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领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政府牵头组织大型招聘活动助就业、稳就业"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要、稳定之基,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人力社保局始终牢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对标一流,努力创造一流,务必实现一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加快推进援企稳岗、动态管理困难人员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辖区就业服务实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全面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
一、重点工作介绍
(一)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
1.组织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就业需求
依托"东城人社"公众号、"就业在北京"平台等网络渠道帮助劳动者足不出户求职就业,协助企业高效招聘用工。以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了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招聘活动,联合区总工会、区妇联、区工商联等部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充分优质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招聘用人、推荐就业等"一条龙"服务。2022年共组织线上专场招聘会150期,线下24期,涉及933家企业提供63346个就业岗位。今年一季度,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已圆满结束。三个月的活动时间,东城区公服中心、17个街道同步开展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举办居民服务行业专场招聘会、住宿餐饮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其中,组织线上专场招聘活动49场,317家企业提供32052个职位,点击量135685人次;组织现场招聘会15场,121家企业参会,提供4334个就业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54人。
2.沉浸式直播带岗提升岗位可视性
东城区以"响应快""资源广""平台高"为宗旨,开展直播带岗。一是携手智联招聘共同举办"百日招聘"直播专场,共推荐来自金融支付、教育培训、律所、建筑设计等不同行业的6家企业参加,发布30余个岗位,涉及包含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等不同类别,既包含注册会计师、集团法务、项目助理、行政前台、董事长助理、实习律师等通用岗位,也包含城市规划设计师、人文地理信息研究员等专业岗位,在1小时内共收到了2733名求职者的关注。二是区街互动,建立"东城就业直播间",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线上直播带岗活动,诚邀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线发布地铁招聘专员、外卖骑手、月嫂等招聘岗位418个,222人次在线观看。三是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推出"毕业季云招聘o东城人社专场"系列直播带岗活动,成功举办8期。共22家企业参加,提供1109个岗位,观看人数超10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举办直播带岗3期,针对"快修保食洁"领域用工需求,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与区总工会、区妇联、朝阳门街道、永外街道举办现场招聘会的同时开启直播带岗,通过东城人社视频号、北京时间客户端同步直播,落实百姓就业进社区活动,将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方便求职者就近择业。共26家企业参加,提供831个岗位,观看人数超10万余人。
3.调研复工复产情况积极开发岗位
通过走访、电话、微信、邮箱等多种形式对接及跟踪重点单位,宣传市、区、局就业政策,收集、整理招聘信息。实时对企业提出的需求记录在案,及时反馈并提供相应服务;开通重点企业招聘绿色通道,跟进重点企业招聘进展及用工需求,"一企一策"制定招聘方案,确保尽快完成企业空缺岗招聘工作。2022年共对接重点企业876户次,挖掘就业岗位63346个;今年一季度共对接重点企业266户次,挖掘就业岗位38409个。创新开展"百日寻岗"活动,制定《局科长百日寻岗工作方案》,成立局属就业工作专班,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就业体系主管局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属就业工作相关科室、二级单位为组员。以日统计、周汇报、月分析动态掌握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开发就业岗位1105个;新增见习单位6家,发布见习岗位405个,审核并发布见习人员13人。
(二)培育职业指导服务品牌
进一步加强东城区职业指导工作室建设工作,吸纳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从事经济、就业、人力资源、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东城区职业指导专家队伍,为我区公共就业服务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发展,参与专题研究、交流研讨、线上线下指导、品牌建设、项目开发与评审、人才培养等活动。
现已建设可传承、可复制的就业服务品牌3个--《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公开课》、《身边的职业》和《职谈》,课程总量达到100期,吸引超8万人在线学习,并已登陆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中国就业网,同时通过各类平台与辖区街道、社区,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以及对口帮扶地区共享。今年已组织录制发布线上职业指导课7期,访问量累计1309人次。
1.专家助力,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邀请市区高级职业指导师、就业政策专家、企业人力专家参与制作线上系列职场访谈节目《职谈》,解读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词、知识与方法、分析求职、招聘以及在职发展的职场案例。截至目前,发布15期,超1万人在"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观看。
2.微课引航,促辖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组织街道就业服务专员制作《身边的职业》系列微课,利用市局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网站、"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为各类求职者提供职业认知指导,已发布《身边的职业》30期,超1.3万人在"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观看。
3.定制课程,助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
持续跟进新时代毕业生的就业诉求,着力帮助应届毕业生认知就业形势、提升求职技能,录制助企优服政策宣传短片介绍"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企业招聘注册登记"1期。为贵州省贵阳学院1300余名在校生讲授以"提高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为主题的线上职业指导直播课。今年,公服中心职业指导师团队受邀来到政法大学、北京市信息科技大学等校园招聘会现场,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及咨询服务,共为100余名同学提供了简历修改、面试技巧、职业决策与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服务。
(三)统筹服务形成合力
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贯穿公共就业服务全过程,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积分落户、集体户口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业务支撑,主动将就业工作融入"一站式"服务体验中,让就业工作体现"满满服务"。2022年为东城园、国资委、科信局、区工商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近700家企业介绍就业政策,受到企业好评。制作"2022年积分落户申报工作要求"视频、"企业线上档案服务"视频、"稳就业 防失业 保生活"视频,通过"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推广,广泛宣传就业相关政策。今年一季度,公服中心各科室协同发力,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就业服务专员主动对接摸查,优先服务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一企一策"定制帮扶方案,做好"一走五送",即每周有走访,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指导、送培训,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需调整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一些毕业生因家庭低保政策而放弃就业,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职业指导无法支撑其就业,许多企业对就业见习期间的劳动保障相关问题心存疑虑等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建议有关部门对政策进行调整。
一是建议民政部门在制定低保政策时,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收入,不计入家庭整体收入,确保其他家庭成员仍能够享受原有的低保政策,打消其就业顾虑。
二是建议人社部与教育部门联动,加强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政策培训,以政策理论为先导,以鲜活的案例为支撑,增强学生自我提升、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就业风险隐患,使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和工作团队氛围。
三是建议人社部门在制定就业见习政策时,增加对毕业生的医疗保障力度,确保能够对冲商业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以免除企业和就业见习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二)企业外迁影响税源和岗位保有量
积分落户政策自2018年4月实施以来,按照每年6000人落户规模,已帮助3万余人落户北京。2020年《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规定了"职住区域"指标:"自2018年1月1日起,申请人在本市城六区之外其他行政区自有住所居住的,且取得落户资格后应当在该自有住所落户,每满1年加2分;满足上述条件且在本市城六区之外其他行政区工作的,每满1年加3分。以上情况,最高加12分。"申请人为了获得更高的积分,将目标锁定在"拥有郊区住房"和"转移社保到郊区"。单位社保转移到郊区后,连带产生转移单位税源、带走劳动岗位的现实弊端,对我区税源稳固及岗位保有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020年至2022年,东城区积分落户申报量分别为9404人、9080人和7434人,人数减少明显。
职住区域指标旨在定位"郊区住房"、"郊区社保",企业无需同时转移工商、税务关系,故建议税务、工商等部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进一步稳固存量税源,在源头上保证东城区就业岗位保有量。
(三)就业工作线上服务有待持续加强
目前基于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平台的线上就业服务内容丰富,但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个人求职信息无法留存,区级的人力资源信息库无法建立,招聘单位自动获取人力资源信息无法实现。这对区级就业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建议制作精品视频课程。围绕就业、创业、毕业生、积分落户、人才服务、人事档案、灵活就业人员个人保险等政策制作发布精品视频课程。通过东城人社视频号做短视频推广,扩大政策覆盖面。实现新政策第一时间推送、新培训第一时间开展、新流程第一时间告知、新岗位第一时间匹配。
二是建议开展常态化直播带岗。形成直播带岗常态化、周期化的工作机制,探索"岗位推荐+线上答疑+后台服务"三位一体的网络直播招聘就业服务模式,精准为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同时,以"直播带岗"为纽带,畅通线上线下就业渠道,打造全链条式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企业人才引进提供就业服务,切实为各类人才就业市场开辟新通道,推动就业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实用化。
三是建议加大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搭建为东城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揽才纳贤,为广大毕业生及求职人员、来京人员服务的区级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会员服务,包括在线招聘、发布空岗需求、在线查询求职者简历等;将用人需求较大的企业会员按照网格化管理,安排对应街道、社区的人社服务专员点对点,一对一联系,建立动态监测机构,随时了解掌握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反馈。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聚焦平台建设。在"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开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关注;以公服中心为主体,开通"抖音号"、"头条号"、"B站号"等主流媒体号,逐步增加粉丝群数量,不断提升自媒体影响力,为东城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广阔安全有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平台。通过就业,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努力为打造"幸福东城"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是聚力职业指导。依托东城区职业指导工作室,逐步完善区级职业指导工作室制度及业务内容,推进街道级职业指导工作室建设,打造东城区"一刻钟"职业指导服务圈。不断扩大职业指导专家团队人才基数,增加服务及优秀成果宣传渠道,提升品牌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认可度。帮助劳动者规划职业生涯、客观认识市场情况、稳定就业状态,不断提高东城区劳动者市场竞争力,促进东城区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是聚合企业联系。主动对接紫金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为东城区紫金服务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就业见习、人事档案管理、积分落户申请、集体户口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两新群体"、"非遗文化传承"、"东城老字号"等企业库,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依托东城区厚重的文化底蕴,赓续千年文脉,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实现"文化+岗位开发"、"文化+就业服务",探索能够彰显东城区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就业服务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