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东城区十五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3-06-17 18:00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民革东城区委: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文化东城金三角,打造文化消费新地标”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三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地标和商业传统区域连接成片形成的“文化金三角”,地处首都核心区的黄金地带,既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实现老城保护复兴的重点地区,也是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是首都的金名片,也将是东城文化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近年来,东城区以“文旅+”产业创新融合为导向,以“故宫以东”品牌为引领,以文化消费为核心,从“点线面”发力,着力打造“文化金三角”消费新地标。

一、以“故宫以东”品牌为引领,创新文旅融合机制

“故宫以东”区域文商旅融合品牌,是东城区整合区域资源,打造首都文化地标与文旅目的地的积极探索和新鲜尝试。品牌自2018年底正式推出以来,探索形成了“产品+内容+场景+营销”的跨界融合模式,为区内文商旅企业搭建了高效推广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业态融合平台和新型政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传播共振、联动引领、共融共通效应,实现文商旅资源要素在传播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上“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2022年,创新发布“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实施7大子计划,设置“共创合伙人”及“共创伙伴”两层合作机制,吸纳美团、腾讯、北京产权交易所等60余家优质企业加入,深入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升级。内容共创伙伴重力聿画推出动漫形象——“麒东东”,生动讲述“故宫以东”文化故事,以“内容+营销”的模式培育文旅代言人。产品共创伙伴涵盖包括中青旅、王府半岛酒店等区内50余家优质文商旅企业,2022年全年孵化“故宫以东”主题文化体验类产品破百项。金融共创伙伴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为优质企业及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定制文化金融产品;中国银联“红火计划”,聚焦“文化金三角”、前门等消费场景,开展交易手续费减免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科技数字共创伙伴恒信东方孵化的“故宫以东”城市文化互动平台,借助互动引擎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在线上串联起东城区的古迹、故居、商业、景观等,用游戏化交互模式开启线上东城文化元宇宙入口。街区共创重点聚焦“文化金三角”等区域,充分盘活疏解腾退的街区资源,用无形的IP价值激活有形的资源空间,吸纳优质企业落位,助力城市更新。“百达”计划共创伙伴腾讯、携程、微博、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10亿+的年度总流量,1亿+达人粉丝总量,共同构建了“故宫以东”品牌营销矩阵。

“故宫以东”通过打造超级文化IP和顶级文化矩阵,在资源聚合裂变中不断催生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持续形成区域发展的新优势。2022年12月,“故宫以东·城市度假文化金三角”获评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也是其中唯一定位于城市的品牌。

二、以文化消费为核心,激活文旅消费动能

近年来,文化消费回暖势头强劲,逐渐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引擎”。我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确立了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文旅业态发展方向。

2023年,为繁荣和发展文化消费,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我区主打一季品牌活动,举办“故宫以东 融·艺术季”,分批次、分版块落地艺术节事活动,营造文化艺术消费氛围,用艺术激活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聚焦四大核心业态,重点培育发展戏剧演艺、文博艺术、精品美宿、复合式休闲餐饮等业态,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打造两款主题产品,联手区内优质文商旅企业,推出“故宫以东·微风露台”“故宫以东·老城新夜”等年度主题产品,集中呈现260部演出剧目、30个主题展览,形成多条文化探访微旅行路线,强化C端市场认知。举办多场地标性活动,聚焦“文化金三角”区域,陆续举办以“潮流时尚艺术”“文博艺术”“戏剧艺术”为主题的多场地标性活动,更新升级“故宫以东·文化金三角”微信小程序和电子消费地图,推出“城市漫游”集章打卡赢好礼活动,引领文旅消费热潮。落地四大标志性项目,推出“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权益卡、体验官天团、年度品牌榜单、文化消费体验空间等项目,从消费联动、传播推广、综合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塑造文旅融合新格局,为古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戏看北京,好戏在东城”,戏剧演艺是我区重点培育的文旅业态之一。2023年4月,东城区授牌首批演艺新空间,这也是北京市首次试点为演艺新空间授牌。首批获得授牌的5处小而有特色的空间里,大麦新空间当然有戏沉浸式剧场、77剧场等4处位于“文化金三角”区域内。我区已成立演艺新空间联合工作组,按照“一址一策,协同管理”原则对演艺新空间进行联合认定,并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多元演出空间丰富了剧场演出样态,表演内容可与旅游、展览、科技、商业等领域相结合,助推文化艺术消费年轻化、个性化发展,成为消费升级与科技融合带动城市更新的潜在动能。

三、从“点线面”发力,构筑文旅消费场景

(一)“多点”优化文旅供给,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以丰富的艺术展览、戏剧演艺、亲子娱乐、社交氛围等服务型消费元素替代传统商业布局逻辑的物质性消费。故宫文化实现外溢,嘉德艺术中心落地《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等多场专题展览,“汲古斋·上新了故宫旗舰店”首家线下店落户王府井百货大楼内的和平菓局,“金榜题名数字·实景·剧情”互动式展览亮相王府中環。王府井商圈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北京王府井国际品牌节,通过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打造集国潮零售、北京风味美食、老北京文化创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化、高品质、市民休闲目的地,和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隆福寺文化街区通过引入美术馆、沉浸式剧场、网红咖啡店等业态,以“潮流”和“个性化”为标签,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

(二)“连线”延伸现有业态,提高消费承载能力

以“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为重要依托,将区域文商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不同主题的文旅融合消费产品。“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成立于2020年12月,以“文化金三角”地区示范先行,成员单位涵盖嘉德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隆福寺、中旅旅行、凯撒旅游、王府中環、77文创园、励骏酒店、丽晶酒店、金茂万丽酒店、璞瑄酒店、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三联书店等文商旅龙头企业及机构,先后推出“新春文化大礼包”“联盟权益卡”等,颇受消费者欢迎。2022年,东城区发布“文化金三角”区域四大主题线路——“古韵今风,‘艺’彩纷呈”“台前幕后,戏比天大”“老手艺,新故事”“与书为伴,且读且行”,以重体验、轻观光、大主题、小攻略、多业态、无边界为设计原则,不断满足目标客群的休闲品质化、旅游个性化和文化获得感需求。

(三)“筑面”扩容文化内容,打造消费融合场域

将文旅与商业、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提高场景消费触发力,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打造文旅消费新场域。结合暑期、十一、春节等重要节点,多维搭建宣传平台,举办“故宫以东”品牌性文旅促消费节庆活动,通过主题性活动的串联,进一步实现商家之间的互相引流,将单一消费点聚合为立体消费场,充分激发消费潜力。连续两年发布“文化金三角”电子文化消费地图,将区域内50余家有趣的网红咖啡店、书店、酒店、商场等串联成片。2022年美团、大众点评、携程、小红书等平台“故宫以东”话题总曝光量超过5.6亿次,共计185位达人探店打卡,带货引流,以优质内容产出关联文化品质消费,参与企业销售数据增势向好,形成了文化特质鲜明、活动内容丰富、消费体验优质、票务联动实惠的消费新场景。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东城区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集成优势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做好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用足用好“文菁·文化+产业资金”“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等优势政策,升级“故宫以东文化大礼包”,为“文化金三角”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企业提供资金、人才、特色文化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以文化为底色的东城特色营商环境。结合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继续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文化类企业特点,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以特色金融助力文旅企业聚集、发展。

(二)发挥品牌能量,引导文旅业态创新升级

借助“故宫以东”“大戏东望”等品牌聚合力,持续打造“故宫以东·城市度假文化金三角”微度假目的地品牌。深入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吸纳更多优质文商旅企业加入共创,丰富“故宫以东 融·艺术季”品牌活动内容,掀起文化艺术消费高潮。积极为“文化金三角”区域引进如艺术机构、展览画廊、沉浸式戏剧、潮流市集、复合消费空间等多元文旅业态,以内容破圈突破多业态之间流量壁垒,形成高品质文化资源要素强势聚集、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的共创生态体系。

(三)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故宫以东”业态融合平台优势以及文商旅联盟示范效应,链接起有价值、可传播的文商旅资源,充分激活与放大“文化金三角”区域的资源集聚优势,在“文化+科技”“文化+数字”“文化+金融”等方面形成共融共通效应,拉动区域内不同业态间的深度协作与跨界融合。继续高水平举办全国话剧展演季、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中国儿童戏剧节、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特色文化活动,突出全民性、沉浸式、文化味、烟火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文化金三角”区域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互荣共生的文化资源聚核。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三个点位形成的文化气质有机融合、辐射全区,催生出包容创新的文化生态。东城区将持续推进“文化金三角”联动融合发展,擦亮这张“金名片”,点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