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84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1-05-24 16:33    来源:

字号:        

苗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腾退空间体育健身场地”提案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落实,经认真研究后,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东城区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再到街区有机更新,通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做好疏解腾退空间的再利用,挖掘城市空间潜力,同时认真落实北京市新总规与核心区控规,并结合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作,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在街区的落地,促进城市复兴和老城整体保护,力争实现城市环境和街区功能和谐统一,有效改善我区缺少健身场地的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和发展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推动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体育场地

近年,东城区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释放出一批空间资源,成为补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为落实核心区控规中关于鼓励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先补足体育设施短板的要求,优化腾退空间,我区结合街区更新工作,加大对腾退空间再利用的研究力度,探索制定东城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意见,引导腾退空间用于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从而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摸底我区腾退空间点位。截至目前,东城区腾退空间共涉及点位800余个,面积80平方米。现已利用点位600左右,面积54平方米,利用率为71%,除去产权单位或产权人留用或出租点位(占比51%)外,主要用于停车、仓储、宣教、文体、休闲等公益便民项目,面积约18万平方米,占比为34%未利用点位200左右面积22平方米,未利用率为29%。其中未利用点位主要为地下点位,预计利用方向有建立便民设施产权单位预留用等,其余有部分因地下室陈久老旧,改造成本大,不建议利用区发改委近期组织17个街道召开了腾退地下空间再利用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摸清地下空间底数,完善台账,研讨下一步腾退地下空间再利用方向及可行性。

是积极推进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性政策的制定。东城区出台疏解腾退地下空间再利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初衷是从提升首都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角度,重点研究解决疏解腾退地下空间使用于什么方向、如何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总体思路是“要兼顾‘规范管理’与‘科学利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明确了腾退地下空间优先用于完善便民商业服务、社区文体教服务交通设施服务以及社区办公服务等四个鼓励方向,提出以部门协同会商的方式,协调推进解决腾退空间再利用办理行政许可或备案中的新问题、难点问题

结合街区情况推进相关点位再利用针对提案中涉及到的和平里街道原二三九厂厂房拆除后空地天坛东门地铁站东侧拆迁后闲置用地等点位,区发改委积极与东城园管委会和相关街道核实。东城园管委会指出和平里街道原二三九厂厂房拆除后空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航星园产业用地,无法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用于放置航星园内部厂房施工装修材料后续将结合和平里街道民旺街区整体更新工作,统筹考虑核心区控规、街道与居民诉求及航星园产权单位意愿,用于“留白增绿”,增加我区绿化面积天坛东门地铁站东侧拆迁后闲置用地主要为四块玉城中村拆迁后的空地、北京市体育局的拆迁空地以及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产业用地(金天坛地块),城中村拆迁后土地暂未完成收储因此暂时无法统筹使用,目前部分临时用于便民停车场、健身场地及绿化北京市体育局的拆迁空地预计用于建设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的项目金天坛地块纳入体育馆街道四块玉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编制范畴,由东城园管委会统筹用于推进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二)大力推进我区建设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一方面是制定“创城”工作方案。根据国家体总局、北京市体育局分别下发的《关于报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材料的通知》(体群字202040号)、《关于报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作材料的通知》(京体群字〔20206号)文件精神,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东城区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领导小组与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推动创建工作落实。

一方面是多措并举推进创建达标。创建考核指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5平方米,创建期间按照保存量、加增量的原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推进创建达标。自创建工作以来,全区增加体育场地面积446226.35平方米,其中14330.46平方米为腾退空间用于建设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1平方米,还需完成427530.65平米方可达标。一是各街道高度重视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工作,深入排查闲置空间,多方设法完成场地建设任务。如体育馆路街道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东四块玉社区健身乐园,约占6000平方米,包括2片笼式足球场、1片篮球场、1处乒乓球场地以及全民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和平里街道和平里中街甲14号人防工程用于轮滑训练场,总面积3092㎡,既满足专业队训练,也满足广大爱好者的运动需求,助推东城区冰雪运动的发展二是深入挖潜,大力开展100块体育场地建设工作。新建场地7块,面积为3458.6平方米;预建场地15块,场地面积为4526.56平方米。三是协调市、区两级公园,在开放绿地、健身步道、铺装广场等场地增加体育面积。先后建成了西革新里城市休闲公园、安德城市森林公园、燕墩公园、大通滨河公园等大尺度公园,并针对现有8家设有独立管理处的区属公园,积极发挥公园场地优势,科学协调融合优势资源,妥善利用区属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广泛的健身空间和丰富的健身项目。

(三)结合街区更新加快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场地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街区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综合考虑街区区位条件、发展阶段、重点项目等因素,围绕中轴线沿线,确定并持续推进皇城景山、皇城故宫等重点街区建设,加强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在重点街区的统筹,打造重点街区保护更新及全民健身示范区的样板。二是立足于织补街区内体育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短板编制综合实施方案。目前已启动首批与第二批共24个一级街区更新单元编制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衔接核心区控规落地实施,结合居民诉求,确定更新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统筹街区内可利用的空间资源,鼓励用于补足街道级、街区(社区)级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制定街区更新项目清单及实施计划。截至目前首批方案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并进入深化完善阶段三是加快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体育场地的再利用研究。以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简易楼再利用、公共空间再利用等更新工作为重点,以实地调研、座谈研讨、征询居民意见等方式,研究完善再利用实施方案,探索空间再利用的实施路径。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用途规划问题。现有的政策法规或管理办法,主要着眼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再利用的途径。从目前腾退空间备案来看,大多因为规划不一致而无法备案,导致许多腾退空间再利用方案难以落地实施。规划调整难度大,需要多部门共同研究,探索将土地及建筑用途规划调整为适合用于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建设,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力求破解。

二是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资源问题“疏整促”专项行动主要是针对违规散租、群租等住人情况,腾退出的低下空间普遍存在:一是基础差。地下空间先天就存在空气流通不佳、采光不良、层高低使用受限,疏散、排烟、灭火扑救困难等问题,若将这些空间改造为体育健身场地,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消防标准从而方案难以落地,且进行改造楼体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资金投入大。二是协调难,地下空间产权比地上住宅更复杂,不同利益主体对改造的需求不同,若要用于体育健身场地,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征求多方意见,达成一致意见时间长、难度大,因此,资源利用方向和利用率将大打折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面开展体育健身场地建设

一是推进现有公园改造用于体育场地。我区将根据核心区控规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建设全龄友好公园的要求,继续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全龄友好化改造,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需求。2021年计划完成地坛园外园改造提升工程、龙潭中湖公园改建工程,完善升级体育场地等老旧基础设施,设置林下广场和健身步道,增强公园绿地的体验感和参与性,构建功能复合的公共绿色空间系统,补充完善全民健身服务功能,增加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二是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工作。今年北京市民生实事在东城区有15片体育健身场地建设计划,预计将利用拆迁后空地、闲置空间等建设足球场地2块、篮球场地2块、羽毛球场地2块、乒乓球场地9块。同时,区体育局等部门将加快推进青年湖公园改造提升方案落地,加挂体育公园标牌,健走步道铺设项目也将6月中旬全部完成,届时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广泛的健身空间。

三是加快公共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改造提升项目落地。下一步将充分再利用和改造公共空间,如建设口袋公园等,修补街道肌理,利用老城街区消极空间,在绿化环境、活化空间的基础上,增加公共空间内体育用地面积,加设健身器材等,提高体育和全民健身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景观,积极推进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落地实施。

(二)深入推进腾退空间再利用优先用于体育健身场地

一是建设体育场地供需对接平台。加大对存量可利用空间调研力度,深入分析各类腾退空间具体情况,并以街道为主体,进一步摸清再利用需求对于产权清晰、结构合理的腾退空间,推动供需部门的对接,优先用于配套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并形成更新机制同时结合街区整体更新工作街区风貌以及周边居民需求,推动供需对接,优先补足体育设施较为缺乏的地区,切实满足居民运动健身的需求

二是形成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长效机制。以市级部门出台的腾退空间政策为依据,充分发挥各街道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建立区规划自然资源分局发改区园林绿化局、区体育局等部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为腾退空间再利用于体育项目做好支持畅通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渠道

是探索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再利用新模式。加强区级统筹,发挥街道主体作用和职能部门作用,明确使用标准、方向,结合不同空间现状,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尽快推进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体育健身场地,填补生活服务功能短板,形成再利用方案。

是打造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的再利用样板。充分利用已出台《实施意见》的方向引导作用,以街区更新为抓手,尽快打造我区腾退空间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样板”项目或典型案例,从促进利用角度,有所突破。同时加大样本案例经验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出打造“样板”、宣传“典型”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各街道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合街区更新工作形成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场地的规划方案并推进落地

结合“创城”工作以街区为单位编制综合实施方案。以街道为主体,利用好责任规划师力量,形成街区内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需求清单以及可统筹利用的空间资源清单,编制一级街区为单元的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统筹街区内“金边银角”,根据核心区控规要求,优先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目前首批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中,均对街区内未来近中远期增加体育健身场地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例如:东华门街道皇城故宫街区综合实施方案中提出利用腾退空间新增区健身中心2,东四街道东四三至八条街区综合实施方案提出利用腾退简易楼拆除后的空地用于室外健身设施与绿化种植,天坛街道西草红庙街区综合实施方案提出利用天坛文物腾退后绿地建设用于体育和休憩的公共文化广场等。后续将与区规划自然资源分局、区园林绿化局、区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协同,做好方案前期审查及后期落地实施工作,成片区系统化推动街区更新

是分批次推进重点街区体育方面设。稳步推进王府井、皇城景山等重点街区的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强化先行先试探索,加强资源配置,打造体育示范街区样板。

是强化多元参与“创城”工作机制。健全居民、社会组织、专家智库多方参与的协商共治机制,在街区更新工作中注重征询民意,并加强党建引领,培养居民家园意识,积极参与到街区更新与“创城”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以上就是东城区关于腾退空间用于体育健身场地具体措施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区街区更新与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建设工作,共同推进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两个国家战略,为建设首善之区而努力。


                                                                                       北京市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521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