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办理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0-11-02 14:40    来源:

字号:        

廖文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以学生为本 扎实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东城德育工作的支持、关心与帮助!正如您所提出的,学校德育课程精神应贯穿全学科、应加大对学生爱党爱国的使命感培养;要从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着手提升学生道德基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德育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这些都是抓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2016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就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东城区教委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首善意识,树立首善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东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紧紧扭住“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途径,凝聚“家、校、政、社”四方力量,通过顶层设计、创新课程、家校联动、网络延伸、专家助力等方法,不断推进东城区德育工作水平提升。

一、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不动摇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党和国家也一直十分重视“立德树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生的德育工作迈入了新时代。也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全国、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四有好老师”,争做“四个引路人”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队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提供坚强保证。

(二)注重红色文化的血脉传承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深化拓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成年人中入眼、入耳、入心。运用重要时间节点继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发挥《北京市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作用,搭建实践课程体系。在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作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向国旗敬礼”等教育活动,努力把红色基因印入广大青少年血脉之中。

二、持续深化拓展育人途径

习主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持续深化拓展育人途径。

(三)建强德育干部队伍,优化管理育人通过召开年度德育工作大会、开展学区德育互检,德育干部座谈会等,建立“初任、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德育干部研修班”“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等培训、交流、研讨机制,持续推进德育干部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化发展。组建德育干部跨学区、跨学段结对,增进干部间的交流,促进青年干部成长。组织东城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述职大会暨东城区“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和“学生喜爱的班主任”评选工作。组织参与中职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完成百名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举行“教书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主题党课培训。召开区级德育工作大会,夯实德育工作基础,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做好课程德育渗透,实现课程育人以《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落实养成教育,并进行区级普查,同时开展养成教育学校案例、教师典型案例评选工作。指导各校完善德育课程渗透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德育课程任职教师说课评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全面提升教师学科德育的专业水平。

(五)拓展方法内容途径,提升实践育人指导各校以开学典礼为契机,上好开学第一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各学校,拓宽思路、开阔眼界,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开展特有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类的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角色体验类的生涯规划教育;绿色环保类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体质健康类的“小壮壮集中营”、“燃烧我的卡路里”实践活动;孝老爱亲类的“一封家书”实践活动。通过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使每个学校既有上级要求的德育实践规定活动,又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实践自选活动,不断丰富了实践育人途径,提升了实践育人效果。

(六)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活动育人结和民族传统节日、国际性节日及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英雄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禁毒教育,结合“一二”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经典诵读暨校园德育剧展演”;举办一年一度东城区中学生五四表彰活动;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歌咏比赛、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三节三爱”主题教育、“我爱地球妈妈”双语环保主题演讲等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

(七)争创和谐文明校园,强化文化育人以文明校园评审为抓手,加强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加强校园欺凌的长效治理与督查,努力营造和谐友善,团结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入公共文化类的优质资源,通过开展跨行业合作的形式,推进教育与文博行业及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大力开展“四个一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科教学角度进行应用和传授。

三、努力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以《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重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方面教育资源,凝聚四方面教育力量,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推动了“十三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东城区青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家庭教育落实《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开展专题座谈、组织系列专题培训,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区级普查;举行“我的中国梦”“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九)密切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借助北京市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举办“区级家长学校”辅导培训班,邀请各方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工作;与东城区妇联合作,开展百名“双合格好家长”评选与表彰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树立和宣传好家长典型;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百场系列(家庭教育方法、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安全与健康教育、科普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公益主题讲座。组织全区各中小学以“相伴共读 书香润德”为主题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亲子关系,传承家德家风。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北京市网上夏令营“志愿家庭护环境”活动,利用假期和空余时间,和家长一起开展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十)优化“家校平台”,拓展家校社沟通渠道及方式。借助数字德育平台转型升级,举办一年一度的数字冬、夏令营活动,并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清明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同步开展线上专题教育活动。利用移动家校互联网平台,开发家长使用的智能终端,邀请专家利用微信开展线上微课、读书会等活动,共同探讨家校建设话题,推动家校社协同教育,把线上线下串联起来,为学校及家庭提供急需的服务,高效实现家校社之间的互联互通。

(十一)构建1+8+X东城区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更好服务家庭、服务广大青少年,东城区教委在市教委和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在进一步完善家长教师委员会的基础上,指导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计划建立东城区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同时在八个学区各建立一个学区分中心,在有条件的学校(园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基地校(园所),并逐步推广至每所学校(园所),逐步形成区中心、学区分中心、学校三级1+8+X的东城区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市、区部署要求,以建设“五个东城”为目标,以“七有”“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引领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为全力打造“东城品格、首都标准”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5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