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4-07-31 09:10    来源:东城区住建委

字号:        

程凌全、何剑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的提案”已收悉,正如委员所言,东城区进入了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城市发展时期,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过程中,如何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我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挑战和课题。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

为贯彻落实核心区控规及新版名城保护条例相关要求,提高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水平,按照“重点突出,试点示范”的原则,我区选取东四三条至八条、国子监-雍和宫、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积极探索适应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加强对于保护性修缮及恢复性修建工作的规划管控。积极开展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研究工作,实现全区17个街道81个街区的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全覆盖。

2022年8月,我区印发了《东城区平房(院落)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试点项目工作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按照《细则》要求,实施项目所在街道组建街区更新指挥部牵头搭建工作平台,包括专家(名城保护、建筑、市政等)、政府部门(发改、财政、住建、规自等)、实施主体、责任规划师、总责任建筑师、设计团队、施工团队等,统筹推进方案设计、研究论证、审查及施工等工作。项目实施方案需落实核心区控规中建筑规模总量控制要求,以保护传统风貌为前提,根据传统院落布局,结合片区情况和居民需求,补齐民生基础设施。

二、改善人居环境,修补老城风貌

以平房申请式退租和恢复性修建为切入点,推进街区保护更新。2019年-2023我区启动了东直门外北二里庄、雍和宫周边院落钟鼓楼周边、景山三眼井等10个申请式退租项目,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上述10个项目共完成签约4657户,总退租面积108159.8平方米,其中直管公房签约4543户,签约率87.77%,直管公房退租面积104883.32平方米。共实现整院退租370个院落。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方式推进已退租项目的恢复性修建工作,其中皇城景山项目“启动区”9个院落、钟鼓楼周边、故宫周边、西草市红庙、西总布等试点院落实现开工建设,进一步保护院落格局,延续胡同肌理,恢复老城传统风貌。

2023年完成15个“美丽院落”建设工作;探索花园城市东城模式,南馆“零碳”公园,朝孚园、燕墩西望等一批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增绿消盲,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突破97%。制定全市首个历史文化街区停车规划《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停车规划》,王府井周边7条胡同成为全市首个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

三、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助推文商旅深度融合,形成共享共融“引力场”。以“文化金三角”地区为示范场景,成立首个“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探索客源共享、资源共享、业态融合;陆续推出“故宫以东新春文化大礼包”“文化书单”“联盟权益卡”等产品项目,将单一消费点位串联为立体消费场域,激发了民众的消费热情;积极为隆福寺导入优质文商旅资源,在隆福寺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审批、演艺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对隆福寺文博艺术、新兴演艺生态的培育,依托东城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积极鼓励优质演艺项目落户隆福寺,丰富“文化金三角”文化消费体验。

二是做好“文化+”文章,形成区域发展“品牌场”。发布“故宫以东”共创计划。上线“文化金三角”电子文化消费地图,推出“文化金三角”四大主题线路:文博艺术、戏剧演艺、传世非遗、书香致远,不断满足目标客群的休闲品质化、旅游个性化和文化获得感的需求。

三是促进本地消费升级,形成资源汇聚“流量场”。聚焦高品质文化消费,在多个重要节日时点围绕“文化金三角”开展突出文化消费主题的促消费活动。举办“故宫以东过大年”、“故宫以东·城市盲盒”、“故宫以东·向美好出发”“故宫以东 融·艺术季”等活动,为“文化金三角”建立营销共享新矩阵。

四、创新保护更新模式,探索片区综合性更新路径

为解决更新挑肥拣瘦碎片化、资金平衡困难等问题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打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有效路径。2023年,在市级部门指导下创新探索片区综合性城市更新新路径,皇城景山三期作为全市首个试点项目,最北京首开东成城市更新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为项目统筹实施主体,并完成片区综合性立项

该项目自谋划阶段起,就充分发挥政企合力,按照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各类政策支持事项,梳理整合片区各类空间资源,并将运营策划工作前置,规划产业功能,立足片区统筹、全过程统筹,开展详细地资金平衡测算,梳理形成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整合了片区内包括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及修缮、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厂房改造、存量商业空间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8大类城市更新项目,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形成共生型历史街区、开放型产业街区、智慧型活力社区为发展目标的文化金融产业街区运营定位,打造成为核心区城市更新新模式典型案例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申请式退租工作,完成退租(腾退)签约1807户,整院签约136个院落。其中,直管公房退租1783户,公房签约率90.97%;私房腾退24户。下一步,将结合皇城景山街区特点,围绕老城保护、民生改善、城产业引入等方面,开展后续街区更新工作,实现街区面貌整体提升。

五、探索多方参与更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为全面参与重点更新区域和重点更新项目建设,统筹资源、集中攻坚,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城市更新模式,结合新一轮国企改革方向和1+N”国企布局建设目标,我区积极探索,研究组建东城区城市更新平台公司。该公司将负责土地整备配套服务、投融资与开发建设、空间资源持有运维、域内重点工程代建等工作,搭建高效专业的组织、业务体系,全力打造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功能平台,以实现城市资源高效联动、城市更新环节全向整合。

此外,前门东区是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前门东区的区域价值、提高片区发展活力,尽快收回政府对前门东区投入的资金以及天街集团前门东区的一级开发成本,我区积极推动天街集团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合作。2024年1月,区政府与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绿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天街集团和中国绿发双方投资设立合公司,共同推动前门东区片区整体开发与滚动发展探索通过市场化开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高效利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资产盘活,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模式由无序化、分散化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多方共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进,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模式,坚持保护与更新相结合,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有效路径及完善政策措施坚持共治共享助力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

                            2024614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