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一次会议第5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2-06-24 11:27    来源:东城区教委

字号:        

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一次会议

5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李宇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系统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的提案”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我委领导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医药进校园”开展概况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宝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城区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打造“文化强区”发展战略背景下,注重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等单位,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融合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2010年,东城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等七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东城区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工程”》和《“文化传承2030工程”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六个一”工程,即:一经(《中医启蒙三字经》)、一书(《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一园(校园“百草园”)、一操(中华传统养生健身操)、一网(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一班(杏林实验班)。“六个一”工程已经成为东城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品牌。截至目前,我区“中医药进校园”实验校共有40所,全区近90%的学校开展了中医药进校园活动,惠及近10万中小学生,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突出课程引领作用,设置中医药实践教育基地

目前,我区已将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作为北京五中分校、灯市口小学、分司厅小学的“中医国粹课程实践基地”,突出课程引领作用,传播中医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培养孩子从小建立起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该院治未病科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需求,开设课程包括:一是选取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典型人物和故事的专题讲座,结合史实向师生普及中医文化内涵与中医药基本知识;二是中草药知识课程,用图文并茂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草药,基本掌握药茶、药膳等食疗方法;三是四季养生知识课程,强调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等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四是体验推拿、刮痧、灸法、拔罐、埋耳豆等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及中草药辨识与种植、膏方制作等,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与实践技能;五是指导“八段锦”“五禽戏”“保健操”等运动方式,将中医健康导引方法融入到学生日常活动中,强健体魄。六是教授青少年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感冒、近视、肥胖、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七是参观京城名医馆,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

根据学校老师反馈,兴趣班学生通过专题讲座、体验活动等深入到实践中汲取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自发撰写中草药观察日记,在实验室内种植薄荷并进行试验研究,自制中草药护手霜,在地坛中医药文化节中表演八段锦、诵读中医经典,为母亲制作养生药茶等,有的同学还在家里为长辈提保健建议等。

(三)依托中医药科普专家库,加强中医药进校园专业化引领

我区充分依托优质、丰富的中医药专家资源,建立中医药科普专家库,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单位22位专家,在专家引领下,中医药进校园已趋于常态化、普及化;东城区科技馆组建了由高校专家教授、东城区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队,为学生普及中医药常识提供专业支持;各学校也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组织教师到中医药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开展不同形式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指导能力。

(四)深化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全面渗透中医药文化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中医药文化分层教育目标,全方位浸润、全过程融入,呈现纵深推进,贯通培养的局面。学龄前儿童:通过图片、讲述、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儿童知道中医;小学生:通过多学科联动,推出中医药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走进中医;中学生:通过中医药讲堂、社团实践、小课题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依据阶段目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中医精神、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教育,使目标有效实施。

基于各校的实践探索,东城区科技馆牵头,带领全区实验单位编写了《东城区“中医药活动进校园”科学实践指导丛书》;形成了《传承中医文化 涵养家国情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阶段成果集;各实验单位基于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读物,如史家小学、宏志中学等学校,用有形成果传承中医药文化。

(五)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走进东城进行实地调研,东城区有效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京华时报等多家平面媒体,搜狐、新浪、网易等多家网络媒体,对我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项目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二、今后工作计划

今后工作中,我区将努力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做深做实。

一是不断加强中医药课程建设。东城区将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在区域化推进课程建设,校本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现有校本课程,梳理课程层次,鼓励更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鼓励各学校在已开发的校本读物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形成进阶式、系列式、递进式科普读本,开发学习辅助产品,不断强化课程建设。

二是持续打造中医药师资队伍。东城区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科普专家团队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拓展专家资源,为学校和幼儿园给予具体、可操作的,适合于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性指导资源;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培训,加强教师中医药专业素养;积极协调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读博士生和在站博士后参与“中医药进校园”志愿服务队,进一步扩充师资队伍。

三是完善中医药工作机制。东城区将继续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做深做实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信息上报机制、多部门联动机制、拓展宣传平台,为“中医药进校园”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以上是我委对“关于深入系统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的提案”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