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 第2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4-07-31 17:45    来源:东城区住建委

字号:        

李辉委员:

关于加强南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提案”已收悉,东城区高度重视北京南中轴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多措并举,提升中轴沿线城市面貌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以中轴线保护为契机,推进老城更新。

北京中轴线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其保护范围绝大部分在东城区域内在落实中轴线保护工作方面,我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首善标准,做好“敬”字文章,按照市级要求,全力推进中轴线沿线景观视廊管控、环境整治提升、文物保护及展陈宣传等工作,同时圆满完成中轴线保护牵头任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难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得到了市级的充分肯定。全力攻坚重点腾退项目,遵循“最小代价”和“最大成效”的基本原则,圆满完成国话高层住宅征收、五八二电台住户腾退、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腾退拆除、天坛医院旧址拆除及整治等项目。以“绣花功夫”完成了钟鼓楼周边、西草市沿线、万宁桥东侧、前门大街等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中轴线沿线环境品质明显提升。讲好文物故事,以工匠精神开展了钟鼓楼、永定门城楼修缮及展陈、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保护展示。

二是保护为体,因地制宜延续历史文脉。

开展前门大街北段(步行街)沿街建筑风貌及第五立面整治项目。前门大街五牌楼油饰彩绘翻新,并已完成全新亮相;毗邻五牌楼的大北照相馆建筑等同步进行了翻新,与周边风貌相融;屋顶上的私搭乱建、废弃设备均已拆除,沿街第五立面36个点位格栅消隐已全部完成,沿街地面石材更新总计320平方米。规划设计前门步行街区域的广告牌匾,结合老字号业态与传统建筑风貌,延续前门大街商业文脉,凸显京韵文化;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内已实现视线通畅、景观协调的视觉效果,呈现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展现大街立体的古都神韵。按照“修旧如旧、庄重大气”原则,恢复南中轴沿线西草红庙街区胡同肌理,充分发掘历史文脉。完成永定门城楼修缮,统筹考虑城楼、南北广场以及永定门公园的综合利用,提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对公众长期开放的能力。

实施西草市街、天坛西胡同区域环境提升项目,包括西草市街沿街建筑立面以及第五立面提升、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升级,天坛西胡同地区沿街墙面整治、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升级等,结合街区历史和天坛文化,挖掘展示街区文化特色,以城市更新的角度盘活街区文化资源。

三是推动文物腾退,做好“活化”利用。

为贯彻落实首规委办《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文件精神,2023年11月市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计划的函》,函内涉及东城区第一批核心区文物腾退工作6处,目前我区已完成其中3处,2024年持续推进另外3处文物腾退项目。

实施东城文物“活历计划”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专题研讨东城文物“活历计划”实施细则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文物建筑的资源盘点、文物建筑产权关系梳理、“四有档案”建立与完善、文物建筑文化内涵挖掘、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现状评估、文物建筑核心价值提炼与综合价值评估,已完成第一批活化利用清单中永定门、汀州会馆(北馆)等南中轴线及南中轴线周边文物的价值研究,该研究成果将为东城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四是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改善提升生活品质。

我区高度重视南中轴沿线城市更新工作,多措并举加快城市更新进度,提升天坛街道区域内南中轴段城市面貌。例如,天坛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将居民实际生活需要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实现“推窗见绿,家家门口有鲜花”,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强交通环境治理,施划路侧停车位,清理路面障碍物,补充地面标识,安装智慧违法探头,治理乱停车现象;开展拆违工作,成立拆违工作专班,高效开展入户宣传、摸排对接工作,逐户确定工作方案,拆除南中轴沿线违法建设39处,达成拆违先行目标。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项目沟通协调机制,与西草红庙街区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一期)、南中轴路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加强沟通,统筹推进,明确职责边界,以“齐步走”“一盘棋”思维加快项目实施,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区结合治理成果创新思路、统筹规划,做好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南中轴线的更新工作;有序推进文物腾退,继续挖掘文物资源,推进更多东城文物“活历计划”项目实施落地按照文物价值研究报告,成熟一处,有效利用一处,吸引更多优质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到文物活化利用中来。

                       

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

                            2024611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