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打造文化高地,建设戏剧之城”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2020年,东城区印发了《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提出打造“戏剧之城”,形成一年四季狂欢不落幕的“大戏东望”演艺生态,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戏剧中心。2021年东城区文旅局经过走访调研,经过多轮研讨,牵头起草了《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2022年3月《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东文建[2022]5号)正式出台,并配套《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标对表国内外知名戏剧中心的发展模式,站在国际视野、戏剧艺术前沿,提出5+4+3的促进发展体系,将戏剧之城建设发展融入城市管理体系中,引导戏剧之城建设在全域范围内多元发展、均衡布局。结合您提出了几点建议,做出如下答复:
一、培育演出市场,提升“大戏东望”影响力,搭建国际性高品质演出平台
东城区与区域内多家院团机构共同推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戏剧品牌活动,为国内外的戏剧团体和爱好者搭建了创作、演出和交流的平台。举办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搞活小剧场演出,以“扶持原创、百姓参与”为特点,突出全民性、沉浸式、烟火气,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已举办11届,演出1200余场,观众28余万人次。举办“全国话剧展演季”,以行业为主导,集合全国最优秀的话剧作品,通过城市联动,打造中国戏剧行业最顶端的戏剧活动,全国话剧展演季已举办5届,从全国选出的124部优秀剧目,在首都剧场、保利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北京喜剧院累计演出230余场,突出引领性、高品质、号召力,通过举办高峰对话、剧目展演、主题活动,以全方位的文化展示、高水准的剧目、高质量的活动彰显戏剧的包容性和共情性。
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主办中国儿童戏剧节,已成功举办10届,共有3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250家院团参与,惠及观众148万人次。扶持青年戏剧人才,支持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举办北京青年戏剧节,已举办14届,共推出400多部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青年戏剧艺术家创作的戏剧作品,40万名观众观看了青戏节的演出。
东城区还结合区域独有的会馆、胡同、古建、街区等地标建筑,打造胡同剧、古宅戏等东城特色的演艺生态。2021年10月以来,东城区聚焦“会馆有戏”,实现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整体亮相,推出“魅力新国风”系列演出28场,歌曲、曲艺、民乐、魔术、杂技、评剧、河北梆子、曲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着力构建优质剧目东城首演机制、扶持机制,不断吸引国内外精品剧目荟萃东城,打造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戏剧嘉年华,形成常态化的演出模式。
二、统筹创作资源,吸纳戏剧人才,打造中国戏剧创作高地
东城区充分调动驻区院团的创作积极性,将展现东城人文风貌、讲述东城故事的原创剧目作为扶持重点,扶持了《曲韵钟鼓楼》《炒肝》《十年》《生逢灿烂》《将军里》《留取丹心》等55部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原创剧目。2021年大力推动原创剧目孵化,加强引导,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推荐,推出了《威廉与我》、《黎明》、《速记员》等市场票房和社会反映俱佳的优质剧目。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探索建设戏剧产业园区,聚集各类戏剧人才入驻园区扎根东城,在东城形成戏剧人才集聚的发展态势。依托“集贤计划”,积极吸引优质的知名的戏剧制作人、编剧、导演,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加大青年戏剧人才扶持力度,扶持培养了孙哲、松天硕、马岩、王翔宇、牛云峰等一大批青年戏剧人才,活跃在东城戏剧创排舞台。
下一步,东城区将积极联合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艺等驻区国家级、市级院团进行战略合作,实施“戏剧高峰”行动,力争推出问鼎国家级重大奖项的精品力作。充分调动驻区民营戏剧院团的创作积极性,建立原创剧目推荐平台,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搭建面向全国戏剧创作者的开放式平台,建立委约创作名录,在全国范围内招揽戏剧创作人才。
三、整体合理规划,推进全域性戏剧大舞台建设,拓展形式多样的戏剧展示窗口
东城区把剧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街区更新、产业升级过程中同步考量剧场配置,促进剧场融入重点商圈、文化街区、产业园区,鼓励引入创新戏剧文化业态,促进戏剧之城的空间扩展。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吉祥戏院、广和剧场、幸福剧院等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性质的新剧场建设落地为契机,积极推进东城区剧场群升级。以南阳共享际、美后肆时为示范,打造一批小型集书店、文化活动中心、咖啡厅、办公场所、特色住宿为一体的戏剧工场。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利用腾退空间,拓展东城辖区内的戏剧排练厅,建立台账,统一标识,由专业组织进行整体运维。扩展演出空间,探索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沉浸式演艺新空间”的建设发展,从剧场延展到整个街区,形成全区域内的“戏剧大舞台”,形成“城中有戏、戏在城中”的城市文化意象。
四、深入开展戏剧普及,以需求为导向夯实戏剧市场基础,塑造高品质戏剧消费休闲方式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戏剧文化需求为市场导向,培育戏剧发展土壤,激发戏剧市场的活力。从2016年开始东城区致力于戏剧普及活动的深入开展,让东城百姓有更多的机会“看戏剧、学戏剧、创戏剧、演戏剧”,东城成为全国开展戏剧艺术活动群众基础最好、氛围最浓的区域之一,这也是拉动戏剧东城发展的强劲动力。“戏剧体验”感受表演的快乐和艺术的韵味,已连续举办6年共180余次零基础戏剧体验课,线上线下受益的爱好者近4万人次;“戏剧开讲”,邀请业内有影响力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老中青戏剧艺术家,讲解戏剧的赏析,普及戏剧知识,线上线下受益百姓4.6万人次;“戏剧一帮一”面向全区征集参加戏剧培训活动的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组织专业院团与其结成 “一帮一”的“帮学对子”,至2021年已有122部短剧1200余名业余演员登上“戏剧一帮一”成果展演的舞台,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戏剧人参与创排,培养了一大批戏剧发烧友和素人演员。
五、加大宣传,让艺术走近生活场景,为观众建立多角度的“艺术触点”
深入推进“戏剧+教育”传承项目,发挥中国儿艺、北京儿艺的国内儿童剧顶级院团的优势力量,支持举办国内外戏剧夏令营活动,培育未来的戏剧观众。在东城形成看戏剧、谈戏剧、学戏剧、演戏剧的浓郁氛围。与“故宫以东”旅游项目合作,积极创新“戏剧+旅游”的文商旅产品包,吸引外地游客的观演兴趣,深入挖掘区内旅游演艺资源,鼓励演出团体与大型旅行社开发设计主题鲜明的戏剧体验路线和研学产品,定期联动区内旅游资讯驿站,发布东城演艺资讯,让市民和各地游客体验戏剧艺术的乐趣。
六、发挥区域戏剧资源集聚优势,发展戏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东城区将充分开辟文商旅深度融合消费新场景,策划推出夜间文化消费主题活动,丰富夜间文化消费业态,塑造高品质戏剧休闲生活方式,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戏剧文化商业新地标。探索文化商业街区的“演艺新空间”建设,以文化赋能多业态运营,激发文旅商融合的消费动能,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积极扶持驻区文化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国内外文艺院团,在东城区开展驻场演出,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实景戏剧旅游演艺项目。结合区域独有的会馆、胡同、古建、街区等地标建筑,打造胡同剧、古宅戏等东城特色的演艺生态,开创沉浸式演艺新场景,促进戏剧演出的繁荣发展。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