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6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A类)

日期:2022-06-20 16:25    来源:

字号:        

缪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东城区文化产业相关配套服务”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东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戏剧文化资源,戏剧机构和人才集聚,市场活跃度高,业界影响力强,居全国领先地位。区域内共有剧场39个,既有首都剧场、保利剧院等国内一流的大剧场,也有国话先锋、蜂巢等特色鲜明的小剧场。现有演出团体79家,演出经纪机构293家,既有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戏剧院校、院团,也有央华时代、九维文化、七幕人生等极具知名度和活跃度的民营院团。东城区平均每年各类演出5000余场,演出票房3亿元左右,其中戏剧演出场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全国戏剧类演出市场近一成份额。

北京市领导多次对东城戏剧的发展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蔡奇书记批示:东城戏剧抓的不错,而且是原创作、小剧场、社会化、重扶持、有特色,已经形成戏剧生态链,这条“崇文”路子要坚持走下去。2021年蔡奇书记在调研东城区文艺设施建设时,提出要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紧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推动文艺展演与教育、旅游等业态有机融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完善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更多优秀剧目走向舞台、走近观众,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优化顶层设计探索戏剧与城市融合发展路径

2020年,东城区印发《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提出打造“戏剧之城”,形成一年四季狂欢不落幕的“大戏东望”演艺生态,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戏剧中心。2021年《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东文建[2022]5号)正式出台,并配套《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标对表国内外知名戏剧中心的发展模式,站在国际视野、戏剧艺术前沿,提出5+4+3的促进发展体系,将戏剧之城建设发展融入城市管理体系中,引导戏剧之城建设在全域范围内多元发展、均衡布局。

(二)聚焦场景打造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

2018年底,东城区推出“故宫以东”文商旅融合品牌,培育文商旅居共生共融的“理想生活”场景。文旅合并后,“故宫以东”与“戏剧东城”两大品牌积极联动,创新“戏剧+旅游”的文商旅产品包,吸引外地游客的观演兴趣,深入挖掘区内旅游演艺资源,鼓励演出团体与大型旅行社开发设计主题鲜明的戏剧体验路线和研学产品,定期联动区内旅游资讯驿站,发布东城演艺资讯。以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为重点场景,建立由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美术馆、王府中环、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旅游集团、凯撒旅游、励骏酒店、丽晶酒店、金茂万丽酒店、璞瑄酒店、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77文创园等14家企业组成的“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通过产品联动、捆绑营销,进一步推动资源共融、客群共享、文化联动和消费协同。

(三)深入开展戏剧普及文化惠民工程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戏剧文化需求为市场导向,培育戏剧发展土壤,激发戏剧市场的活力。从2016年开始东城区致力于戏剧普及活动的深入开展,让东城百姓有更多的机会“看戏剧、学戏剧、创戏剧、演戏剧”,东城成为全国开展戏剧艺术活动群众基础最好、氛围最浓的区域之一,这也是拉动戏剧东城发展的强劲动力。“戏剧体验”感受表演的快乐和艺术的韵味,已连续举办6年共180余次零基础戏剧体验课,线上线下受益的爱好者近4万人次;“戏剧开讲”,邀请业内有影响力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老中青戏剧艺术家,讲解戏剧的赏析,普及戏剧知识,线上线下受益百姓4.6万人次;“戏剧一帮一”面向全区征集参加戏剧培训活动的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组织专业院团与其结成 “一帮一”的“帮学对子”,至2021年已有122部短剧1200余名业余演员登上“戏剧一帮一”成果展演的舞台,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戏剧人参与创排,培养了一大批戏剧发烧友和素人演员。

(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贯通联动

在景区、商圈、街区等存量设施中开辟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景区增设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文化、景区联动发展,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项目和空间。结合腾退空间再利用,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打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推广“共享际”发展新模式,建设首都青年文化“驿站”,形成有温度、有创意的青年文化社群。联合中国美术馆,推动“一馆一城”建设,利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的公共空间设置“公共艺术长廊”,策划发起“美育日”活动,提升城市艺术品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城市生活服务圈深度融合,联合实体书店、剧场、出版社等增设嵌入式文化空间,鼓励公共文化设施与政务服务大厅、公交站点、产业园区、医疗机构、商业楼宇等公共空间融合。总结推广社区博物馆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内涵、做出特色,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形成戏剧之城建设5+4+3促进体系

区文旅局正在积极编写制定《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文件,形成“5+4+3”促进体系,从艺术创作生产、文化交流与传播、艺术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支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建立东城区精品力作内容池,奖励补贴驻区知名民营院团创排精品剧目;打造原创剧目孵化基地,搭建面向全国戏剧创作者的开放式原创剧目推荐平台,推荐演出团队,提供创排演出场地,孵化扶持小剧场原创剧目。创立千万级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统筹整合东城区现有的演艺扶持类资金,鼓励、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

(二)创新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

“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将通过实施内容共创、产品共创、金融共创、科技共创等7大子计划,吸纳优质企业加入共创,深入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升级。其中包括科技共创,即通过与科技企业开展共创合作,实现科技助力消费场景、体验模式、服务模式的升级创新,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多轮洽谈,美团、腾讯、完美世界、北京产权交易所、保利文化集团等企业将作为“种子合伙人”加入共创,开展立体战略合作;携程、大众点评、小红书、微博、快手等多家新媒体平台将作为“百达计划”重要共创伙伴为区内优质文商旅企业提供共计10亿+的流量支持。

2022年,将重点围绕“故宫以东 精致生活好去处”年度品牌营销主题,及“宝藏小剧场”“治愈系展览”“超有feel市集”“超出圈玩法”等8大年度榜单方向,鼓励企业研发更多文化特色鲜明、体验形式多元的文化消费产品及项目。暑期、十一、春节三大节点品牌营销方案也正在积极策划中,有序推进业态融合、产业融合,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有效路径,形成文商旅融合共创生态。

(三)优化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在我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工作中,已明确要进一步打造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提升交通网络通达能力,加快道路“微循环”建设,推进智慧交通引导系统改造提升,提升重点商圈、街区周边路网通行能力;优化停车管理,进一步规划重点消费区域周边停车空间,改善停车环境。扩大文化消费场景的5G网络精准覆盖,引入智能交通导引。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成熟地点通过试点打造慢行系统、增加潮汐车道、加设电子违章监控等多种方式构建智慧交通网,围绕高品质消费提升通行效率。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613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