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3-09-05 10:09    来源:

字号:        

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

12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

窦海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历史名园人文服务”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市公园条例》、《关于加强北京历史名园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我区始终遵循保护园林风貌与格局相协调、规范管理与有效利用相统筹、专业研究与社会传播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历史名园文化资源属性的保护传承,加强对历史名园中有形和无形的保资源护力度,不断提升我区历史名园人文服务管理水平,助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发的《北京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2022年我区对所有公园进行分级分类,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审核,建立东城区分级分类公园名录。我区分级分类公园共73处,历史名园作为一类分级类型,公园名录中我区历史名园共2处:地坛公园和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地坛公园为我局所属公园,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北京市总工会所属公园。天坛公园、中山公园等市属公园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公园,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未纳入东城区分级分类公园名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人文服务内容认知方面

我区鼓励社会资本依规参与历史名园保护管理工作,促进历史名园的有效利用。鼓励和推动历史名园的活化利用,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名园人文服务工作,积极组织与历史名园整体风貌相协调的展览、游园等活动,做好历史名园资源授权管理和文创开发引导工作。

1.挖掘古建优势资源,完善历史名园运营模式

地坛公园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承载展示核心区历史风貌与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功能。2022年底,地坛公园引入文博领域优质企业(北京古根汉姆博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参与运营,以古建活化利用为导向,以展览展示的方式将地坛神库对社会开放,通过直观清晰立体的方式,让更多游客体验到地坛公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较大提高了游客的自主性、舒适度。神库东殿、西殿作为公益展览区域,举办地坛祭祀文化、庙会文化专题展览;前殿、后殿作为特展区,举办文博展览展示。目前正在布展中,将于2023年完成布展并向游客免费开放。

2.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满足游客多元体验需求

2023年地坛公园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有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也有以谷雨、夏至等节气为代表的文创市集等活动。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开放创新相结合,重点突出文化性、小而精等特点,以文创产品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科普宣教等方式,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性,营造“欢乐、开放”的活动气氛,为游客送上朴实而不失品味、热烈而不失典雅、轻松而不失端庄、全面而不失细节的活动,从而更好的引导游客关注和参与特色文化活动。

3.严格落实规划,全力彰显历史名园特色

根据《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要求,北京将保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打造古朴厚重、文化彰显的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内涵。地坛公园将继续积极引进历史人文领域的专业机构参与公园的人文领域运营,整合坛庙土地祭祀文化、博物馆等资源,设立常展、临展、特展等展览,有针对性开展符合地坛庙坛形象的活动,建立具有地坛独有特色的文化宣育基地。

(二)人文服务硬件方面

坚持硬件设施与历史名园相协调的原则。历史名园内硬件设施的形式、体量、色彩必须与公园景观和古建相协调,维护历史名园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坚持改造设计与有效利用相统筹的原则,将人性化融入公园的每一处细节。

坚持以人文为本理念,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一是减少冗余标识。地坛公园于2022年底将健康宝扫码、测温等临时性牌示摘除共计83块。(门区测温验码落地提示牌10块,小提示牌30块;园内“科学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落地提示牌20块,“不喂食野生动物”落地提示牌3块,重点区域“不扎堆不聚集”提示牌20块);二是统一公园整体牌示风格。采用传统棕色底板和纹样,带有地坛标识的各类标牌,标牌内容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详细介绍每个古建筑,内容真实、准确、生动。针对存在部分牌示老化和破损问题,对园内的38块导览牌、1块古建筑牌、130块服务牌示纳入更新计划(目前该更新项目按照文旅局要求暂停);三是增加引导性标志标识。拟增加3处古树名木展览展示牌示。通过牌示的增加和维护,切实发挥牌示在历史名园中的服务功能,让游客随时随地了解公园文化,提升游园体验。

(三)人文服务主观感受方面

公园日益成为市民第三生空间,紧扣市民“七有”目标、“五性”需求,坚持民有所需,政有所为的原则,从游客的角度做好公园管理,游客的需求就是公园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名园景区资源、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园林绿化资源所涵的文化精髓、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不断满足市民对生态文化和绿色生活的新期待。

1.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人文服务主观感受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安静”氛围。根据《北京市公园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标准》规定要求,园内音量应符合《声环境标准》(GB3096-2008)。目前园内循环广播为文明游园宣传,公园已于4月通过精简广播内容、延长播放间隔时间、调低音量等多种形式,减少对游客正常游园的影响;二是“微参观”做出积极探索。将在古建筑牌示标注二维码,游客通过扫二维码聆听古建筑的基本介绍,让游客更加便捷的了解地坛文化;三是充分发挥园艺驿站功能。定期组织文化科普活动,活动主题反映时代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生态文明、展示园艺技艺、贴近百姓生活,注重游客参与,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

2.加强规范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服务工作逐步标准化。细化服务管理标准,量化服务岗位工作,加强服务人员考核,以保持高水平服务;二是服务理念逐步人性化。把游客的需要、尊严和体验作为服务的重点,讲究个性化服务、人文化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以保证服务上档次;三是服务诉求高效化。服务人员不仅服务态度要好,服务质量高,而且还要对游客的需求提供超值服务,以全方位实现优质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

)加大挖掘地坛文化底蕴力度促进历史名园有效利用

通过不断修缮公园内的文物古建筑,有效改善文物建筑保存现状从原来单一方面向多层次方面转变,更加注重文物的保护利用、文化传承表达、景观环境协调等方面深度挖掘、整理“土地文化”相关文化资源,结合地坛历史沿革、景观遗产、经典活动等内容,通过展览、交流、教育、体验等形式,使历史名园成为东城区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二)创新市集模式,设置符合公园功能定位项目

三千年古老的“市集”在商业的不停迭代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融入场景体验的市集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探寻出新的道路,是传统的回归,亦是创新的延伸。地坛公园将广泛征求游客意见,按照大众喜好,创新市集模式,聚焦不同消费群体,引爆“网红效应”,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打卡点,让传统文化市集向新型未来市集转变

(三)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倾力打造全龄友好公园

地坛公园将争取市区文物资金支持,重点围绕全龄化服务、生物多样性、智慧化理念开展公园硬件设施更新改造。根据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合理规划轻食简餐、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新项目,集各类服务于一体,为老百姓提供人性化的休憩空间。既可以让儿童任意释放天性,给家长营造一方休憩的空间,又可以让老人们在公园对弈、读书、健身等,尽情享受四时景色,打造出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和林下交流空间,从而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

衷心感谢您对关于加强历史名园人文服务工作的关心与关注,我局将继续从历史名园人文服务内容认知、硬件设施、主观感受等方面不断改进,坚持“以人为本”和“为游客服务”理念,确保为游客展示历史人文因素,形成与历史名园相符的人文服务氛围。



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    

2023613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