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腾退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关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汇报如下:
目前东城区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56项372处,已实现合理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99处,占全部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27%。当前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在合理利用上呈现出的两种状态:一是从文物等级上看,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呈现出“一头高一头低”的态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58%已实现合理利用,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只有17%实现合理利用;二是从文物权属上看,中央、市级、区级产权文物的开放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市级产权文物中有55%已实现合理利用,而中央产权和区级产权文物的合理利用比例分别只有15%和26%。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我局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底账
一是开展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评估工作。文物的安全是文物利用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单位预防性保护与安全防范工作,我局组织了对全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风险评估调查。此次调查除东总布胡同53号宅院、东四六条55号四合院和东四四条5号四合院因特殊原因未能列入外,其他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均进行了实地调研。评估过程中,采用了现场调查、拍照记录、裂缝测量、全景采集、木材含水率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初步调查、评估,并完成相关数字化档案录入工作,为今后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科学管理、日常保护、合理修缮、风险防控等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配合市文物局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回溯和数字化建档工作。今年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后的第十年,十年间我国数字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北京市文物局计划利用四年时间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进行回溯,并在此基础上对普查成果进行数字化建档,今后可实现对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及时反映文物使用情况的变化。
二、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建设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提出了文物利用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原则。针对我区文物工作统筹管理不足的问题,我局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以及按照北京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要求,加强对全区文物体制机制运行的顶层设计。以文物工作中“保护”与“利用”这个主要矛盾为抓手,研究制定《东城区文物保护规划纲要》、《东城区博物馆规划纲要》和《东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指导意见》三个机制框架,以期打通文物保护与利用两个环节,使我区文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制定了十项“十四五”期间文物利用计划
我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结合中轴线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平安大街环境整治、长安街南北纵深一公里环境提升等工作,推动实施各项有关文物开放利用项目,力求在我区形成“一轴两线多片”(即中轴线、平安大街沿线、长安街沿线和前门、东四、东交民巷、北大红楼等多个历史文化展示片区)的文物开放整体格局,推动文物开放利用示范性标杆项目落地,强化文物开放利用的聚集效应,力争在“十四五”期末,使我区的文物开放利用比例在27%的基础上,再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37%。主要计划开展以下工作项目:
1.鼓楼展陈提升项目
鼓楼位于中轴线北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我区启动了鼓楼展陈提升工作。2020年初成立了鼓楼展陈提升项目工作专班,召开专家研讨会、设计方案评审会,确定了由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鼓楼展陈提升方案的深化设计,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落地并运行,将北京鼓楼打造成中轴线上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展陈。
2.永定门展陈设计项目
永定门城楼位于中轴线南端,属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永定门城楼利用方案将以中轴线申遗为核心,服务大局、立足长远。在展示方向上,以城楼整体作为一个“原大”模型,重点展示古代建筑的建造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文物本身的历史脉络,以体现古代建筑之美。
3.宏恩观活化利用项目
位于张旺胡同2、4号,豆腐池胡同21、23号、甲23号,赵府街71号,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道教寺庙,现由京诚集团管理使用。宏恩观主体所在的张旺胡同4号、豆腐池胡同21、23号院已完成腾退,京诚集团正在对其进行环境整治和保护修缮工作。待修缮完成后,计划将宏恩观打造成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主题书吧和文化沙龙四个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场所。
4.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保护展示项目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位于红庙街78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结合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2020年启动了正阳桥疏渠记方碑的保护展示项目。目前计划采用原址保护方案,在方碑原址进行保护展示,形成联系天桥文化景观的探访路线。
5.平安大街沿线文物开放项目
为落实蔡奇书记来东城调研的指示精神,我区计划推进以南新仓、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贝子奕谟府遗存、僧格林沁祠为重点的平安大街沿线文物开放工作。经前期摸排,平安大街沿线东城区域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处,其中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南新仓、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孙中山行馆、大运河-玉河故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和敬公主府);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欧阳予倩故居、僧格林沁祠、玉河庵);普查登记2处(贝子奕谟府建筑遗存、清末太医院旧址)。目前已经实现对外开放的3处(南新仓、玉河庵、大运河-玉河故道);具备开放条件的3处(僧格林沁祠、贝子奕谟府建筑遗存、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不具备开放条件的4处(欧阳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和清末太医院旧址。)。下一步我局将与平安大街沿线各文物的管理使用单位配合,在完善已开放文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采取适当形式,实现对外开放。
6.东堂子胡同4、6号开放利用项目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堂子胡同4、6号原为伍连德先生的故居。经腾退后,京诚集团已启动了该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开放利用方案上,京诚集团初步计划是在保留展陈等基础功能的基础上,与有实力的大机构合作对其开展利用。后续我局将与京诚集团密切合作,继续完善东堂子胡同4、6号开放利用方案。
7.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项目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为使纪念馆得到更好的展示利用,将重新设计制作馆内《曹雪芹故居陈列》,对院落公共空间进行文化艺术性布展。打造建构性、知识性、智慧性和心灵性的展览。开发红学旅游路线,以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为核心,串联起珐琅厂、百工坊等旅游节点,打造国际文学旅游打卡地。
8.宁郡王府活化利用项目
宁郡王府由国家话剧院和京诚集团管理使用。其中国家话剧院管理使用部分的主要建筑的腾退修缮工作已于2019年完成,并计划将该部分打造成为国家话剧院戏剧馆。戏剧馆集戏剧创排、交流、普及、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以满足艺术生产、艺术教育和市场运营需求,形成戏剧生产基地。
9.皇史宬活化利用项目
皇史宬北院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办公使用,南院原住有居民,“十三五”期间我区已完成了对居民居住区域的腾退工作。现其管理使用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正在规划对皇史宬进行开放利用。我局将与皇史宬的管理使用单位密切配合,争取早日实现开放。
10.重点打造四个历史文化展示片区项目
一是前门会馆历史文化展示区:前门地区是我区会馆类文物较为集中的区域。计划在前期已实施开放利用的临汾会馆、贵州会馆、吉州会馆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福建汀州会馆北馆等前门地区会馆类文物利用工作。与天街集团等区属企业配合,进一步加强空置会馆的利用力度,增加该地区文物开放率。
二是东四胡同历史文化展示片区:东四地区是我区传统民居类文物较为集中的区域,保留了较多原汁原味的胡同文化。考虑到该地区文物建筑以居民居住为主的使用形态,为避免打扰居民正常生活,近期计划通过现场设立说明牌、网络云等手段进行外观展示和线上展示,待以后条件成熟进行腾退后,再推动文物建筑的内部开放。
三是东交民巷近现代历史文化展示片区:东交民巷地区是我区近现代西式建筑文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大多建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清晚期,是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结合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和在东交民巷地区打造近现代城市博物馆型街区的建议,计划在立足国家博物馆、法院博物馆、警察博物馆三处现有开放文物单位的基础上,通过探访路线设计,将东交民巷地区各文物建筑和历史事件有机串联起来。考虑到东交民巷地区各文物建筑以中央和市级单位办公为主的使用形态,近期暂不在该地区推动更多文物建筑的内部开放,游客参观时,以参观街区风貌和了解历史事件为主,以建筑物内参观为辅。
四是北大红楼革命历史文化展示片区:东城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发源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大批革命先辈,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瞿秋白、何孟雄、王荷波、陈毅等都曾在东城这片热土上留下过深深足迹。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红色文化探访线路设计,以北京大学红楼为核心,串联起陈独秀旧居等众多革命文化遗址遗存,打造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展示区。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东城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关心,在未来文物保护工作中,希望进一步得到您的关注与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