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1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A类)

日期:2023-08-30 10:33    来源: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字号:        

万相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东城区经济新动能构建和产业新业态培育的提案”的提案收悉,区科信局领导非常重视,经与会办单位东城园管委会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城区科技和信息产业概况

2022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4.5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1.8%;规模以上企业数169家,吸纳从业人员5.1万人,较上年增长2.6%。营业收入938.9亿元,占全市营业收入的3.8%;营收增速为12.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6.0亿元,同比增长154.3%。

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2.1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10.5%;规模以上企业数233家,吸纳从业人员4.6万人,同比增长0.6%。营业收入558.2亿,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2800万,同比增长105%。

全区共有科技和信息产业企业1.4万余家,占地区企业总数近四分之一;144家大中型重点企业累计实现研究开发费用合计55.7亿,增速达到21.9%;技术合同成交额857.8亿元,同比增长169.8%,创历史新高。2022年,我区有3家企业入选“全球研发支出2500强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92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442名,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1725名)。

二、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列入东城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一是锁定符合核心区特点的产业细分领域,进一步做优做强金融业、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二是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印发出台《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扶持标杆企业发展”“基础设施精准覆盖”“挖掘数据富矿资源”“构建数字政府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实际工作。

培育新动能,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助推“文化金三角”建设,建设“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形成由“文旅+科技”“文旅+数字”共创构建的“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生态圈。加快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服务质量,建立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平台。推动商业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不断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商圈建设。打造隆福寺地区成为数字应用场景北京样板,使隆福寺成为吸引年轻人的老北京文化体验亮点。

夯实新基建,加快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家用宽带网络接入。推进云网协同和大数据发展,加强政务网络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

三、全面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北京作为首都,将胸怀两个大局,自觉站在“国之大者”高度,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明确“以东城区、城市副中心为重点区域,在影视、出版、演艺、文旅等领域打造一批亮点文化科技场景。”和“东城区聚焦数字经济、健康产业、文化科技等领域,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推进传统商圈转型升级。”

1.首创市区联动模式。2020年12月,市科委与东城区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明确了我区重点实施的4项文化科技融合任务:一是优化供给,数字技术激发文化新消费;二是创新驱动,“互联网+”培育文化新业态;三是科技赋能,为传统优势行业注入新动能;四是融合拓展,推动文化相关产业新发展。同时发布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出台文件,当年形成项目,当年配套资金。三年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立项支持我区8个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共给予276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在非遗老字号品牌宣传、沉浸式文化体验、“故宫以东”IP传播、区块链版权保护、网络演艺直播等领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对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将东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繁荣文化市场起到了示范作用。
    2.2021年11月,我区故宫博物院,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维畅想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三家单位入选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数量居全国首位。

3.2021年,王府井管委会开展智慧商街组织体系和智慧商街“底座”建设,一是完成了王府井地区商业及设施的全面数字化,形成数据沙盘。实现王府井地区商业业态信息的全面收集并完成数据上图。二是完成王府井每日客流数据的精确分析。实现了对王府井地区,主街、金十字、商场、以及对标商圈的客流数据的全面分析。依托多种数据来源,对王府井地区的客群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客群画像。
    4.东城区先后出台《东城区促进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城区加快培育引进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试行)》、《北京市东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中关村东城园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紫金计划)、《东城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完善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四、聚焦中关村东城园高质量发展

1.提升园区创新能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建立以互联网科技创新头部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合作、上下游衔接的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在文化科技、大数据、新一代通信和网络领域申报发明专利、商标、制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在中关村东城园设立开放实验室和成果转化机构,丰富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有效供给。支持中小微科创企业原始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2.提升国际化科技合作水平。支持园区企业主办国际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园区企业与国外科技园区、创新伙伴开展双向合作,搭建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以及创新服务。依托中关村海创园,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园孵化,引导和帮助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支持园区企业设立海外孵化器,对接海外项目投融资、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海外创新载体。

    3.激发园区创新活力。积极参与、承办国家“双创周”“中关村论坛”等品牌活动。支持园区企业和创新型组织举办创新成果转化对接会、项目推介会和项目签约等宣传活动。支持园区企业承办和参加重大国际会议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支持园区企业参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展会和大型活动,推动东城园产业集聚和品牌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挖掘我区自身资源、要素、空间发展优势,落实《“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科技和信息化规划(含大数据专项)》、《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经济增长点,精心抓好主导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东城区促进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城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支持北京航星制造等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美菜网、领先未来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招优引强。织补完善“1+5+N”产业政策体系,引导产业要素向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聚焦,吸引优质企业到东城区落户,整合提升产业链,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强“走出去”招商力度,充分发挥京外招商服务站“前哨”作用,持续深化招商成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适时扩大站点范围,助力推动更多优质京外数字产业企业落户东城。

四是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集聚数字经济高精尖企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体育科技产业,巩固总部经济。

五是持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京通”体系架构,启动公众服务移动端升级改造工作。推进城市部件普查,加快推进城市码部署应用。持续推动隆福寺、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重点商圈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强街区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商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商街转型升级。优化“空中课堂”精品课程,开展优质微课资源录制遴选,深度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利用在线教育工具保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居家自主学习资源供给。

六是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集聚培养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所需人才,实现人才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人才服务水平。高水平建设东城区科技人才高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结合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集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型产业人才和“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



北京市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