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东城区推广中小学分级法律教育的意见”的提案收悉,我委领导高度重视,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注重学科建设,提高课堂实效
(一)关于大纲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课时要求
一是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了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自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有了全面而统一的教育大纲。大纲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实施途径、法治教育的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清晰地阐述与要求。
二是关于国家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与东城区法治教育读本《在法治的天空下》。《道德与法治》是由教育部于2016年9月统一编印,并在当年的一年级、初一年级正式启用。新教材的启用,在学校受到学生、教师的欢迎。目前使用新教材的年级为小学一、二、三年级,初中全年级覆盖。《在法治的天空下》是东城区法治教育读本,由东交民巷小学结合多年来丰富的法治教育经验和鲜活的案例,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形成的宝贵法治教育实践成果。该读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案例生动,图文并茂,是一本优秀的法治教育读本,我委向多校广泛推广。
三是关于法治教育课程内容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三个学段的详细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主要分阶段实施以下内容:小学低年级(1-2年级)。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小学高年级(3-6年级)。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等。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等。
高中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识;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
高等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据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知晓法治的中西源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道路选择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机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等重要、常用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增加法治实践,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关于法治教育课程课时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调了法治教育要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小学低年级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课时,安排法治教育内容;小学高年级要加大法治教育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初中阶段,采取《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期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保证法治教育时间。高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高等教育阶段要把法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开设法治基础课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
(二)多管齐下,提升法治教师专业水平
一是组织“东城区中小学法治教师素质提升班”。我委组织中小学校干部、教师参加市级依法治校培训学习活动,并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教学实际需求出发,于2017年3月29日举办“东城区中小学法治教师素质提升班”。全区百余名中小学法治教师成为素质提升班首届学员,学员教师将通过三年系统法律知识学习,取得法律专业本科学历,整体提高东城法治教师的法律意识、法治思维和依法施教的能力。目前首批百名学员顺利完成《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区中小学法治教师素质提升班》模块的学习,进入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
二是举办“道德与法治”学科专题培训研究。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开设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法律教学的课程研修”培训班,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品社学科邀请人教社、市教育学院、市基教研中心的专家进行新教材辅导、听课、评课。法治教育培训点燃了老师研究法治教育教学的热情,学员们在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
三是开设普法讲堂。我委充分发挥学区法律顾问专业普法队伍的力量,自2015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学区普法讲堂”。从“预防和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加强人事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推进校章建设规范合同管理”、“运用法律思维 提升家校沟通效果”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法治主管领导及年轻教师授课,受到前来学习的干部教师欢迎,为学校领导干部及年轻教师依法治校依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四是开展法治教学大赛。为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委依托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2017年举办了首届东城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27位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教师获得区级表彰。2017年成功举办东城区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比赛。经过区级初赛和市级复赛、决赛,1人荣获北京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比赛中学组冠军,2人分别荣获市级小学组亚军和季军,为全市入围人数最多的区。2018年5月“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示活动”顺利结束。1人获得高中组冠军,1人获得初中组冠军,4人获得三等以上奖项。2019年3月,“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培训与展评活动”正式启动,我区已初步选拔一批优秀法治教师积极应赛。
二、建立法治学院,抓好顶层设计
为切实抓好东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2017年我委联合区域内中小学校和政法大学等专家学者,围绕区域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机制建设这一课题进行论证研究,最终决定依托区内成人高校法治教育优势在东城区职业大学成立东城区青少年法治学院。
该学院集普法课程资源建设、普法实践基地建设、普法师资培养、普法教育研究、普法在线于一体,协调、组织、融通政府、社会、学校各方资源,构建大普法格局和实践机制,切实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推进普法教育内容的体系化、规范化建设。青少年法治学院将重点实施五大建设工程。
(一)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工程
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的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室创新采用专题研修、开放研修、实践研修等方式,发挥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指导、评价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搭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交流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优秀教学案例征集和课堂优秀案例实录展示、选拔等系列活动,七五普法期间开发出百节精品课程。
(二)实施法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教师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素养,东城区青少年法治学院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通过国家级法律专业学历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同时开展全区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专项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治理水平。
(三)实施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程
依据“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东城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核心,统筹国家机关执法部门的普法主体工作,统筹中小学校法治教育需求,进行实践课程设计。现与15家资源单位签约,聘用19名法治学院实践基地辅导员,已推出了12门学生法治教育实践课程。
(四)实施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工程
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将法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当前青少年普法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通。成立面向中小学开放的“学院法律咨询服务窗口”,解决学校在依法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实施法治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3D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和创新普法形式,贴近师生实际,提高普法实效。用好各级青少年普法网站资源,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教育动态,推动法治校园记者站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资源积累。开发青少年适宜的鲜活生动的微课程上线移动终端,面向全区领导干部和师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三、加强普法宣传,营造尊法氛围
(一)“宪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法尊法意识
自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起,我区一直积极深入开展“宪法”主题教育活动。2018年6月12日,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北京市启动大会在我区北京景山学校顺利举行。我区举办“学宪法讲宪法”个人演讲、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活动、“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以及“我身边的税收故事”、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征集等多种宪法主题活动。
教育部普法网2018年开展的争当“宪法小卫士”网络答题活动期间,我区约有4万2千9百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活动,其中20所学校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13所学校学生参与率达到70%以上,我区参赛总人数在全市位居第三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学校利用宪法日的契机,在不同场合和时段,依靠多个宣传阵地,结合国家课程,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共计160余场,教育学生达10万余人次。
2018年“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期间,我区教育系统举办“迈向新时代的宪法”专题学习教育报告会,系统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通过座谈、心得分享的方式广泛交流。掀起了学习宪法的热潮,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中层干部主动学,教职工全覆盖学的局面。全区164家单位参与宪法学习,共举办学习活动400余场,干部及教师参与达到2.7万余人次。
(二)开展多样普法活动,提升法治教育趣味性
我委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活动,引导青少年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多个以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主题的歌舞、小品、话剧、舞台剧。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一元五角钱》《如果能回到从前》分别荣获北京市第一届、第二届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唯一的表演一等奖。
培树“安全小达人”。区安监局联合我委,连续举办2017、2018两届“安全小达人”主题系列宣教活动,组织青少年用舞蹈、绘画、剪纸等形式展示校园安全文化。两届活动共征集中小学生作品500余幅,受到BTV北京新闻频道、劳动午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法治与校园》学生记者站。我区在6所中小学校成立《法治与校园》学生记者站,并邀请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法治与校园》执行主编为学生记者站做专题培训。
一年来普法教育硕果累累:2名学生荣获北京市“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一等奖;1所学校荣获首届“北京市小学生法治情景剧展演”特等奖; 4所学校获评“北京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我区获得“北京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优秀组织奖。
自2016年至今,我区教育系统组织领导干部和教师学法共计2300余场次,开展学生普法教育活动共计1400余场次。截至2018年6月30日统计数据,我区15所中小学校开展“七五”普法活动达50场次以上,3所幼儿园开展“七五”普法活动达30场次以上,分司厅小学、东交民巷小学、史家胡同小学、崇文小学、27中学、166中学、宏志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普法工作形成鲜明特色,东城职业大学、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少年宫等成人、校外和直属等单位的普法效果也愈发显著。
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各位委员的关心下,我区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定当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是我委“关于在东城区推广中小学分级法律教育的意见”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19年4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