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区内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东城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我委领导十分重视你们的建议,责成校外教育科对我区幼儿园及中小学传统节日主题性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东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关心下,各界共同努力,在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都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区教委更是协同各相关部门,从学生全面成长需要出发,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通过资源转化、课程建设、内涵挖掘及教育评价,为普及、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良好的血脉基因,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2017年,东城区教委启动了“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课程顶层设计以及课内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引领青少年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东城区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教育教学方面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前启蒙教育之中。东城区学前教育一直将传统节日视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广泛而深入地挖掘其适宜幼儿年龄阶段的文化资源和教育内容,并将其教育融入到了幼儿园课程中。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每年都会紧紧抓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五大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民俗”“敬老孝亲”“文明礼仪”四大主题教育,组织开展 “庆元旦——传统文化进校园”、“迎新春—家家同乐拜大年”、“清明诵——经典诗文赛诗会”、“过端午——粽叶飘香暖实验”和“话中秋、庆团圆——中秋节民俗体验日”、“大手牵小手,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敬老送温暖”等家园、师幼同庆同乐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东城区大方家回民幼儿园,立足园内多民族幼儿特点和发展需求,选取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30多个民族传统节日,如龙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教师与幼儿在了解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与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节日游戏、分享节日文化等过程,亲身参与体验,不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教师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专业能力。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日常教学之中。目前,小学统编教材已全面涉及传统节日内容,如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春节童谣》《传统节日》《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古诗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乞巧》等,以及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等,还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节日的内容,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还包括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这些统编教材中的“传统节日”的元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研科研方面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指示精神,东城区利用全区教研、学区和学校教研组,加大教师队伍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力度,仅2019你那就开设13门教师传统文化培训课程,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增强了教师们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与自豪感,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例如举办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榫卯博物馆等场馆,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撰写学习单,丰富自身文化底蕴。这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开展趣味活动,讲故事,各类小比赛,表演等形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让学生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查找资料,在课上还学习古诗词中对中秋节咏月思亲的佳句,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团圆节,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引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解尊老敬老的传统风俗,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全区确定了49所“东城区青少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基地校”,另有我区一七一中学、广渠门中学、府学胡同小学、一师附小、板厂小学等学校参加了市教委基教一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知’计划项目”实践研究;幼儿园也在传统节日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大方家回民幼儿园园本课题《幼儿园民族节日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全国和北京市学前教育“十三五”研究课题,目前已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幼儿园节日活动近百次向全国同行开放,受到广泛赞誉,课题组还撰写了《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一书并正式出版。
三、利用资源方面
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2019年“东城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社会资源单位审批共通过180家,其中包含传统文化课程的社会资源单位共有33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实地考察了解、做小调查、制作学习小报等,了解传统节日及习俗的来历;利用博物馆、校史馆、校外教育基地等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版园、进课堂;依托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挖掘、整理教育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
除此之外,东城区自2006年以来,依托东城区数字德育网,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设立专门板块,积极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介绍节日由来、节日习俗、倡导学生参与网上实践,写春联、绘生肖、祖孙三代“话年味”、清明诵读、中秋诗会等引领全区中小学生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委对“关于加强区内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6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