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6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20-11-02 14:37    来源:

字号:        

张晓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要在传播棒球体育文化中,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教委、体育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及体育教育的热心与关注。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引领下,东城区教委携手体育局密切合作,打造了具有东城特色的教体结合育人模式,为东城学子在体育项目方面普及与提高,以及后备人才培养找准了方向、铺平了道路。我区田径、体操、足篮排球等常规传统项目的竞技比赛成绩处于北京市领先位置,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为国家培养了多名高水平运动员。教体同仁紧密配合克服场地、师资等条件有限的劣势,利用社会优质体育资源,将高尔夫和冰雪等非常规体育项目引进来,经过几年的努力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从体育育人角度讲,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这项运动非常适合团队精神的熔炼,讲究动静结合,分工明确。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每名队员主动配合,相互帮助,必要时为顾全大局,要甘于牺牲自我。参与这项运动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对手以及个人牺牲精神等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如美国、日本将棒球视为国球,韩国、中国台北也都建立了完备的棒球训练和职业联赛体系。我国棒球运动多年来一直处于小众化运动,参与的人群较少,我区曾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里尝试推广棒球运动,但受场地限制,就连软式棒垒球也只是初见端倪没有建成体系,目前天坛东里小学已坚持数年开展此运动项目,而且比赛成绩令人欣喜。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教委、体育局也进行了深入研讨,一直认为该项目完全有可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并依托社会优质资源建立覆盖各年龄段的普及和青训体系。

棒球运动重新回归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东城区开展青少年棒垒球培训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推广此项运动,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对棒、垒球运动的观念和习惯,让棒垒球运动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当青少年有了对棒垒球运动的相关理念、观念和习惯后,再从中选出适合棒垒球运动发展的优秀苗子进行培养和输送。       

下一步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传播棒球体育文化,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

一、将棒垒球运动引入体育教学课堂达到普及的目的。通过体育教研途径在体育教师范围内普及棒垒球文化,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建立专业师资及裁判员队伍。

二、建立棒垒球特色项目学校,以校本课、兴趣小组、课外班的形式普及棒垒球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小学、初中组建棒垒球队伍。适当引进外省市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由专业教练员定期到各棒垒球试点校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现场实地培训,并从中选拔出适合棒垒球运动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比赛、输送。

三、适时成立东城区青少年棒垒球运动协会,以达到普及和宣传棒垒球专业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中选拔出优秀的棒垒球体育人才。

四、组织区级青少年棒垒球比赛,通过比赛达到对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培养,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提高东城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委“关于要在传播棒球体育文化中,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5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