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7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9-08-01 11:14    来源:

字号:        

 

柴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戏剧东城’方面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戏剧东城”是东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得天独厚的戏剧文化资源,以“文化东城”品牌为统领,将戏剧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全面打造城市形象的创新文化品牌。纵观戏剧东城10余年建设,东城区为推动戏剧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布局了梯度化的剧场空间、推出了戏剧品牌活动,培育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吸引了戏剧机构和人才集聚,激发了市场活力。

综合考虑现有的各种戏剧资源,东城区既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也有央华时代、一千零一夜、七幕人生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院团,既有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国家级艺术行业协会组织,也有大麦网、春秋永乐票务、中演票务通等全国领先的市场票务机构,既有各种专属类型的演出场所,也有以77文创园为代表的排练空间。同时,东城区还聚集着一大批像任鸣、濮存昕、冯远征、孟京辉、陈佩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导演、演员,和一大批有素养的戏剧热爱者。可以说,东城区是全国戏剧产业链条最完整、戏剧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也是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中心之一。

东城区的戏剧资源虽然丰厚,但这些人才、场地、剧目、票务等资源,由于体制机制、归属等原因,并不能在全区实现统筹联动共享,有些国有院团、单位的人才和场所不能“为我所用”,不能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下一步,出台《东城区进一步促进“戏剧东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创作、演出、交流、展示四大国家级戏剧文化平台,不断夯实机构、剧场、人才、消费四大发展基础,优化提升宣传推广、投融资、市场拓展三大配套服务,深化涵养人才汇集、剧目涌现、机构领先、演出活跃、交流密集和消费集聚的戏剧生态,努力将东城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剧中心。

一、优化布局,拓展剧场演出空间

东城区域内剧场有37家,形成了王府井、东二环、南锣鼓巷、前门、龙潭五大剧场群,剧场数量占北京市艺术类剧场总数量近三分之一,但重点区域不突出。下一步,戏剧东城将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大华剧院、吉祥戏院等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性质新剧场的建设工作为契机,加强统筹,尝试聚焦王府井地区剧场建设,进行重点投入和升级。以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菊隐剧场、中国儿童剧场、国话先锋剧场5个正在使用剧场和北京人艺东扩的2个新剧场,加上建设中的吉祥戏院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华剧院,共9个剧场发挥集聚效应,整体打造王府井地区剧场群,设计王府井戏剧体验路线,“戏剧东城”的文化品牌活动将联合“故宫以东”的旅游品牌活动,尝试把戏剧东城的品牌活动——全国话剧展演季的演出范围集中在王府井剧群,形成到“到王府井看戏”的宣传效果。在整体文旅品牌构建和目的地形象打造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新鲜尝试,展开一段非比寻常的深度戏剧定制体体验,在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东城,推出全新的时尚目的地形象和旅游品牌。

深入挖掘区内文旅资源,如东苑戏楼、天乐园等,纳入“故宫以东”产品包内,利用区文旅局媒体矩阵打包对外宣传推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利用戏剧节庆活动,联动周边餐饮、商业、文化体验等业态,打造一站式消费体验文化旅游圈。与传统旅行社和线上OTA以及生活方式类平台合作,将戏剧资源纳入企业的产品体系,以戏剧体验为主题,使传统戏剧文化可探、可观、可扮,打造研学旅行产品,针对特定人群精准营销。

二、增进戏剧交流,打造戏剧行业风向标

戏剧东城以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中国儿童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北京喜剧节、全国话剧展演季这5个品牌活动为抓手,其中中国儿童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北京喜剧节都有国际元素参与,特别是去年中国儿童戏剧节,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美国、罗马尼亚、南非、克罗地亚等五大洲16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38家儿童戏剧团体携61台剧目演出229场,同时主办了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2018年艺术大有近百个国家的400余名艺术家及戏剧专业人事的参与此次盛会,这是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成立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期间,首次设立金砖国家展演板块,落实《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协定》行动计划,在金砖国家儿童戏剧联盟的框架下,加强金砖国家儿童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下一步,将以“戏剧东城”为引领,创新合作方式,整合品牌活动,利用辖区国家级协会的优势资源,如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话剧协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戏剧品牌活动,加大国际元素和国际交流,提升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开展城市合作交流,举办“戏剧街区建设”高端论坛,共同研讨戏剧与城市融合发展路径。建立东城戏剧巡演平台,支持驻区艺术院团的优秀经典剧目以“戏剧东城”冠名,进行国内外巡演。

三、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戏剧东城建设

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戏剧资金长效投入机制。戏剧事业方面,提高部门预算和重大项目统筹管理水平,坚持向重大文化项目的作品倾斜、向优秀原创作品倾斜、向戏剧普及方向倾斜的原则,借鉴国家艺术基金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戏剧东城公益基金;戏剧产业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同时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文化金融深度融合发展。

四、广泛吸引戏剧人才,提升戏剧东城品质

进一步发挥好现有的戏剧艺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国有戏剧院团和专家的专业优势,定期召开“戏艺委”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导做好“戏剧东城”的整体规划、戏剧品牌活动的具体策划。梳理国内知名的戏剧制作人、编剧、导演等领军人才,建立数据库,筛选8-10位领军人才作为未来五年人才引进主要对象,充实东城区戏艺委力量。引入专业组织进行整体策划,带动戏剧与金融、科技、商贸旅游等联动发展,发挥戏剧集聚效应。积极发挥东城区演出行业协会的作用,参与“戏剧东城”建设。

围绕中央戏剧学院人才资源优势,实施戏剧东城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青年戏剧人才资金扶持力度,围绕77文创园等成立青年戏剧创作孵化园、大学生戏剧实践基地等,成为戏剧东城人才库中活跃的力量。加强戏剧创作孵化,戏剧东城将联合相关部门,整理资源摸清底账,将东城辖区内符合条件成为戏剧排练厅的空间,建立台账,统一标识,进行整体管理,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使用的方式为演出院团进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对符合条件的空间可进行基础性服务设施配备装修的补贴,完工后统一交给专业组织进行整体运营,既满足青年戏剧人才的办公场所、排练场地,又有演出剧场的优势,还可以方便进行公司注册,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办公、排练和演出场所,打造青年戏剧人交流对话的“戏剧之窗”平台。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19  51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