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3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A类)

日期:2022-06-20 17:02    来源:

字号:        

黑德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故宫以东·历代民族艺术和古籍善本展示中心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东城区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从您的建议中我们体会到您对民族艺术和古籍善本的保护利用,以及助力“故宫以东”品牌建设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建议十分中肯。

东城区作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区域,充分保护和利用辖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生态,不断挖掘展示东城区文化软实力,努力将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打造的更加亮丽。现阶段东城区古籍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具体如下:

一、东城区古籍善本的保护利用现状

(一)古籍善本存量概述

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馆)建馆六十多年来,非常重视馆藏文献建设,这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职能之根基。图书馆各种典藏,包括古籍善本在内,其目的不仅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更在于提供社会服务,这是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之本质区别。经六十多年的积累,馆藏不断充实,是北京市区县级图书馆中古籍藏量最多的图书馆。以元版为最早,明清版本居多,经、史、子、集、丛各部兼具是我馆古籍的典藏特色。现存善本294种,2000余册。

东城区图书馆(幸福大街馆)收藏有卡片著录登计的古籍111函1019册,1911年以后印刷的图书85函705册,无法确定年代的图书74函710册,共计270函2434册。按图书四分法对古籍进行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甲部:六艺、小学;乙部:诸子、兵书、数术;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整理完成甲类27种200册,乙类30种516册,丙类19种149册,丁类47种363册,其他未分类古籍图书26种383册,共计著录分编了149种1611册图书。

(二)古籍善本的保护

加强善本古籍的抢救和修复工作,是古籍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古籍善本的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在原生性保护方面,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馆)积极开展善本古籍的修复工作,并建立了修复档案,至今,累计修复善本古籍共计60册4030叶。原崇文区图书馆面临馆舍重建,没有条件和馆舍对古籍进行保护,2009年4月22日,崇文区图书馆把25箱3256册图书寄存在首都图书馆古籍部至今。

在善本古籍再生性保护方面,图书馆在版本鉴定、数字化、整理与出版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交道口馆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尤重版本考订。多次邀请古籍版本专家到馆鉴定古籍。版本鉴定的过程也是在为古籍定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古籍加以保护,特别是珍贵的文献及特藏,在保存、修复及安全等方面要格外留意。还建立了古籍资源数据库,既可以实现对古籍的保护,又可以实现社会共享

古籍整理出版是我们抢救古籍,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出版(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馆)。此本图录遵循“博观而约取”之原则,检阅馆藏,择其精华,共收录古籍善本240余种,按照经、史、子、集、丛分类编排,文字以繁体字排印,图文并茂,较好地保持了古籍文献的原貌,兼具学术与文献价值。展卷在手,东图馆藏古籍,可窥见一斑。

  2021年,《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馆),这是国家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整理最重要的成果。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对于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古籍善本的利用

“互联网+”和“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在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积极挖掘自身资源,激发自身的文化创新与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0年,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馆)与公司合作,设计了一款文创作品,即双鸾珮帆布袋。该帆布袋的设计元素来自馆藏文献广文石百寿。双鸾献绶是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富有美好寓意。布袋正面为双鸾珮图案,背面对图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整体设计简约古朴。这是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合作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弥补了基层图书馆文创开发设计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公司则利用自身在设计、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在文创领域的首次触电,实现了图书馆文创产品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效统一,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2017年,东城区图书馆分馆角楼图书馆开馆。角楼图书馆是以北京历史文化为特色,建立的主题图书馆,从开馆伊始就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丰富的北京地域藏书吸引了社会关注,积极在读者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北京的历史知识,搭建了一个以老北京文化为特色,集图书阅读、文化交流、文化展示的平台。

2019年,角楼图书馆与中国民族图书馆、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共同举办了《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展览展示了我国汉文、藏文、蒙古文、满文、西夏文、察合台文、彝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文、布依文、朝鲜文等近30个文种的古籍图片,让广大居民接触这些中华文化遗产,感受民族文化底蕴,了解祖先创造的精神财富。

2020年举办了《求诸野青少年原拓成果展》,习近平总书记讲:“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假期组织孩子亲手拓印两千年前汉代画像石,制作成展品,同时组织活动讲座,请老师讲解拓片的故事,感受拓展文化,与学生们一起用传统吟诵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2年3月,角楼图书馆邀请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马学良博士在图书馆举办《古籍文化漫谈》讲座,在读者中再一次普及古籍知识,宣传古籍文化。

2022年4月,角楼图书馆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刘甲良博士,在图书馆举办《清代木活字印》讲座,讲解《四库全书》的衍生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存在问题

针对您提出的意见,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 文物级古籍善本保存难度较大

  中华古籍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古籍保护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如资金的不足、技术的滞后、人才的缺乏等等。我馆的善本古籍保护存在主要的问题:一是部分善本古籍亟待修复。作为区级图书馆,不具备古籍修复室,缺乏专门修复人才,待古籍的修复交由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负责统筹,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周期。二是善本古籍尚未数字化。对比较珍贵的古籍来说,要尽最大限度保护,展览展示尽量选择再造善本。综上,针对您提案中的建议,我馆尚不具备成熟条件。

2. 场地与资金问题

建设历代民族艺术和古籍善本展示中心,需要协调出符合古籍保存且位置相对固定的场馆,由于东城区土地资源短缺,场地的协调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目前尚无专项资金能够用于中心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针对您提出的建立故宫以东·历代民族艺术和古籍善本展示中心的这一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积极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再造工程”,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深度思考古籍数字化建设,使古籍化身千万、让古籍“活”起来。结合古籍知识讲座传播等手段,走进社会公众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区各项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 6 20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