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4-05-20 09:00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李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轴线文化价值创新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中轴线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关注,现将有关事项汇报如下: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形成的城市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在这条中轴线上包含了永定门城楼、正阳门、天安门及广场建筑群、故宫、万宁桥、钟鼓楼等众多文化遗产,是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更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设计范例之一。因此保护好、宣传好北京中轴线是我们重要的历史责任。为此东城区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中轴线相关保护与发展事宜:

一、加强主题活动策划,打造代表性文化品牌

围绕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东城区策划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代表性文化品牌。例如:选取了中轴线上的代表性点位,纳入了东城文博数字“活历”地图,采用H5、二维码、动画、手绘等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借助“故宫以东”动漫形象IP“麒东东”替文物向游客讲述背后故事,生动解读文物历史文化内涵;推出精品力作网络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文化探访微纪实专题片《老单走东城》,通过新媒介、新技术的创新融合,创新影像表达方式,共同讲好中轴线文化故事;制作推出《中轴线上》《行走中轴》《李欣:用影像讲述中轴故事》等融媒体节目,通过镜头记录中轴变化,讲述文物的活化利用与老城复兴、街区更新相结合的故事;通过举办纸艺展、书画展、摄影展和“中轴线创作分享会”“‘我与北京中轴线’港澳青年游学采风”等活动,展示既古老又崭新、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多渠道、多途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北京故事、东城故事、中轴故事。

同时,东城区还围绕中轴线打造了“唱响中轴”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古建音乐季”文化艺术品牌。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和专业的文化艺术演出力量,进一步扩大北京中轴线的影响力。

二、加强与中轴线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连续两年发布东城非遗专项扶持资金征集公告,对调查记录、传承活动、宣传推广、合理利用四大方向的项目进行扶持。2023年,扶持的31个项目中,景泰蓝、京剧脸谱等项目均进行了文创商品的开发、设计和制作,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东城非遗“焕新计划”,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科技等手段,扶持一批标杆性项目,加强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三、大力扶持老字号品牌发展,促进中轴线文化消费融合

中轴线及周边地区老字号资源丰富,前门、王府井是历史上形成的老字号集聚区,不完全统计两地落户京内外老字号品牌近80个。近年来东城区在老字号资源保护工作上,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制定了《东城区老字号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加强传统老字号集聚区建设和保护,促进老字号品牌与中轴线共荣共生;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支持老字号企业积极申报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促进创新产品、联名产品开发推广;三是活动聚焦。组织老字号企业积极参与全国消费季启动仪式、前门国风节、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高水准商业推广活动,增加品牌曝光,促进中轴线文化消费融合发展。

四、做好宣传推广,讲好中轴线故事

一是与教育部门合作,研发中轴线主题课程。例如:2021年开展《北京中轴线》系列微课程研发,宣讲中轴线的历史和文化;2022年开展以“传承中轴文脉 传播古都文化”为主题的中轴线文化传播活动。通过“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小使者”选拔活动和“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教育基地校”创建活动,让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得到广泛传播,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2023年,开展《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宣讲》专家进校园活动,多位专家分别走进东城区8所小学、4所中学,通过详实的数据资料、有趣的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介绍北京中轴线发展演变历程,为5000余名东城学子讲述中轴线申遗的意义和重要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东城学子的文化自信。

二是打造了以中轴线为主题,串联了永定门、正阳门、前门、故宫、钟鼓楼等中轴线点位的文化探访路线。通过Citywalk、骑行、慢跑等形式,在秉承健康与快乐精神的同时,让公众了解了北京的城市变迁与历史更替,解锁城市文化旅行新体验。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中轴线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关心,在未来工作中,也希望得到您的进一步关注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