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第五次会议第16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1-06-21 11:18    来源:

字号:        

张志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的提案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经认真研究后,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书记蔡奇同志要以崇雍大街和什刹海地区为样本推进街区更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突出“崇文争先”理念,推进我区“文化东城”建设,东城区于2018启动崇雍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落实北京市新总规、核心区控规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从街巷治理走向街区更新工作的范式为全面开展街区更新工作,东城区发布《东城区街区更新实施意见(试行)》、2020年街区更新工作方案,以中轴线沿线、故宫周边、崇雍大街沿线为重点,确定并持续推进东四三至八条、张自忠路南等重点街区更新工作,试点编制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以崇雍大街区域整治提升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挖掘老城历史文化内涵,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在街区的落地,促进城市复兴和老城整体保护,力争实现城市环境和街区功能和谐统一,古都风貌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和发展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老城保护有关政策

(一)明确老城保护重点

北京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中提出老城保护十项重点为:1)保护传统中轴线,(2)保护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3整体保护明清皇城4恢复历史河湖水系5保护老城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传统地名6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7分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8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9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10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并指出老城整体保护要完善老城保护实施机制,健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类主体责任和义务,严格依法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全面建立老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长效机制,以原工艺高标准修缮四合院,使老城成为传统营造工艺的传承基地;严格管控老城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完善房屋产权制度,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我改造更新;完善鼓励居民外迁、房屋交易等相关政策;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实现共治共享,营造“我要保护”的社会氛围。目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经发布,为深入推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制定老城保护修缮政策

根据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相关意见,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指导恢复性修建工作,2020年市住建委印发《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区住建委2019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东城区老城房屋修缮老物件收集利用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了老物件收集利用的程序、使用原则,使有价值的老物件老材料妥物尽其用,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三)老城保护修缮资金支持

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北京市文物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侧重于区属产权文物修缮与保护利用工作。

同时对于直管公房修缮方面,每年将按照直管公房经营管理单位每年查房情况及财政资金情况,编制下一年度修缮计划方案,并由经营管理单位按照修缮计划对直管公房进行修缮。下一步也将积极与市级对接,推进研究城市更新资金及老城保护修缮基金设立,推动我区老城保护修缮项目落地实施。

二、开展崇雍大街整治工作

)统筹规划崇雍大街整治工作

2018年启动的崇雍大街整治,重点范围是从雍和宫大街至东四南北大街,全长3.87公里。东城区委托中规院担任崇雍大街城市设计的设计单位,围绕街区更新理念和落实北京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老城保护整体要求以凸显价值、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为工作目标,形成崇雍大街城市设计规划。一是从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入手,对崇雍大街在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细致梳理了大街沿线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点,进一步提炼出崇雍大街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二是结合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明确了崇雍大街“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总体定位与特色空间结构;三是在功能业态定位策略中,注重延续大街历史上的业态分布情况,旨在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业态场所的文化特质;四是在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中,选取崇雍大街重要文化意向,打造各类文化主题节点成为贯穿街道的主景,展现地区特色;五是建筑风貌整治策略中,始终以彰显建筑文化底蕴为原则,提出分区风貌定位,以及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详细的保护、整治及展示措施。

(二)完成雍和宫大街段综合整治

雍和宫大街环境整治提升立足于崇雍大街整体定位与雍和宫大街现状问题,从街区风貌恢复、公共空间拓展、功能业态转型、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施治,以文脉传承为内在核心,统筹历史、文化、记忆三大载体,呈现雍和宫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新风貌。

1.修旧如旧还原街区历史。一方面,依据历史档案,采用“修旧如旧”的修缮方法恢复街区风貌,并邀请马炳坚等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其中旧材料利用率达80%以上。另一方面,以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对街区建筑进行古法施工,砌筑“风貌保护样板墙”,直观展现“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工艺。

2.传统书法延续传统文化。邀请区文联田伯平等多位书法家按照传统规制,为居民、商户题写牌匾楹联,以行楷、魏碑、隶书等传统书法提升建筑文化气质,彰显大街文化底蕴。

3.老店新生留住胡同记忆。下大力气留住老字号、留住便民点、留住深受群众喜爱的老店小店,并探索出“老店新生”的“永安堂经验”。一是据实划策。深入勘察永安堂三层违建状态,摸清各楼层在药品销售、药物储存、专家出诊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二是按需决策。与永安堂多轮对接改造提升方案,在药物储存方面,提供最佳储存条件。三是统筹施策。拆除永安堂二层以上违法建设,并由书法大师题写“永安堂”金字招牌和“实与名副、财以道生”八字古训。

)推进并完成东四南北大街胡同整治

为持续有效开展崇雍大街风貌恢复及街巷胡同整治,区城管委牵头,东四街道办、朝阳门街道办实施,在区住建委、区规自分局、区文旅局配合下,目前东四南、北大街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

一是修旧如旧,恢复古都特色。立足于整条大街“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根据前期收集的沿线历史、建筑等资料图片与老电影等影像资料,严格落实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要求与古建专家、文物部门形成联动,科学实施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工作,指导建筑风貌提升工程。在修缮中,共使用了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旧材回收利用率达43%,翻建各类宅门39座,保护性修缮16处历史建筑,赋予老街历史文化内涵,让老街重现古都历史风韵。

二是精细提升,注重街区风貌。沿街建筑按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实施改造,梳理保留了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四种建筑风格,为居民和商户提供了12种挂檐板纹样、20余种女儿墙样式20余种背板牌匾设计48种门窗修缮方案,使用干摆、丝缝、淌白等各种砖墙勾缝工艺,以及黑红净铁红等多种院门配色及门板楹联。

以人为本优化公共空间全街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909950米,同时拆除800余块违规广告牌匾,封堵整修开墙打洞”59258米。通过拆除、整合、隐形、挪移等方法实施市政设施的多杆合一箱体三化,进一步净化视觉空间。优化公交站点布局,调整部分十字路口渠化方式,把4处老式公交站台被改建变为“港湾式”公交站,为慢行、公交腾挪了空间。同时压缩了部分机动车道宽度和数量,完善了全线交通标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快速通行带和院前过渡带,让出行体验更为流畅,实现“健步悦骑”。

)崇雍大街文化挖掘与宣传

一是梳理崇雍大街文化节点。崇雍大街施工进程中,区文旅局会同总设计单位、街道办现场踏查沿街历史建筑2.7公里。结合对建筑工艺和历史风貌的把握,配合项目实施主体,搜集汇整疑似有价值历史建筑的线索19处,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并在区房地部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核查1950年前后数年范围内的对应户籍和实业档案,挖掘其可能蕴藏的历史、人文和社会价值信息。最终,核实具备鲜明文史价值的对象若干,例如:东四北大街424号,为晚清军机大臣叶赫那拉·那桐之裔孙张寿嵩的寓所;东四北大街430号,为中国近现代力学家、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梁治明在民国末期置办的房产;东四北大街492号,为京城古玩商、“韵古斋”创始人韩少慈的产业。这些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底蕴,也为具体研提、指导修缮尺度,将来核准公布为北京市新一批次有价值历史建筑提供了文化依据。

二是建设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崇雍大街北段雍和宫大街公共空间提升以“点面结合”展示街区风貌。一方面,由面及点,以蒙太奇形式有机衔接展现古今贯通、居商相融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以点带面,以景观重塑展现“雍和八景”,沿线分别为“城垣掠影、儒道禅韵、雍容流年、槐市雅集、宝泉匠心、翠帘低语、合院扶疏、海眼拾遗”建成文化景观长廊“儒道禅韵”,增设座椅挡墙与遮阴廊架,形成小微绿地供行人休憩活动采用“陈仓石鼓”历史元素,提升长廊文化底蕴;注重空间层次,移步展现雍和宫红墙黄瓦的景观风貌为崇雍大街北段街区更新“画龙点睛”,将国子监、贡院、雍和宫、地坛、南锣鼓巷有机串联,打造释道雍和崇文重教的精神圣地

三是建设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东四南北大街道路两侧公共空间提升项目以京韵、大市为规划主题,结合东四三至八条街区整体风貌管控工作,沿街打造东四记忆、文化十景”,分别为“九曲寻幽、北新典故、府邸旧事、凉亭闲话、合院朝夕、四方辐辏、商铺集锦、大市天际、十步芳草、灯市骈集”,个主要的文化景观节点串联起众多胡同口、加宽路段等小节点,兼顾了对历史文化内容的宣传和空间改善,有效提升沿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氛围。同时利用胡同口的地图标识出各个胡同的名称以及隐藏在胡同中的崇礼住宅、东四胡同博物馆、侯宝林故居等点位,串联形成一条东四胡同文化探访路。

)以崇雍大街为重点编制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

崇雍大街沿线经过安定门、交道口、景山、东华门、北新桥、东四、建国门、朝阳门等街道,沿街分布藏经馆、国子监孔庙、张自忠路北、东四三至八条、张自忠路南、东四南、西总布等街区。截至目前,我区已启动首批与第二批共24个街区试点编制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围绕中轴线、崇雍大街,探索打造街区保护更新的示范

目前以街道为主体,国子监孔庙街区东四三八条、西总布街区等街区已编制完成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并进一步深化完善,明确街区定位更新目标,从功能、社会、风貌、环境、服务、产业、文化、治理等各方面全方位推动街区有机更新系统化整体性规划崇雍大街沿线街区更新工作,充分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做好文商旅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平台张自忠路北、藏经馆等街区纳入第二批编制综合实施方案名单中,将结合崇雍大街整治提升与街区风貌保护,落实核心区控规要求与居民需求,开展编制工作。

其中,国子监孔庙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中指出,将深度挖掘崇雍大街沿街国子监孔庙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开展文物和历史建筑的腾退及活化利用工作,实现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建设,充分展示街区的历史底蕴,传承中轴文化和城市文脉。东四三至八条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中指出,将依托胡同街巷,推动文化探访路建设,研究文化探访路打造实施路径。街区内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以东四北大街、东四七条、南板桥胡同、东四六条、朝阳门北小街为主线,朝阳门内大街为支线,串联崇礼住宅、东四七条77、9号四合院、东四六条55号四合院(沙千里宅)、东四六条6号院、孚王府、大慈延福宫等遗产点,以及街道内各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重点展示东四三条至八条街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

同时东城区开展崇雍大街沿线申请式退租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崇雍大街两侧重点平房区开展申请式退租与恢复性修建,恢复崇雍大街历史风貌,努力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六)崇雍大街沿线业态调整及提升

在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作中,东城成立国有商业运营平台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区属国有企业房产资源,加强与新隆福、雪莲集团、创意亮点五十五号、共享际等优质企业合作,研究制定街区业态提升方案,积极淘汰低端业态店铺,同时以点带线推动商业改造提升和业态转型,全面推进崇雍大街重现大市银街”,文商旅共促发展的街区风貌

借助这个平台,原北京三友商场改造成时尚生活打卡地和文化产业集合地于一体的亮点&雪莲文创园”,有序引入艺术设计、展览展示、餐饮轻食、潮玩体验等网红打卡、新潮高品质业态入驻对深受群众喜爱的老店、小店,积极帮助其就近进驻、改造重返例如原三友商场升级改造为东四·1517文创园,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集合地,三友商场则在东四南大街上迁址开张。大街上的内联升、瑞蚨祥等10处老字号商铺也相继崭新亮相,同时还改造提升了优惠万家等11处便民服务网点。

另外,为了重现历史上的“大市”风貌,街道发起“橱窗提升项目”,对橱窗空间与布局、色彩设计、道具材料、灯光设计等方面系统性提升,让橱窗既成为店铺展示的窗口,又成为传承文化、美化街道和提升街道活力的载体。同时,还邀请书法家协会会员题写匾额、楹联,增加夜景照明系统,实现“白天是景观、晚上是亮点”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需加强城市治理建设长效机制。城市精细化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一轮整治完成后若不能形成良好的保护意识与氛围、日常维护修缮的长效机制,可能会导致已修整完的街巷胡同,又重新出现墙砖脱落、外墙脱皮、大门脱漆等问题。对于这种现象需要继续巩固整治成果,建设政府、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与第三方的“五方联动”管理机制,并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崇雍大街治理与街巷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需强化街区“文化+”业态调整。为进一步将崇雍大街建设成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沿崇雍大街打造精品文化探访线路,在挖掘崇雍大街与街巷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崇雍大街沿线街区产业发展情况,以文化为核心,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加强产业发展引导,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与街区活力

三是需结合街区更新工作推进大街整治。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不能脱离整个街区的定位与更新目标,要结合核心区控规与居民诉求,将崇雍大街整治与街区整体更新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近中远期相结合的更新实施计划,从而统筹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与功能性规划,打造老城保护更新的样板。

四是老城保护资金问题。目前我区老城保护及更新工作中存在短期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对于街巷胡同日常维护修缮这方面资金支持较少。对于崇雍大街整治工作结束后的日常维护与修缮工作,属于“花小钱办大事”,对大街整治后胡同整体风貌维护以及老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下一步需加强城市治理工作,开展研究区县自主编制的,具备区域统筹落地性的相关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同时东城区也在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我区更新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是文化挖掘困难待突破。历史档案材料的查阅和研判,是指导一切老城保护、建筑修复、开发利用、文化挖掘和宣传的最大前提和依据,是服务国家文化建设最低程度的确保机制。但目前以确保档案材料涉密、安全为优先,一手档案开放程度很低,北京市各区县的档案局对本辖区的民国档案搜集、编目整理整体比较薄弱,建议加强相关档案管理水平,争取财政资金征集历史文化类档案资源,并研提为区属公职机构完成日常业务提供便捷可行的查档服务机制,从而为挖掘老城文化内涵畅通路径。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结合背街小巷治理持续推进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工作。东城区遵循街区更新理念,按照棋盘式治理格局,以中轴线、崇雍大街沿线为重点,开展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积极推进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提升背街小巷规划设计水平,充分调动责任规划师团队深度参与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加强背街小巷古都风貌保护,深入挖掘四合院、门楼、老物件的文化内涵,提升背街小巷文化品质;强化背街小巷薄弱环节治理,通过开展院落“微整治”、拆迁滞留区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等措施,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民生问题;拓展背街小巷绿化美化空间,继续推进以休憩为主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

是坚持原工艺高标准做好老城保护修缮工作在老城整治改造过程中,实施主体要加强风貌保护、规划设计管控,聘请古建专家工匠进行指导,充分听取属地街道责任规划师、居民意见,做好整治改造、维护管理工作。同时,将老城保护技术导则及老材料管理办法中修缮的相关规定细化落地,规范实施主体在修缮过程中的修缮标准、材料工艺、队伍准入等关键因素符合标准规范,严格按照古建的规制,以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原结构古法细作。并将老料收集及使用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中,以合同手段保障修缮成果落地。

三推动崇雍大街沿线文化探访路建设。区住建委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加强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文化探访路体系建设,鼓励文物、历史建筑开放及合理利用,探索打国家级文物活化利用示范区,依托胡同街巷,分区域形成主题鲜明的精品探访路线,引导散布于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串联与生动展示;优化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推动沿线文物腾退开放与人居环境改善,增强文化活力与魅力。结合“漫步北京”计划,配合开展中轴线、崇雍大街文化探访路塑造及周边公共空间整治。

是统筹规划崇雍大街沿线街区更新工作。推进崇雍大街、故宫周边等重点地区周边重点街区与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统筹实施,加强更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空间管理、功能配置、资金保障等方面的统筹,打造街区更新样板。同时以街道为主体,分批次启动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统筹规划崇雍大街沿线街区的功能性改造,结合核心区控规以及居民需求,确定街区发展定位以及更新目标,对所在街区的历史文化、现状环境、街区风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居住条件改善、补足公共服务短板、产业提质升级、文物保护及文化宣传等内容,梳理崇雍大街文化节点加强文化探访路建设形成近中期的实施计划,提出相应的政策需求,进行符合“文化东城”定位的业态调整,进一步提升崇雍大街沿街街区品质,实现文化彰显。

是建立城市治理长效机制针对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治理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和现场工程指挥部,组织精干力量,发挥党员攻坚克难、先锋模范作用,统合驻区单位、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各方力量,持续跟进院落、外墙等日常修缮维护和保护工作,有损坏及时上报,共同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时加强城市更新项目与老城维护修缮等相应资金支持,研究推进城市更新投融资平台建设探索形成街巷胡同日常修缮维护长效机制。借助崇雍议事厅、设计竞赛等平台,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激发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培养居民家园意识,共同维护好整治后的胡同街巷,体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以上就是东城区关于做好崇雍大街及街巷胡同整治,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具体措施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区街区更新工作,共同努力促进东城区街区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文化彰显。

                                                                                                                                              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61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