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第一次会议
第3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陈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残障幼儿入托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东城区特殊儿童教育开展情况
东城区目前有三个北京市特殊儿童教育示范基地(分司厅幼儿园、崇文第三幼儿园、崇文幼儿园),两所幼儿园设有资源教室(东四五条幼儿园、东棉花胡同幼儿园),为残疾幼儿提供融合教育。同时,普通幼儿园积极接收残疾幼儿就近入园,不断扩大残疾幼儿随班就读的服务范围。目前,东城区共有24名残疾幼儿在12所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
近年来,幼儿园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康复与学前教育融合水平,保障残疾儿童能够在公平、包容的环境中接受适宜的教育。一是贯彻公平的教育理念,关注特殊幼儿身心发展。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方式上,根据幼儿情况摸索出完全融合、环节融合、资源教室内融合等方式;在干预方法上,尝试学具练习、沙盘活动、感统训练、游戏治疗等不同内容,对孩子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进行疏导及缓解。二是依托专家进行专业引领,邀请专家进驻教育现场解决教师的实践困惑,在答疑解难中澄清问题、梳理思路、进一步推进班级融合教育。三是加强家园沟通合作。利用特教宣传栏、推荐好书、特教文章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儿童观,引领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家访、访谈、微信互动等方式定期与特殊幼儿家长沟通,从生活能力、认识发展、语言能力、情绪情感等方面了解幼儿,寻找家园共同施教的契合点。
(二)提供学前教育资助情况
严格贯彻落实《北京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办法(修订)》,对持有残联发放《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进行资助,目前共有9名在园残障幼儿免交保教费。落实《东城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免除残疾儿童伙食费, 目前共有8名在园残障幼儿免伙食费。同时,按照每年“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每年资助3000元,用于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训练和生活费补贴。
二、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专业的特教师资队伍
一是教师数量不足,残障幼儿需要更多特殊的关注,目前幼儿园的基本配置无法兼顾特殊幼儿的照顾、护理和教育。二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具有特教资质的教师少之又少,面对不同障碍类型儿童不同的行为、情绪、同伴关系等问题,教师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教学、班级管理及家园共育策略,无法给予残障幼儿专业支持与保障。
(二)专业培训较少
学前教师特教方面的专业培训与学习较少,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实操策略方面的培训还不能满足需要。
(三)家长配合度低
一部分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对残疾儿童行为认识不够,不认为幼儿存在问题,漠视老师提出的建议,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还有一部分家长不肯正视幼儿的问题,对幼儿园隐瞒幼儿实际情况,导致幼儿错过最佳干预时期。另外,普通家长对特殊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认识和接受度不够,对于班级有特殊幼儿,特别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特殊幼儿接受度低,也给教师和园所带来很大压力。
三、亟需的帮助
(一)市级卫生部门加强监管与指导。一是加大对残疾儿童预防及初步筛查评估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监护人早期干预意识。二是对0—6岁疑似残疾儿童及时进行诊断评估与早期干预。
(二)市级相关部门加大对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确保特教师资队伍充足,为特殊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区级相关部门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是根据接收特殊儿童的幼儿园情况增加特殊教师编制,落实从事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的补助津贴,稳定特教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坚守特教岗位。二是适度增加特教经费,支持教师参与市、区层面的更有针对性、更具系统性的特教培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市、区级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大专业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幼儿园专兼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不同类别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的衔接水平,促进特殊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二是特教专家团队加大对教育干预技术的指导,特别是对一线教师在日常特殊教育专题研究、特殊儿童的干预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为教师多提供特殊儿童教育指导等相关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实物购置的资源等)。三是对家长工作的技术支持。借助专家力量,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提供实操性强的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指导与康复训练水平。
以上是我委对“关于加强残障幼儿入托的提案”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6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