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之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腾退空间利用,优先保障教育等民生需求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人大建议办理要求,此建议由区教委主办,区发改委会办。区教委建议办理人员多次与委员电话沟通,区教委、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的工作人员于4月24日与代表面谈,全面梳理东城区促进腾退空间利用,优先保障教育需求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代表从“利用腾退空间,优先配给学前教育,增设并优化幼儿园布点”“科学统筹规划腾退空间,落实好就近入学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现结合我区促进腾退空间利用,优先保障教育需求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2018年学前教育扩增学位的具体情况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举措加快幼儿园建设,2018年共扩增学位2814个。
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一是继续深度整合盘点教育用地,将部分资源腾出或置换用于学前教育。原汇文一小站东校区改建为明城幼儿园、东城区国职总校区改建为东华门幼儿园分园,改建景泰小学部分校舍扩大安乐幼儿园办园规模,共增学位800个。此外,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幼儿园空间,扩班扩招。增加学位774个。二是支持公办性质单位自办园盘点挖掘空间。国家安监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幼儿园租赁本部门场地扩大办园规模,增加2个教学班,扩增学位70个。三是统筹辖区内土地资源,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对街道提供的新资源点实地考查论证,确定办园场所。改建景山街道社区文体中心部分房舍,由北京市一幼举办2个半日班,解决景山地区一部分居民子女的入园问题,增加学位30个。四是接收小区教育服务配套设施开办公办园,新建革新里幼儿园,扩增学位300个。五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审批2所新申报的民办园新增学位390个。六是积极配合中心城区人口疏解,为东城居民迁入地(朝阳区)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在朝阳区焦化厂建设配套安置园,增加学位450个。
二、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保障入学的具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单独二胎和二孩政策的出台,加上人口疏解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人户分离的现象,适龄入学人口显著增加。自2018年起,每年小学适龄入学户籍人口均超过万人,按照以往经验测算,未来五年(2019-2023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学位需求均超过13000个,其中2020年达到15000个以上。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民不断上涨的优质教育需求,东城区在2017年“关于未来三年东城区小学学位保障情况的调研(2017年——201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定位矛盾焦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多个部门的协同联动下稳步、有序扩大学位供给。具体举措为:
一是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布局规模。根据区域定位与发展、生育政策的变化调整、人口流动情况等相关因素,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提前掌握生源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充分盘活教育系统内部资源,提早谋划,稳步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划。
二是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品质。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树立“品牌换空间、优质促均衡”的教育发展观,打破教育内外界限,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各资源单位之间、教育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社会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用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供给引导生源合理流动,实现人民群众方便就近进入优质学校学习的诉求。
三是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和办学行为。合理划定招生服务范围,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积极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机制,引导入学预期。进一步规范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全面执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制度,严格控制班容量。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东城区小学在2017年扩38个班,2018年扩57个班,2019年预计扩31个班,三年共计扩班126个。随着班级数的增多、班额数的增大,很多学校都出现了学生数量逐步增加、教学用房与专业教室日趋紧张的问题,80%的中小学均未达到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增加教育用地确实迫在眉睫。
针对代表在建议中提到的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适龄儿童入学的相关情况是:自2014年以来东直门中学与雍和宫小学结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来,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片内生源回归,招生规模扩大,带来学校校舍需求的增加,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在校舍统筹、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家校协作等方面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2014年起,每年扩招2个班,从一个12个教学班的学校发展到目前22个教学班,而学校只有22间教室,2018年毕业2个班,招生4个班,学校只能统筹东直门中学深度联盟校165中学的资源供小学使用,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于在165中学校区就读的学生,学校将进一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合理选择公共交通等方式上下学,但由于东城区小学入学已实行就近入学政策多年,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东城区属中心区域,交通发达,不支持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的发展,也请代表理解,帮助学校做好居民的解释工作。
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区适龄儿童和家长做好幼升小的准备工作,2019年4月13日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与北新桥街道共同合作,举办社区联动家校携手,服务适龄儿童、家长的体验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学校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招生入学工作,与家庭、社区共同努力保障适龄儿童的权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三、促进腾退空间利用,优先保障教育等民生需求的具体措施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强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的统筹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疏解腾退空间的再利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区加强工作统筹,积极组织研究制订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相关政策,推动腾退空间再利用项目在教育领域具体落实落地。
1.全面摸底,扎实推进基础工作
随着全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巩固疏解成果,更好地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推进疏解腾退空间科学合理高效再利用,对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摸底调研,实地查看了我区十余个街道几十处腾退空间,摸查了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和机关事业单位房产等6个领域的腾退空间资源,向17个街道和182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腾退空间再利用方向,并收集了我区在教育、医疗、文化设施和商业服务等10个领域的空间需求。区统计局据此建立了全区腾退空间(包含地下及地上)动态数据库,并已投入使用,每月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
2.积极推进指导性政策的制订
一是出台《东城区关于加强疏解腾退地下空间再利用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初衷是从提升首都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角度,重点研究解决疏解腾退地下空间使用于什么方向、如何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总体思路是“要兼顾‘规范管理’与‘科学利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明确了腾退地下空间优先用于完善便民商业服务、社区文体教服务、交通设施服务以及社区办公服务等四个鼓励方向,提出以部门协同会商的方式,协调推进解决腾退空间再利用办理行政许可或备案中的新问题、难点问题。二是研究制订《东城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减量提质、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实际需求,分类、分区、分强度对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进行管控与引导,同时,对腾退空间再利用优先用于补足城市服务功能的短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注重“留白增绿”等有明确的方向性引导。推进腾退空间再利用与教育事业相结合,是指导意见中对腾退空间再利用的重点推荐方向之一。
3.探索建立供需对接机制
2017年以来,与区综治办、民防局、房管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国资委、商务委、产促局等腾退空间供给部门,以及教委(幼儿园)、商务委(商业服务)、卫健委(医疗卫生)、消防支队(小型消防站)、社会办(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民政局(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文化委(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局(室内体育设施)、安监局(绿洲教育基地)等腾退空间需求部门[1]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情况和市区最新精神,对接供需、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的落实和落地。
4.推动再利用项目具体的落实落地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腾退空间资源情况与教育需求进行对接、匹配和梳理,整理区域内适合用于教育用途的腾退空间资源详细信息,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方案,积极推进腾退空间再利用与教育事业的结合。一是借职业教育转型,整合、利用富余出的资源,适合办园的改建成幼儿园,适合办小学的置换给小学,再将小学改建幼儿园或分园、分址。2017年以来,我区腾退部分中职学校校舍用于8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涉及面积5.3万平方米,用于补充我区短缺的学前教育资源。如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总部校区)腾退后,将其中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用于东华门幼儿园分园使用;汇文一小盔甲厂9号校址改造后用于明城幼儿园办学,涉及建筑面积约3067平方米等。二是利用疏解整治腾退空间建设学前教育。如东花市街道拆除广渠门桥东北角800平方米违建,消除周边安全隐患后利用腾退空间建设了面积约3800平方米的优肯幼儿园。三是对于达不到办园标准的腾退空间,积极引入亲子教育等设施。如东花市街道枣苑社区依法清理人防出口地上配套房,改建社区儿童之家。花市南里社区东门新建150平方米、藏书近万册的悠贝图书馆,为周边少儿提供儿童绘本、亲子阅读、电子阅览、红色图书角等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1.存在的问题
从我区目前纳入统计的腾退未利用地下空间情况来看,可利用空间中约75%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无法用于学前教育用途。地上空间中,2017年6月底整体关停的永外城面积8.5万平米,该腾退空间已明确了转型的方向,去除此面积,地上空间可利用面积仅为2.5万平米,呈现面积小、位置分散等特征,适宜学前教育用途的空间资源较少。
2.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东城区将尽快完善出台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政策,不断扩大腾退空间资源的梳理范围,加强教育等重点利用领域的供需对接,积极促进我区解腾退空间用于引进全球优秀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完善政策,推动及时出台。目前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意见经过数轮修改完善,基本摸清了情况、明确了职责、完善了程序、划定了禁止及鼓励方向、提出了重点难点问题会商解决机制。今后还将进一步北京市出台的腾退空间指导意见进行对标,继续完善我区指导意见,积极推进腾退空间利用政策的出台,为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于学前教育等重点鼓励方向提供及时的规范和指导。
二是完善数据、加强供需对接。由统计局牵头,联合规划、住建、人防等部门,对腾退空间数据及时更新、充分共享,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和台账更新机制,并考虑研究将非区属腾退空间进行纳统。加强对腾退空间资源的整合分析,优先为教育需求突出的地区提供可用于教育用房的空间信息,促进腾退空间资源供需的双方对接,为就近入学提供便利。
三是做好服务,积极打造样板。区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领域里的政策规定,做好学前教育资源利用腾退空间落户我区的牵头、辅导和项目落地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发挥各部门、各街道的主观能动性,多点开花,打造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样板”项目或典型案例,由点及面复制推广。
以上是 “关于促进腾退空间利用,优先保障教育等民生需求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区教育发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共同努力促进东城区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及教育等民生保障水平的有力提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19年5月15日
[1] 2019年3月机构改革后,供给和需求部门中文化委、综治办、社会办、产促局、房管局、安监局、消防支队涉及撤并,商务委、卫计委、民防局涉及更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