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屠呦呦工作室作为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新探索的提案”的提案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委领导非常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工作任务
东城区2021年制定了《东城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配套文件,明确提出:依托东城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支持地坛公园中医养生文化园、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等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
二、传递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传播与旅游相结合
一是形成地坛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东城区已连续14年举办了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文化节以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健康生活为核心,通过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自我保健技能、展示中医药健康服务链条,着力提升市民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是利用“故宫以东”品牌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打磨与沉淀,“故宫以东”品牌已成为打造城市文化IP、构建区域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超级链接”、搭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东城区利用“故宫以东”营销矩阵对中医药文化企业及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借助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微博、快手等多家新媒体平台,为同仁堂知嘛健康、广誉远等中医药文化企业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并与周边文商旅资源联动推广,增添文化消费中特色体验内容。与《旅游》杂志携手推出东城区非遗项目专题报道《东城非遗拾零》专栏,推出《同仁堂——济世养生的中医药文化》一文,详细介绍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三是持续开展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东城区连续三年配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每年随机抽取6个社区的1440名居民,开展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及素养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建设北京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2020年全市首家“北京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在东城区地坛养生园投入使用。目前,东城区分别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名医馆、地坛养生园,以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8个北京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为辖区居民提供科学、权威、综合、便捷的中医药健康生活服务体验平台,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指导下的生活方式。
三、整合资源配置,打造靓丽风景线
东城区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中医药资源单位、旅游企业及社会单位联手打造中医药旅游融合项目,重点培育健康旅游服务业态,整合优化中医药旅游资源,推出更多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项目。
一是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2021年东城区积极推荐六家单位辖区单位参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开展第五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评审工作,最终北京宏一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和同顺健康管理分公司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北京同仁堂崇文门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基地。截止2022年3月,东城区共有十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有一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基地”,其中同仁堂、广誉远均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形成以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产品展示为主的中医药特色文化体验,东城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
二是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2022年2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了5条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我区的屠呦呦研究院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博物馆室、故宫御医药馆、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等6个景点纳入其中。
三是引入健康文化产业项目。2021年9月,区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委托运营东堂子胡同4、6号项目,发挥协和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医疗卫生、产业转化、科研创新、公共卫生宣传与科普、城市保护更新、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有效推动双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助力东城提升医疗水平、赋能健康文化产业发展、搭建科技学术创新平台、拓展社会公共服务、助力城市保护更新、拓宽国际交流合作。
四、打造“京城名医馆”品牌,促进“医旅”深度融合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作为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验基地以及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承载着加强中医学术交流,培养海外中医人才,促进中医健康服务国际化、标准化、品牌化,实现医院涉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京城名医馆”汇集了40余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在此应诊,建有各级工作室(站)35家,充分发挥了名老中医学术聚集优势,成为名老中医荟萃的平台,燕京医学学术思想传承、交流的平台,中医师承人才教育、培养的平台,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的窗口。
五、推进中医药健康产品创新
一是依托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围绕中医养生保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发适于家庭的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的保健食品、保健茶、香囊、防疫贴等相关产品,探索中医药健康产品市场化。
二是支持中医药服务机构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北京同仁堂集团的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内外传播。
六、今后工作计划
一是写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把中医药文化自信转化为群众高度的文化自觉。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知识和信息发布的指导。创新中医药进入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的途径和模式,搭建中医药非遗文化展示区,围绕屠呦呦研究工作室、中国医史博物馆、京城名医馆、同仁堂博物馆等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是继续鼓励中医药特色的机构申报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引导旅行社打造东城区精品旅游线路,将东城区打造成为国际性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新载体。
三是打造东城区中医药人才高地。依托辖区优质中医资源,优化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探讨培养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2023年4月13日
主要领导签发:曾文军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李莉莉,64023444
委员意见:非常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