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6号建议的办理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9-10-09 10:19    来源:区教委

字号:        

 

张大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安德路附近适龄儿童入托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中心城区人口回流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叠加影响,幼儿入园需求持续上升,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学位短缺问题凸显。为积极缓解“入园难”问题,努力满足百姓对接受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自2011年东城区先后实施一期、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本着保存量、扩增量,公办民办并举的宗旨,通过多种方式,多途径增加学位供给。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为此,2018年启动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加快幼儿园建设,逐步解决入园难问题,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政府统筹,推进目标落实

东城区委区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发展,金晖区长在三期行动计划启动会上亲自做重要讲话,并要求各街道要把解决学前教育问题放到疏整促工作中统筹考虑,优先满足百姓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扩增学位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17个街道中学前学位紧缺的13个街道的年度任务清单。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每月召开学前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幼儿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制定政策,推动计划有序实施。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客观现实,教委在坚守房屋安全,产权无纠纷两个底线的前提下,制定了《东城区学前教育机构基本要求》,加快各街道选址步伐。此外,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依托人大、政协、街道办事处等平台,宣传市、区扶持政策、扶持各方办园。

各成员单位共商共议、竭心尽力落实工作任。如:永外街道、建国门街道、体育馆路街道等,通过教育资源改建幼儿园、审批民办园、无证园规范转正等途径,按计划完成年度扩增学位任务。

二、完善机制保障,扶持园所发展

认真落实市、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设立补助与奖励项目,加大学前教育加大投入。一期行动计划期间(2011年—2013年)、二期行动计划期间(2015年—2017年)分别投入1.2亿元和2.2亿元,用于统筹各类型园所建设与发展,全区幼儿园由201144所,增加到现在55所(74址),增加学位7157个,不断满足百姓子女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2018年启动学前三期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奖补力度,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联合颁发了《北京市市对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学前学段)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市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并于2018年底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东城区制定了《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市、区两级补助资金互为补充,切实起到引导、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作用,为加快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区专项资金补助重点,一是针对中心城区办园成本高的客观现实,在市级生均补助和一次性扩学位补助的基础上配套给予补助资金。如生均定额补助在市级补助每生每月1000元基础上,区级补助每生每月500元或300元;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在市级补助每生1万元基础上,区级补助每班1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招收本区户籍幼儿,增设接收本区户籍幼儿定额补助。根据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给予每生每月400元、300元、200元不等补助;三是办园场地租金,在市级补助标准每天每平米不高于5元基础上,特殊地区租金高于市级补助标准的,区级专项补助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研究处理。2018年拨付学前教育生均定额补助、一次性扩学位补助、改善办园条件、学前教育资助等8259.7864万元。

在补助经费落实到位的同时,教委从制度管理、组织保障、重点环节、过程监控等方面加强对学前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更保障了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正常运转和良性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办园、扩增资源学位

2018年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来,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集合土地、人力、资金三要素多渠道加快幼儿园建设,努力做好资源点布局与研究论证,采取多种途径缓解入园压力。

(一)继续深度整合盘点教育用地,将职业教育、小学教育部分资源腾出或置换用于学前教育,稳定并扩大教育部门办园。如:原汇文一小站东校区已整建制改建为东城区明城幼儿园、东城区国职总校区改建为东华门幼儿园分园;原景泰小学部分校舍按幼儿园标准进行改建,扩大紧邻的安乐幼儿园办园规模;原一中小学部、天坛南里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均在进行中。

(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租赁方式举办公办园分园。如:租赁东直门春秀路12号改建幼儿园,开办新中街幼儿园分园,已启动招生。

(三)接收危改地块教育服务配套设施开办公办园。如位于永外地区西革新里116号的危改地块教育配套建设项目,已开始启动招生工作,秋季开园。

(四)统筹辖区内土地资源,对街道提供的新资源点实地考查论证,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如景山街道社区文体中心提供部分房舍,改建开办为北京市一幼半日班,解决景山地区一部分居民子女的入园问题,

(五)督促、指导新申办的民办园、无证园加快整改,符合办园条件和标准,通过审批。2018年以来新审批民办园及无证园转正共5所。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幼儿园,目前,交道口、东四、和平里、龙潭、永外等地区的社会力量办园均在加快推进改建中。

四、从往年的入园情况来看,此地区的各类型幼儿园如一幼附属、华丰幼儿园、鸿运达一幼、卫生局三幼、林业和草原局幼儿园、国家应急管理局机关幼儿园及精英未来幼儿园均接收周边适龄儿童入园,但学位供给与入园需求尚存在矛盾。对此,区教委和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不断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积极推进和平里一区幼儿园还建后投入使用的进程。和平里一区幼儿园属于街道幼儿园,2007年原址被征用,2010年在和平里中街3号院还建落成,因情况复杂,未能投入使用。当前,针对短期内规划配套幼儿园活动场地无法实现的情况,区政府主管领导专门召开专题会,街道办事处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推进,现房舍已移交东方祥泰公司,开办普惠幼儿园。目前,房舍改造装修和开园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落实学前专项补助资金扶植政策,支持公办性质单位自办园盘点挖掘空间,扩增资源供给。如扶持国家应急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幼儿园(原安监局幼儿园)租赁本部门房舍、整合园所空间,增加学位扩班扩招。同时,鼓励地区单位办园,优化学位使用,更多面向周边社区招生。

(三)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如精英未来幼儿园在普惠政策导向下,已由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纳入政府扶持保障范围,惠及更多附近居民。

(四)持续与街道等部门密切联动,推进地区社会力量办园进程,如原冶金部幼儿园改建、凯迪无证幼儿园治理等。

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政府解决入园难的规划和措施,缓解百姓焦虑,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以上是我委“关于缓解安德路附近适龄儿童入托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1952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