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4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日期:2020-08-17 11:08    来源:

字号: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
民盟和农工东城区委邵信明代表提出的关于“关于实现“共生院”模式做好建筑共生基础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 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责成有关科室负责此项工作,经研究,现将会办意见报告如下:
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胡同、宅院绿化改造提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和空间条件。胡同、宅院绿化改造提升工作有助于改善首都核心区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也有助于以绿治脏、以绿治乱,巩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成果。
一、东城区胡同、宅院绿化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传承文脉,风貌统一的原则。胡同、宅院绿化像在胡同、宅院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协调于胡同、宅院整体风貌,服务于千年古都风貌保护的完整性。
2.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建设的原则。胡同、宅院是百姓的生活空间,妥善处理胡同绿化与其它功能之间的关系,绿化做到适合、适度,体现人文关怀。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胡同、宅院绿化建设工作应紧密结合自身的物理条件、文化、居民需求、管护能力等状况,注意效果的可持续性。
4.坚持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原则。胡同、宅院绿化建设工作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部门协调,居民共建共管,共同建设,共同维护。
5.坚持部门联动,分步实施的原则。胡同、宅院绿化改造提升涉及部门应加强联动,紧密衔接,有机配合,分级、分类、分批实施。
二、东城区胡同、宅院绿化的理念和策略
1.胡同、宅院绿化形式。鉴于胡同、宅院本身自然空间有限,且要满足居民通行、交往的实际生活需求,很少有大面积集中空地实施绿化,因此应结合胡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一树一景、一架一藤、两三坐席、七八支花营造独特的胡同绿化景观。(1)小微增绿:可结合胡同拆迁整治腾退的相对较大的集中地块,建设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可穿行、休憩的绿色空间;开展大树浓荫一棵树工程、几棵树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单位、住户门前,根据实际情况,点状孤植高大乔木或花灌木,用大树浓荫撑起胡同的绿色框架,同时强调树下环境的整治,实现为门户增色,为胡同增绿、添彩、遮荫的功能;利用建筑夹角、胡同转角空间,修筑花池,点缀花木,进行美化遮挡,改善这些空间的景观品质,提亮转角空间;对现状部分胡同路缘与建筑之间存在的带状空隙,可引入绿化种植,形成胡同内连续的绿线,勾勒胡同蜿蜒的平面形态。(2)立体增绿:对空间狭窄,或者需要进行立面美化的胡同,可以以墙体攀援的形式进行立体增绿。具体形式上可以沿墙体在地面或者在花池、花盆里种植攀援植物,采用绳索、花架等形式对植物的攀援线路进行控制,也可以种植在院墙内侧向院外攀援。此外,在空间狭窄的胡同里,棚架也是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遮荫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棚架尽可能选择轻质材料,如竹竿、木篱笆等。植物可以选择传统园林中常见的紫藤、凌霄等观花藤本植物,也可以选择居民喜爱的葫芦、丝瓜等观果的藤本植物,如东四街道流水巷、流水东巷以葫芦为特色打造的“福禄巷”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3)宅院绿化:宅院作为胡同空间的纵深发展,院内种植的高大绿色乔木,对于整条胡同绿色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可在充分征询居民意见的前提下,于宅院内补植大规格庭荫树,院内院外共享绿荫,弥补窄小胡同内绿化空间不足的问题。
2.胡同、宅院绿化植物选择。胡同、宅院绿化应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植物,如油松、白皮松、国槐、银杏、梧桐、绦柳、山桃、丁香、玉兰、牡丹、海棠、石榴、紫藤、葡萄、竹类、玉簪类等。胡同的行道树绿化,建议采用北京传统树种国槐;较窄人行胡同可以采用藤本植物将空间联系起来,形成遮荫廊道,或增加花池或花箱,种植小型灌木、草花地被、竹子及攀援植物等。东南向的墙面或构筑物前应以喜阳的攀援植物为主,如藤本月季、紫藤、观赏瓜、观赏豆等;北面墙面、构筑物前及高大乔木下面,应栽植耐阴或半耐阴的攀援植物,如中国地锦、五叶地锦、金银花、扶芳藤等。
3.胡同、宅院绿化设施小品材料的选择。胡同绿化花池、树池宜采用灰砖、青瓦、仿古砖贴面、亚光面石材、石材压顶等传统材料和色调,与原有环境相协调,不宜采用瓷砖贴面或素混凝土;形状宜简单,风格与环境协调,不宜过于繁复。花箱宜用防腐木、塑木、玻璃钢材料,不宜用不锈钢、金属、玻璃,风格宜与环境协调,颜色素雅,体量不宜过大。栏杆宜采用防腐木、方钢喷漆、铸铁喷漆,不宜采用不锈钢、水泥栏杆;颜色宜为棕褐色、栗色、暗红色、深绿色、灰色;风格宜选择中式风格,中式纹样。座凳的坐面宜采用防腐木、塑木、青砖。
三、胡同、宅院绿化应群策群力,共治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胡同、宅院绿化美化中应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绿化建设和管理,逐步构建起居民、专业组织和政府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居民的理解和参与不仅是城市建设的根基,更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胡同内公共空间的绿化景观与市民生活切实相关,设计过程应公开透明,广泛邀请居民参与其中,尽量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胡同绿化养护管理也应尝试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共建共治的绿化管护模式探索,动员居民发挥主人翁作用,参与胡同绿化治理,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获得感,弥补胡同绿化中专业管理力量的不足。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
2020年4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