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驻区部队干部子女入托方面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中心城区人口回流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叠加影响,幼儿入园需求持续上升,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学位短缺问题凸显。为积极缓解“入园难”问题,努力满足百姓对接受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自2011年东城区先后实施一期、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本着保存量、扩增量,公办民办并举的宗旨,通过多种方式,多途径增加学位供给。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为此,2018年启动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加快幼儿园建设,逐步解决入园难问题,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政府统筹,推进目标落实
东城区委区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发展,金晖区长在三期行动计划启动会上亲自做重要讲话,并要求各街道要把解决学前教育问题放到疏整促工作中统筹考虑,优先满足百姓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主管区长定期召开学前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幼儿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制定政策,推动计划有序实施。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客观现实,教委在坚守房屋安全,产权无纠纷两个底线的前提下,制定了《东城区学前教育机构基本要求》,加快各街道选址步伐。此外,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依托人大、政协、街道办事处等平台,宣传市、区扶持政策、扶持各方办园。
二、完善机制保障,扶持园所发展
认真落实市、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设立补助与奖励项目,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一期行动计划期间(2011年—2013年)、二期行动计划期间(2015年—2017年)分别投入1.2亿元和2.2亿元,用于统筹各类型园所建设与发展,全区幼儿园由2011年44所,增至55所(74址),增加学位7157个,不断满足百姓子女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2018年启动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奖补力度,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联合颁发了《北京市市对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学前学段)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市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并于2018年底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东城区制定了《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市、区两级补助资金互为补充,切实起到引导、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作用,为加快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区专项资金补助重点,一是针对中心城区办园成本高的客观现实,在市级生均补助和一次性扩学位补助的基础上配套给予补助资金。如生均定额补助在市级补助每生每月1000元基础上,区级补助每生每月500元;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在市级补助每生1万元基础上,区级补助每班1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招收本区户籍幼儿,增设接收本区户籍幼儿定额补助。根据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给予每生每月400元、300元、200元不等补助;三是办园场地租金,在市级补助标准每天每平米不高于5元基础上,特殊地区租金高于市级补助标准的,区级专项补助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研究处理。在补助经费落实到位的同时,教委从制度管理、组织保障、重点环节、过程监控等方面加强对学前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更保障了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正常运转和良性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办园、扩增学位资源
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普惠、主体多元、灵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着“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工作思路,突出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集合土地、人力、资金三要素,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新建、改扩建园所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拓宽办园路径,丰富办园模式,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使入园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公益普惠资源惠及更多百姓。
(一)继续深度整合盘点教育用地,将职业教育、小学教育部分资源腾出或置换用于学前教育,扩大办园规模。另外,挖掘现有幼儿园空间,最大限度扩班扩招。如将原汇文一小站东校区整建制改建为明城幼儿园,将原国职总部校区改建为东华门幼儿园分园,原一中小学部改建为七幼分园,原培新小学红桥校区改建为二幼分园,原天坛南里小学改建幼儿园,原景泰小学部分校舍改建,扩大安乐幼儿园规模等。
(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租赁方式举办公办园分园。租赁东直门春秀路12号改建为新中街幼儿园东直门分园,租赁育芳胡同8号和草厂8条24号改建为东四五条幼儿园分址和扩大前门幼儿园规模。
(三)接收教育服务配套设施开办公办园。完成位于革新里116号的教育配套建设项目,新设立东城区革新里幼儿园。
(四)落实专项补助扶持政策,支持单位自办园挖掘空间,扩增学位。国家应急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幼儿园、商务部幼儿园利用本部门房舍,整合园所空间扩班扩招。
(五)统筹辖区内土地资源,对街道提供的新资源点实地考查论证,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如景山街道社区文体中心提供部分房舍,改建开办为北京市一幼半日班,解决景山地区一部分居民子女的入园问题,
(六)指导新申办的民办园加快符合办园标准,同时综合施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2018年以来,新审批14所民办园(其中6所普惠性民办园),极大缓解了永外、东四、交道口、和平里、龙潭等地区学位紧张问题。
(七)积极督促无证园加快整改,整改合格后审批备案11所社区办园点。
(八)积极配合中心城区人口疏解,为东城居民迁入地(朝阳区、通州区)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我区继续多措并举扩大学位供给,努力完成北京市2020年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的目标。
四、根据《2013年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户籍在北京的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没有条件入军队幼儿园的,可在户籍所在区县就近就便入地方幼儿园。军人子女入地方幼儿园,由军人所属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将子女入园需求汇总报至驻地区县人武部,人武部会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予以优先安排。”
我委将按照《2013年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要求,根据驻区部队周边幼儿园学位情况,配合地区人武部统筹做好符合条件幼儿入园问题。
以上是我委“驻区部队干部子女入托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20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