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人大第十七届四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4-08-02 15:13    来源:东城区卫生健康委

字号:        

赵激扬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多样化需求出发,积极探索东城模式

(一)以家庭为主体——试点推进居家医康养一体化为老服务

1.优先做好兜底保障失能老年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在建国门街道成立医养联合体,整合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小区物业、各类为老服务商等资源,每月免费入户服务辖区200人次,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养服务需求,试点项目得到了受众老人的一致好评。

2.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优势,与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了“三床加一”流转机制,按照老年人身体状况、医疗和护理需求,在养老机构床位、驿站日间照料床位、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流转,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天颐养老院对接互转10余人次。

3.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老年患者较集中,就医需求量大的群体特征,在四块玉43号党员活动中心成立东城区首家“家医工作室”,家医团队定期上门开展工作室巡诊医疗工作。包括建立健康档案、接诊、入户、健康咨询、送医送药到家等医疗健康服务。

(二)以社区为依托——打造精品特色社区医康养服务

1.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驿站对接签约,巩固“握手”机制,提供健康指导、健康巡诊等服务。通过二级医院在养老驿站增址,打造 “一中一西、一南一北”:白桥(普仁医院)和新中街(鼓楼中医医院)两个精品特色养老驿站,实现医保实时结算,为辖区老人提供便捷优质可及的康复、慢病管理等服务,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健康港湾。

2.积极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建立运动健身、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健康、伤害预防、疾病预防、合理用药、生命教育和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意识。

3.加强老年人主动健康。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促进行动,推动“口福”试点项目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持续开展老年人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工作。

(三)以机构为支撑——解决“老老人”长期照护难题

1.示范引领机构“医康养融合”模式。北京市隆福医院北苑院区与北苑汇晨养老机构持续深化合作,形成医养融合特色诊疗。

2.积极开展“互联网+”延伸医疗服务,全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对接机制,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为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复诊送药、照护指导、人员培训、科普讲座等远程协同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医院同质化的护理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

总结推广建国门街道医养联合体服务模式,朝阳门街道“家床+家医”服务模式,以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普仁医院医疗集团为契机,在体育馆路等地区探索养老驿站、功能单位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相结合的模式,以实现机构多功能化,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

继续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依托全区老年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老年人、残疾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明确高龄老人、重度失能失智和残疾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家医签约为抓手,试点开展驿站--家医团队的上门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病情和需求,提供更为贴心、更为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

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依托区域医联体,推动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转型建设市级老年护理中心。形成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南—北”(朝阳门社卫中心、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均衡发展,规范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老年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以上回复,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不足,期待多方共同努力推动老龄健康服务工作。再次感谢您对东城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20日          

主要领导签发:曾文军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周珮佳  010-64078758 

代表意见:非常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