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提升东城区教育优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在区教委主任周玉玲同志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研读提案内容,对于您对东城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建议,我们深表赞同,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东城教育情况分析
诚如您在提案中对东城教育的分析,东城区是教育改革先进区,教育质量一直位居全市领先地位。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从幼儿园起,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形成贯通培养的通路,坚持“个个成功、人人成才”的理念,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发展、学生各方面都得到收获。
近年来,面对社会对区域优质教育的新需求、中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在推进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关注学校办学质量的深层次提升,紧紧抓住教育质量生命线不放松,扎实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区高考参与分析人数持续增加,成绩保持稳定,整体处于全市领先位置。2019年本科上线率接近90%,自招上线率接近60%;近六年来,东城区650分和6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的比例呈小幅上升趋势。2019年我区高考650分、600分段在全市人数减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1.6和1个百分点;中考近三年成绩基本保持稳定,其中500分以上的学生基本稳定在65%-70%之间。但是,在均衡度极大提高的同时,中高考高分段尖子学生与海淀和西城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丰台、朝阳和通州近年来教育的快速发展,给我们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今后东城教育发展策略
在提案中您的建议非常中肯,对我们大有启发,为进一步推动东城教育的发展,打造东城教育的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着力加大工作力度。
(一)借助“五个东城”建设,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
以学区为基础单元,通过空间调整,合理增加教育资源,举全区之力,不断为优质教育的发展提供空间,提升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与社会治理能力。
2.挖掘整理东城教育文化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首都基础教育高地为载体,通过建设与国子监、孔庙一脉相承的东城教育文化馆,展现东城教育由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形成见证、引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地标性建筑,与文化大区的称谓相匹配。
3.统筹研究基础教育服务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探索通过区域携手、定点合作等方式,引进全国乃至国际知名高校的品牌专业,探索全面普惠与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发展的育人方式,在扶植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基础上,走教育创新成果转化、优质基础教育助力吸引社会优质企业集聚的发展之路,构建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组团发展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教育科技创新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二)重点打造优质品牌学校,形成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集群
1.借助高中多样化发展,实现学校品质提升
分层次,多措并举,组建高中学校发展智囊团队,研究制定品牌提升计划,做到点对点研究学校个性发展蓝图,进一步提升我区高中示范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是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的基础上,重点在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探索实施在课程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成为世界名校的工作路径。
二是挖掘老牌市重点的潜力,加大学校建设投入的同时,给予更有利的发展支持,在扩大学校影响力、打造教育领军人物、重点学科团队等方面进行探索。
三是进一步提高示范高中的社会知名度,以全国名校的视野全面谋划学校的发展蓝图,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鲜明特色成为知名品牌。在优秀拔尖学生培养项目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四是促进老二类等传统优质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努力挖掘学校质量提升的增长点,在学校特色班级建设、一贯制长链条育人模式、特色课程及实验室建设、学习方式变革项目、未来学校建设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有力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和质量提升。
2.筑牢基础教育根基,形成贯通培养体系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发挥已有基础教育优势,不断扩优提质,借助学区制、学院制改革,探索贯通培养体系,是未来五年东城教育的研究重点。
一是充分发挥东城区教育咨询专家顾问团的作用,试点开展专家对接直管学区、学校、幼儿园的支持发展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资源平台搭建、品牌项目打造、家校社共育等方面形成强大的教育智慧支持,提升每一个学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形成具有东城品格的教育生态。
二是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为契机,借助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为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优质发展提供教育空间;借助中高考改革,形成以学区为单元,以九年一贯、定向派位与对口直升为主导方式的就近入学模式,整体提升小初衔接的优质均衡程度。
三是充分发挥“学院制”的课程体系优势,普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举,为不同学段、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中、小一以贯之的学习资源平台,成为学校学习与个性成长的有效补充,形成校内外结合的小初高个性化贯通成长体系。
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形成智慧引领高地
东城教育历来都是理论研究与创新高地,北京二中、汇文中学等百年老校的教育传承,东华门幼儿园作为近代学前教育的首开先河,和平里学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社区的教育服务实践,景山学校“三个面向”现代教育改革等,充分发挥东城教育优势,加强具有东城品格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构建集聚优质社会资源、教育品牌项目支持、特色教育实践基地于一身的教育智慧高地,为推动东城教育的进一步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力资源有效供给
切实提高教育系统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保障区域优质教育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基地、名教研员”四名工程,试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视学校校长、学校党组织书记梯队的建设和培养;立足课堂主阵地,加强优秀人才队伍集群建设,形成领军人才、重点人才、基础人才分层培养和发展高地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根据“校校不同、校校精彩”的原则找准东城教育发展的目标,找准自己的地——学校的基础基本定位(历史文化、经验特色);找到自己的天——适宜的发展平台与发展空间,加强和全国中心城区、世界知名城市中心城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窗口区的交流合作,建立联系与交流机制,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与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在开阔思路、提升品质等方面促进东城教育发展,形成品牌影响力。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形成品牌,激发教育的活力,绘制好自己的精品特色蓝图,从而推动东城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始终摆在东城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再次感谢您对东城教育的关心、支持与厚爱。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求为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共识,群策群力,为打造东城教育优质品牌、探索创新首都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建设上出经验,立标杆,成为未来首都教育发展的新靓丽风景线。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