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淦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东城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委领导非常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东城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出台《东城区加快创新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城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平台。东城区将依托“两区”建设、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坚定不移建设东城特色“杏巷”,推进区内医疗卫生核心资源和信息、文化、科技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中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为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医药力量。
一、加强资源统筹,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建成了以三级中医医院为指导、二级中医医院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综合医院中医科和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鼓楼中医医院成为东城区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平里医院转型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隆福医院转建三级甲等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转建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获批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妇幼保健研究所。全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科和中药房,并配备了中医药医疗设备。其中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中医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42%,全区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全区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30.53%,中医处方数(中成药和饮片)占处方总数(西药、中成药和饮片)比例的42.14%,中医非药物治疗50.5万人次。
二、因地分类施策,推进东城特色“杏巷”成效初显
“杏巷”是东城区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分类施策,打造的承载着中医药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国际交流、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健康产业集聚区。东城区作为首善之区,力争通过“杏巷”吸引中医药产业资本,整合胡同四合院和腾退空间资源,拓展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特色服务做大做强,全方位提升产出效益。在第十四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上,北新桥街道、景山街道、建国门街道正式挂牌东城区“杏巷”工程试点单位。
一是打造“医产学研”融合“杏巷”。在北新桥街道“北新仓-东直门南小街-东四十条”片区打造“医产学研”融合“杏巷”,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营商氛围。片区汇集中国中医科学院、东直门医院、首都名医研修院等30余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健康类企业。名师名医名家荟萃,院士5名,国医大师5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80余个。区卫健委搭建“政医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引进健康服务类企业入驻北新桥片区,构建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及人才体系。
二是打造“故宫以东”文化“杏巷”。在前门东区以“北京中轴线申遗”、“建设文化金三角”为依托,融入四合院、会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元素,聚集同仁堂、广誉远、长春堂、片仔癀、以岭药业等10余家老字号企业和龙头医药企业。构建“名医堂”生态圈,鼓励开发“中医药+故宫以东”等系列文创产品和服务项目,创新“高端中医养生+文化展览展示+文创办公”模式,打造核心城区的精致健康新形态。
三、整合资源配置,打造中医药靓丽风景线
东城区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中医药资源单位、旅游企业及社会单位联手打造中医药旅游融合项目,重点培育健康旅游服务业态,整合优化中医药旅游资源,推出更多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项目。
一是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目前,东城区共有十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有一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基地”,其中同仁堂、广誉远均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形成以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产品展示为主的中医药特色文化体验,东城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
二是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2022年2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了5条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我区的屠呦呦研究院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博物馆室、故宫御医药馆、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等6个景点纳入其中。
三是引入健康文化产业项目。2021年9月,区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委托运营东堂子胡同4、6号项目,发挥协和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医疗卫生、产业转化、科研创新、公共卫生宣传与科普、城市保护更新、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有效推动双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助力东城提升医疗水平、赋能健康文化产业发展、搭建科技学术创新平台、拓展社会公共服务、助力城市保护更新、拓宽国际交流合作。
四、加强中医药典籍研究利用和学术流派挖掘传承
挖掘“燕京医学”、“京城四大名医”、“皇家医学”思想。提升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 “京城四大名医研究中心”内涵建设,系统挖掘整理“四大名医”的遗稿、医案、经验方、传统技术等,加大对“四大名医”流派后人的保护性研究,培育一批“四大名医”流派研究的专门人才。深入开展宫廷医案研究,挖掘皇家医学精髓,弘扬御医文化,形成“燕京医学流派”传承体系。京城名医馆组织编撰《燕京医学研究丛书---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等书籍,举办燕京医学相关学术论坛40余场,受众20余万人次,并形成“燕京医学传承论坛”、“京城名医馆论坛”、“鼓楼国医论坛”三大学术论坛品牌,“鼓楼国医论坛”还荣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品牌项目及精品课程”。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区卫健委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突出项目落地,在医疗健康领域,努力打造成为创新主体活跃、国际要素集聚、产业优势突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是以发展健康产业为契机,提升“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内涵建设。持续创新驱动,将“两区”建设、国际要素为“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老品牌注入新动力。坚定不移打造东城特色“杏巷”,促进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东城模式。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走访座谈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完善重点企业的紫金服务,积极引进符合核心区战略定位的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项目。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
2023年4月20日
主要领导签发:曾文军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李莉莉,64023444
委员意见:非常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