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第五次会议第13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1-08-20 16:23    来源:

字号:        

宋志红、邵培委员

提出的关于文物腾退和保护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关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汇报如下

目前东城区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56项372处,已实现合理利用的不可移动文物99处,占全部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27%。当前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在合理利用上呈现出的两种状态:一是从文物等级上看,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呈现出“一头高一头低”的态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58%已实现合理利用,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只有17%实现合理利用;二是从文物权属上看,中央、市级、区级产权文物的开放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市级产权文物中有55%已实现合理利用,而中央产权和区级产权文物的合理利用比例分别只有15%和26%。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我局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底账

一是开展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现状评估工作。文物的安全是文物利用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单位预防性保护与安全防范工作,我局组织了对全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风险评估调查。此次调查除东总布胡同53号宅院、东四六条55号四合院和东四四条5号四合院因特殊原因未能列入外,其他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均进行了实地调研。评估过程中,采用了现场调查、拍照记录、裂缝测量、全景采集、木材含水率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程度进行初步调查、评估,并完成相关数字化档案录入工作,为今后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科学管理、日常保护、合理修缮、风险防控等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配合市文物局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回溯和数字化建档工作。今年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后的第十年,十年间我国数字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北京市文物局计划利用四年时间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进行回溯,并在此基础上对普查成果进行数字化建档,今后可实现对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及时反映文物使用情况的变化。

二、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建设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提出了文物利用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原则。针对我区文物工作统筹管理不足的问题,我局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以及按照北京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要求,加强对全区文物体制机制运行的顶层设计。以文物工作中“保护”与“利用”这个主要矛盾为抓手,研究制定《东城区文物保护规划纲要》、《东城区博物馆规划纲要》和《东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指导意见》三个机制框架,以期打通文物保护与利用两个环节,使我区文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积极与区住建部门研究“十四五”文物腾退计划

我区在“十三五”期间结合中轴线申遗、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工作,共启动了33处文物的腾退项目,总腾退面积13661.11平方米。完成了包括皇史、太庙、社稷坛等一批不可移动文物的腾退任务,为进一步的修缮和利用创造了条件,也消除了长期存在的文物安全隐患。目前,我局正在同区住建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研究“十四五”期间的文物腾退计划,为下一步的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打好基础。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东城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关心,在未来文物保护工作中,希望进一步得到您的关注与支持。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