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9-08-01 11:11    来源:

字号:        

 

张铁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扬继承民族文化,挖掘保护民俗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对于中轴线非遗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相关调研。东城区中轴线的相关情况室这样的:

东城区列入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与中轴线有关的项目包括:

国家级项目:12项(天坛传说、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都一处烧麦、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龙顺成)、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北京宫灯、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故宫里面有5个国家级项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故带钟表修复技艺,按属地管理,也在东城区域内)

市级项目:3项(前门的传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壹条龙清真涮羊肉制作技艺)

区级项目:23项。(宝三跤场跤艺、京绣、大北照像黑白照片人工着色技艺、天兴居炒肝制作技艺、正阳楼螃蟹宴制作技艺、锦芳元宵制作技艺、老正兴寿桃制作技艺、独一处炸三角制作技艺、全聚德全鸭席制作技艺、北京金鱼培育技艺、都一处马莲肉制作技艺、庆林春小叶茉莉花茶制作技艺、隆庆祥传统西装制作技艺、天字号首饰套件制作技艺、前门上元灯会、来今雨轩红楼饮食文化、手工水丸制作技艺、同仁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手工泛制水丸传统制作技艺、同仁堂手工塑制蜜丸传统制作技艺、长春堂闻药)

这些项目目前大部分仍在中轴线上开店经营或存在,有少部分(北京宫灯、天字号首饰套件制作技艺等)已经离开了中轴线。

代表性传承人情况:

国家级的:9人。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4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1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1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1人)、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1人)、北京宫灯(1人)

市级的:4人。

北京宫灯(1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1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1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1人)

区级的:51人。

二、近年来东城区结合中轴线非遗项目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编演原创话剧,宣传中轴线文化

1、话剧《摔出一片天》

取材自东城区级项目宝三跤场跤艺

宝三跤艺是中国摔跤一脉相承的一支。中国跤一支是以体育比赛为主的竞技,另一支是走向舞台的跤艺表演。宝三跤场跤艺以场地娱乐表演为主。话剧《摔出一片天》将这样一个题材搬上舞台,转化成一部具有轻喜剧色彩的演绎老北京文化的青春偶像剧。展现了新一代北京人在传承老北京文化中的理想追求、曲折经历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0166月,《摔出一片天》在南锣鼓巷戏剧季中推出首轮演出,10月参加了东城原创剧目展演。20173月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连演5场。将天桥绝技再次回到天桥。演出获得了众多观众好评。宝三弟子李宝如、首都师范大学传统体育系原主任苏学良、国家级摔跤教练徐良、东直门沾衣十八跌功夫跤传承人孟尊荣等多位北京跤坛名家和专家学者观看演出后,都给予好评。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文化娱乐报道》,北京广播电台87.6《演艺群英会》等栏目,都对演出进行了报道。20178月,东城区文联召开了《摔出一片天》研讨会,北京市非遗处处长张迁等非遗方面领导出息了研讨会,对剧本修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目前,《摔出一片天》正在筹集资金,在舞美方面对该剧进行提升后,再次进入舞台演出。

2、《同仁堂的传说之济世名言》

该剧借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轮回和目前流行的穿越等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段同仁堂的故事:八月十五前,月宫的玉兔到神农架寻找一株千年灵芝,带它一同到人间治病救人。这是,灵芝已经变化成了乐家的传人,以一个走方郎中的身份来到了北京的街头。随全村人一同被明成祖朱棣迁到北京的秀秀,因为村里人得了伤寒,到城里寻医,昏倒在街头。灵芝欲用乐家祖传的秘方来帮助秀秀和乡亲们,但一时无法找到众多的草药。玉兔到来,帮助灵芝找全了药材。灵芝为秀秀的乡亲们医好病,后和秀秀失散。几年后,秀秀来到前门大街,在玉兔的帮助下,和灵芝再次相遇。正要弃医去读书的灵芝,在秀秀和灵芝的规劝下,打消了去做官的念头,在大栅栏开了药铺同仁堂。几百年过去了,同仁堂遍布全球。已经成为同仁堂全球巡诊医师的灵芝,和已经成为一家IT公司白领的秀秀,在香港新机场相遇。但一场意外的车祸,使秀秀出在生命的边缘。灵芝用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挽救了秀秀的生命。这时,玉兔向灵芝发出了返回仙界的指令……呈现在舞台上的《同仁堂的传说之济世明言》用时尚流行的艺术表现手段讲述中轴线非遗文化故事,进一步拉近观众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通过本剧,使中医药文化在大众媒体传播中成为流行话题。该剧2017年在风尚剧场为同仁堂集团领导、员工和社区群众进行演出,受到充分肯定和好评。

3、《情定上元夜》

廊房头条被称“灯街”,据《旧京琐记》记:“灯市旧集于东、西四牌楼,后始移廊房头条。”因之,昔日廊房头条有“灯街”之称,在这里有华美斋、文盛斋、秀珍斋等二十来家灯笼铺。清末民初,每逢正月十五,大栅栏地区还举办灯市,各家店铺门前各种花灯竞相点燃,大放异彩。目前,北京宫灯已经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情定上元夜》就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话剧。剧本已经完成,正在报送西城区文学艺术原创扶持项目。

4、《炒肝》

以天兴居炒肝为题材,表现了老一代和年青一代在传承上的矛盾与冲出。2017年在南锣巷戏剧展演季演出。

(二)出版书籍,宣传普及中轴线文化

2011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文联的支持下,创作出版了《前门和前门的传说》《前门传说》《天坛传说》等三部与中轴线非遗项目有关的书籍。目前这3本书籍与出版社的版权约定期已过,等待再版的机会。

(三)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宣传中轴线文化

2011年起,连续多年在永定门文化广场举办清明节风筝放飞活动。

2016年起,中秋节期间,在钟鼓楼文化广场连续举办钟鼓楼中秋诗会。

2018年,同时在钟鼓楼、永定门广场举办了中秋诗会。

2019年元宵节,在永定门广场举办了元宵灯会。

今后,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办的此类活动仍将继续。

下一步,我们合同区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前门东区腾退、改造房屋的利用,给非遗提供有利于的传播空间,使非遗文化在中轴线这片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地区长久的传承下去。

再次感谢您对非遗工作的大力支持。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1941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