

20219月,东城区启动西总布街区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项目,实施主体是北京建邦东憬城市更新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共涉及直管公房838户。该项目于2021926日实施,20211125日退租签约期结束。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完成退租签约769户,总退租面积约1.94万平方米,其中直管公房共退租762户,直管公房总退租面积约1.9万平方米,实现整院退租55座。该项目第一批3座试点院落于20238月实现开工,20247月实现运营亮相;第二批6座试点院落于202411月实现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基础及结构施工;西总布第三批7座试点院落已于20253月实现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工作。

协和胡同位于西总布街区申请式退租项目范围内,退租项目公示门牌涉及8座院落,8座院落共完成退租79户,退租面积1638平方米,共计腾退四座院落。其中,协和胡同13号、14号、16号院3座院落采用恢复性修建方式实施,现已开工建设,未来将作为办公使用;另有1处院落采用装修方式实施,现已施工完成并延续居住功能。

西总布街区将从激活历史人文资源、重塑街巷空间活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四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大健康、金融服务配套”作为未来重点产业方向。充分探索项目运营实施路径,在尽量保护每座院落独特历史风貌及还原老北京胡同文化基础上,确保修缮后的四合院落既能够保留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又可开发潜在商业价值。

(二)协同发展,规划引领合理布局

东城区发改委深入落实《“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健康产业,立足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聚焦三大特色领域,着力完善健康产业链。制定《“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及分工方案》,聚焦健康产业领域,积极培育健康产业,打造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同时,结合东城区实际,立足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研究“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规划,分析研判东城区目前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集聚情况,基于东城区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探索特色发展模式,充分释放顶级医疗资源。

三、关于提到的政策扶持,支持街区发展的建议

2010,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发布《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年)》,明确提出建设高品质健康城区,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全覆盖”“显著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等目标,将保障居民健康纳入20年总规中组织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促进各项措施有序推进。

东城区发改委积极开展优质空间资源推介工作,梳理东西总布街区等重点区域可用于产业发展的腾退院落空间,汇总形成《东城区精品产业空间图册》,在东城区202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北京服务东城样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紫金引凤系列活动等场合进行推介,同步梳理企业端对于腾退院落的需求信息,加强空间供需对接,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东城。

关于提到的引入“协和元素”,引进产业资源,打造品牌特色街区的建议

西总布街区将从激活历史人文资源、重塑街巷空间活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四个方面入手,将“文化、大健康、金融服务配套”作为未来重点产业方向。充分探索项目运营实施路径,在尽量保护每座院落独特历史风貌及还原老北京胡同文化基础上,确保修缮后的四合院落既能够保留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又可开发潜在商业价值。

建邦东憬公司愿意积极对接协和医院的产业资源,同时也愿意参与跟协和医院协同发展、胡同引入“协和元素”、多元功能区、健康活动中心等,将同步根据片区上位规划和产业策划方向(文化、大健康、金融),对整院进行产业招商落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东城分局承诺将在后续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加强相关研究,以彰显街区品牌特色,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助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关于提到的与周边机构联动,建设区域健康科普活动中心,服务民众的建议

(一)建立健康科普发布机制,普及健康知识

东城区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健康促进的工作抓手。通过定目标、建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了居民健康素养。制定《东城区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及传播机制》,建立卫生、教委、工会等多部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以区级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为依托发布区级健康知识、建立以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为源头的“健康传播资料库”。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高血压日、爱牙日等活动节点为抓手开展健康大课堂等系列活动,通过官方网络、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发布健康信息,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以健康素养提升为抓手,筑牢全民健康基石

东城区深入贯彻《北京市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工作要求,以数据为导向、联动为引擎、行动为载体,构建全方位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全区水平达43.92%,高于全国均值),精准锚定健康提升方向;联合多部门实施“健康体重行动”、“健康科普五进”、“基层科普大赛”等十大专项行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校园控烟干预到健康幼儿园建设,从科普使者招募到卫生工作视导,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重心从“治病”向“健康”全面转型,让健康理念融入生活肌理,为“健康北京”建设注入东城动能,全力绘就“全民健康素养跃升”的时代画卷。

)以无烟之笔,绘就健康治理新画卷

“全链条管控、全场景渗透、全人群参与”为核心理念,建立“巡查-执法-警示”闭环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吸烟行为,筑牢无烟环境法治屏障;于博鳌亚洲论坛分享“健康治理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的控烟经验,为全国提供“东城样本”;以《控烟条例》普法为根基,以“小手拉大手”家校联动为纽带,打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传播链,累计80所学校、超11万师生通过获奖作品巡展接受控烟教育;医疗干预精准赋能,永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引入“中医简短戒烟”服务,将专业医疗力量嵌入日常诊疗,为戒烟者提供“诊疗-指导-用药”一体化支持。从制度刚性到文化浸润,从城市治理到个体关怀,实现了全民健康意识的跃升。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街道将持续与区住建委、区发改委、规自分局、卫健委等部门沟通联系,积极推进协和胡同腾退空间建设协和医疗产业发展和健康活动中心工作。详细了解协和胡同腾退细节及后期利用计划,探讨城市更新路径,研究引进产业及落地政策,明确区域规划、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情况,制定相应工作策略和实施路径,以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医疗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街区奠定坚实基础。利用协和胡同名称和地理上的优势,在后续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中加强相关研究,以彰显街区品牌特色,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助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感谢您对协和胡同腾退空间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以上是我单位对关于利用协和胡同腾退空间建设协和医疗产业发展和健康活动中心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特此反馈。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建国门街道办事处

  2025625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