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东城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9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A类)

日期:2020-08-21 09:59    来源:区卫生健康委

字号:        

 

刘富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委领导非常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足资源优势,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

(一)坚持规划引领,培育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

2009年,东城区成立了由区长任“试验区”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的组织领导体系,制订了《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及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加大对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医药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完善中医药健康养老保障措施、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以及促进“中医药+健康+互联网”等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并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坚持文化当先,着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一是积极开发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体验产品。大力宣传推介区域内特色中医药旅游资源,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博物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特藏部、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同仁堂中医医院、正欣堂中医诊所、正安康健中医诊所、广誉远中医药博物馆等九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017年东城区获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二是打造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品牌。自2009年开始,连续11年在地坛公园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医药,形成地坛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以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为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温太医巡游养生园”、“养生猜谜”、“中医导引术”、“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

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工程”。深入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工地、进企业)活动,广泛开展社区中医药宣传,树立东城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品牌,形成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基地。

四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成果显著。在东城区中小学开展了“六个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即“一书”:中医药知识读本、“一经”:中医养生三字经、“一操”:中华健身操、“一园”:中草药百草园、“一网”:学生护眼网、“一班”:中医宏志杏林实验班)。

五是创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形成以“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养生、中医药文化”为主线,以“标准化、信息化、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为体系的“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了四个100%:即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配备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合格的医师;100%配备常用中医药诊疗设备;100%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100%开展中医专家巡诊服务。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传承名医学术思想

一是多渠道培养中医药人才。区委组织部开展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给予中医人才政策倾斜。采取多种培养措施,制定分层次培养路径,创造学习机会,落实“雏鹰精鹰培养计划”、“优秀社区人才培养计划”,为东城区中医药人才队伍注入新力量。

二是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强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区级优秀中医药人才跟师学习,投入100万元资助区级知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真正发挥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传承、特色服务、人才培训、学术交流以及中医文化展示的平台作用。

三是发挥燕京医学传承优势做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设立了“燕京医学研究中心”和“京城名医馆”,不断完善燕京医学学术传承平台,构建“一馆两院”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发掘燕京医学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四是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目前东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至少有1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

二、工作努力方向

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广大中医人指明了奋斗方向。

(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以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东城区丰富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资源优势,立足“资源融合”、“中西并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坚持借势发展、错位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东城区疾病预防、慢病诊疗、养生保健、养老康复护理等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落实中医药优惠政策

积极落实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以中医优势服务、特色服务为重点,做好各项政策落实。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加大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公立中医医院投入责任落实。健全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中医药服务监管体制,促进基层中医中药全面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燕京医学传承与杏林优才人才培养工程”、“中医药人才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基层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表彰奖励评选向基层中医药一线工作者倾斜。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保障体系

创新中医药发展建设新模式,在组织保障、政策支撑、综合监管、信息化支撑、考核评估等六大领域形成决策机制,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在政府层面设立东城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委员会,利用高端中医药人才资源成立中医药人才智库,在体系运行层面,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制定产业激励性政策,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东城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采用购租房补贴、贷款贴息、聚集区建设补助、项目资金匹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补贴、人才培养补助等形式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产业进行政策支持。

(五)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以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服务任重道远。我区将以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内涵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中医药医疗服务平台、中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东城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满意的中医药服务,为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力量。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完善和改进不足。再次感谢您对东城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

                                   

                           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59

主要领导签发:王建辉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滕     64023444

委员意见: 非常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