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纾困稳岗政策落细落实等方面”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城区发改委联合区金融办、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国资委、区人力社保局等单位,严格落实辖区各项助企纾困工作要求,通过金融贷款贴息、房租减免、保障用工、加大稳岗力度等措施,将纾困稳岗政策落细落实,助力我区经济回稳向上、激发企业活力。
一、系统性出台政策,强力支撑落实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制定稳经济增长56条、中小微企业帮扶41条、促消费24条、优化营商环境58条等助企纾困政策实施细则。推动各项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0亿元;2195家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7.3亿元;开通“融资纾困直通车”,为62家企业融资授信6.9亿元;区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880家,减免金额近2.7亿元,实现水、电、气等市政服务欠费不停供。
二、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开启“1+2+1”融资服务智能模式,依托“1平台”畅通线上融资渠道,制定“2政策”双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立“1窗口”实体化续贷登记服务,努力帮助辖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依据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专项纾困政策,依托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畅通线上融资渠道,实现线上银企快速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对驻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分类施策,创新金融产品,通过132万余元政府资金,为30家企业撬动贷款总额1.73亿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贷款成本,切实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三、保障企业用工,加大稳岗力度
今年以来,东城区持续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加快推进援企稳岗、动态管理困难人员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辖区就业服务实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全面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开展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组织线上专场招聘活动49场,317家企业提供32052个职位,点击量135685人次;组织现场招聘会15场,121家企业参会,提供4334个就业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54人。
一是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在举办线下招聘会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上“云招聘”。与区总工会、区妇联、朝阳门街道、永外街道举办现场招聘会的同时开启直播带岗,通过东城人社视频号、北京时间客户端同步直播,总访问量达到11万2千人次,投递简历142份,有效促进岗位精准对接。
二是“区街社”三级联动织密就业保障网。街道、社区就业服务专员通过微信服务群将企业招聘信息即时推送到社区、楼层,快速实现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对接,将岗位送到“家门口”,方便求职者就近择业。在送就业岗位入户的同时,送就业服务、送就业政策、送就业指导,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四入户”。
三是“搭平台”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针对“快修保食洁”领域用工需求,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联合区总工会、区妇联等开展招聘活动,为企解忧、助企发展。
四是“进校园”职业指导,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级职业指导师受邀参与北京市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北京市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首场线下活动,共为100余名同学提供了简历修改、面试技巧、职业决策与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服务,为促进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五是“强协作”扩大对口帮扶地区求职招聘匹配率。持续深化与对口帮扶地区的劳务协作,开发适合当地求职人员需求的建筑、服装、餐饮电工、焊工、烹饪、家政服务等岗位15046个。开展对口帮扶地区线上招聘会12场,86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8958个,点击量10210人次。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消费
全力推进“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进一步压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以文化消费为引领,实施“四个东城”品牌集聚行动,深化五大商圈建设,加快项目实施,促进业态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狠抓政策增效,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1至4月,全区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9亿元,同比增长6.6%。从全市情况看,东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为8.8%,增速居城六区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
一是以文化消费为根本引擎,打造高品质融合消费。做大文化消费本体。通过拓展更大空间、提供更多内容、追求更高品质三方面发力,夯实文化消费内核。做强文创品牌开发。深化形成更多文化消费IP,进一步做好“文化+”这篇文章。深化文化品牌建设,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做优文化赋能发展。突出消费的文化属性,通过文化故事、文化场景、文化名人等要素叠加,为商品和服务赋予文化内涵,提升消费价值。推动戏剧演艺走进商场商圈,打造联名商品推动跨界融合,切实讲好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文化故事。做好文化消费引流。做好重点区域文化消费的客群分析,精准匹配商业配套和消费活动,延伸戏剧场所周边的文化消费,丰富拍卖场所周边的高端消费,补足重点景区周边的旅游消费,拉伸消费链条,形成消费价值倍增效应。
二是以聚集行动为关键抓手,打造高能级品牌矩阵。加快“时尚东城”升级发展。加大引入时尚品牌,着力壮大首店品牌,吸引更多品牌在东城首发首秀,持续孵化新消费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提振“国潮东城”创新活力。研究制定老字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鼓励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支持老字号改造升级门店。提质“美味东城”消费供给。制定“美味东城”建设工作方案,培育四个“一批”餐饮消费场景,打造形成三类高品质餐饮聚集区;梳理形成《国际高品质餐厅招引清单》,重点加大对“米其林”“黑珍珠”为代表的美食品牌引进力度。打响“咖香东城”消费名片。制定“咖香东城”建设工作方案,支持独立精品咖啡店发展;探索与抖音、美团等平台联合设计组织东城咖啡新品牌宣推计划,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是以商圈提质为主要阵地,打造高标准商业空间。打造王府井×前门国际消费体验区。制定实施王府井打造国际级商圈工作方案;支持前门商圈以“老字号+国潮”为特色,开展老字号聚集区建设。培育三大地区活力消费圈。加快东直门、隆福寺商圈扩容升级,持续推动崇文门商圈品质提升;实现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二期、新景商务楼两个标志性项目竣工,加速推进东直门交通枢纽信达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聚焦“七有”“五性”,打造首善品质的便民社区商业网络;提升基层商业的品质化与便利性,塑造邻里间特色交往空间。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就业、保民生、稳经济”,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共同营造东城消费新活力,有效推动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