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忆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系统规划区域微环境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责成有关科室负责此项工作,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东城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五个东城”建设,落实“崇文争先”理念,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立足高定位,坚持高标准,以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为工作要义,以持续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为抓手,不断优化全区绿地布局。我局十分重视系统规划区域微环境工作以及绿化美化建设提升、利用和保护。近年来,以“特色品质、文化内涵和服务百姓”为目标,持续打造我区良好生态环境,在绿化美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历史水系恢复,重现古都绿色景观格局
启动研究前三门护城河正阳门段、三里河-龙须沟历史水系恢复及遗址展示利用工作。将河道恢复与环境治理工作相结合,形成了玉河、三里河绿地水系景观,推动历史水系恢复。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蓝绿空间的交织融合,完善“凸字形”绿色城廓,构建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文化景观环线。推进环二环城市绿廊、滨河路及城市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造鼓楼桥至永定门桥的健步悦骑道。以东直门桥至雍和宫桥、永定门至东便门桥两段为重点,营造滨河林荫漫步道。
加强区属公园景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质改善工作,完成柳荫湖及青年湖水系连通工程和龙潭三湖水系连通工作。在改善整体水质的同时,有效提高汛期抗洪排涝能力,提升公园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推进龙潭中湖改建项目,改建面积39.54公顷,其中,中湖湖水面积10.71公顷。现龙潭中湖公园已完成压力测试,即将成为一个融森林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节约型园林和智慧公园理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我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需求,增设智慧园林、无障碍设施,全面推进龙潭三湖公园改造工程,力争建成全龄友好公园。
全力推进亮马河(东城段)景观提升工程,通过沿线景观整合共融,展现古韵东城特色,全力打造国际风情水岸。建设面积5.96公顷,4月16日开工,年内建成。项目将整合亮马河沿线滨水绿地空间、周边有条件统一改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城市公园,形成借景、对景、互补等景观空间结构和蓝绿融合的城市森林水岸游廊体系。
二、多措并举增绿添彩,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绿地总量持续增加。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低碳环保理念,开展《东城区园林绿化系统规划》、《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代征地收缴、棚户区改造、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契机,举全区之力推进大尺度公园建设,不断消减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建成了大通滨河公园、燕墩公园、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玉河二期、前门三里河绿地、景泰休闲公园等大尺度公园绿地,以及新中街、安德2个城市森林公园。聚焦中轴线申遗特定风貌管控区景观视廊,对中轴线珠市口到天桥段东侧绿地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完成永定门公园南广场消隐及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对环二环东城段沿线绿地复合利用,打造智慧生态环线。
二是绿地效能显著提升。对南北河沿大街、簋街、长安街沿线、正义路绿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优化植物配置,拓展树下绿色空间,打造林荫路网。完成长安街、二环路沿线共计9.1公顷绿地以及故宫周边筒子河精品街区绿化提升工程。对王府井主街进行绿化景观提升,进一步丰富植物种类,打造商业街区风貌特色的绿化景观。开展平安大街张自忠路示范段建设,增设中央隔离带,进行树池联通和局部景观节点改造提升。
三是绿色空间持续拓展。制定《东城区“留白增绿”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东城区园林绿化导则》和《北京市东城区胡同绿化提升改造研究和行动计划(2017—2019年)》,系统梳理挖潜增绿地块,指导留白增绿工作实践。多维拓绿,持续开展空间立体绿化工程,以公共楼宇为重点,着重从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政府办公楼等入手,通过加强屋顶绿化成果宣传、开展参观交流等活动,动员社会单位参与屋顶绿化建设,完成了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弘善分园等55处6万平方米屋顶绿化建设。积极开展垂直挂绿工作,在两广路、二环路和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等地栽植藤本植物,建设垂直绿化10公里。丰富了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的同时,减少热岛效应,吸附粉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等生态效益,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三、积极深入挖潜增绿,把微公园送到百姓身边
按照北京市新总规要求,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实施方案》,开展了《东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全区公园绿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增长,通过小微绿地及口袋公园等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推动老城保护及民生改善工作,城市环境品质不断增强。
以绿色惠民为宗旨,积极深入挖潜增绿,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工作进程,对全区街道街巷胡同环境整治绿化方案进行指导审核,加强服务,保证品质。充分利用拆除违法建设、疏解区域性低端市场腾退用地以及边角地、废弃地,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开展口袋公园建设。2017年至今,建成了南门仓、幸福大街北口、香河园口袋公园、东四块玉西侧绿地、北新桥街心花园、东四地铁口绿地、磁器口西北角绿地、起重机厂绿地、天坛东里小微绿地、北新桥街头绿地、东四块玉绿地等40余处口袋公园。
围绕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针对老城的园林绿化特点,结合“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集中推进前门东区、东四等历史文化精华区修缮保护,完成背街小巷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充分利用门前屋后空间及边角隙地,通过一棵树、一池花、一藤架的见缝插绿形式,改善胡同微空间。东四街道流水巷、流水东巷及东四三条至五条等胡同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已成为胡同绿化样板示范。崇雍大街作为一条历史文化老街,在东四段一条街上建成35座微花园,形式之新颖、数量之多、间隔之紧密,成为北京众多胡同街巷中的一大亮点。完成平安大街(东城段)、东四南北大街、两广路(东城段)分车带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调整道路断面、补种行道树、增添口袋公园,共种植绿篱花卉36.8万株,花球18个,构建复层林荫效果,提高绿视率,营造舒适出行环境。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和爱绿护绿行动,同时倡导社会参与树木绿地认建认养,创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截止2021年上半年,全区认建认养树木2.5万余株、绿地3.67公顷,被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树为标杆。
为了贯彻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和蔡奇书记关于抓好老城保护提升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针对平房保护区绿化景观少、炎夏少荫等问题,在有条件的文保单位、学校、居民等院落,综合现场栽植条件和文化保护传承等因素,开展“一院一树”工程。计划在60个院落栽种400余棵树木,见缝植绿,普惠共享,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工程已于5月底开工,计划2021年底完成。
创新思路,深入百姓身边开展各类绿化美化活动,建成地坛药香和玉蜓茶香园艺驿站,与东四菊香、龙潭书香驿站一起,成为我区以绿惠民的重要窗口。对全区所有苫盖网布的地块进行现场踏勘和复核。从建设临时绿化可行性、建设内容和做好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及后期养护等方面,逐一点位研提绿化建议,编写《北京市东城区临时绿地建设及养护指导意见》,指导开展揭网见绿工作。
截止2020年底,我区绿地面积1108.18公顷,绿化覆盖率35.41%,居核心区前列。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3.99%,累计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街道11个、社区34个、单位304个。
四、东城区绿化美化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后,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各项要求,以满足百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为总体目标,将建设文化东城、活力东城、精致东城、创新东城、幸福东城,即“五个东城”的目标贯穿于园林绿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以绿崇文”,传绿色古都千年风韵;以人为本,绘花香东城美好生活,实现全区园林绿化“高质量、精细化”发展。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为东城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关心与指导,敬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局
2021年7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