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北京中轴线景观‘声音特质’的营造——恢复‘晨钟暮鼓’景观”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您莅临钟鼓楼提出的宝贵建议。
一、钟鼓楼文保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传承古都北京的报时文化,钟鼓楼文保所于2001年12月31日推出了再现古都报时盛景的击鼓展演项目,一方面,该展演项目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另一方面,该展演使暮鼓报时的壮观场景得到了再现,已成为北京旅游特色品牌,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恢复“晨钟暮鼓”景观所存在的困难
根据您的提案,我们组织业务人员潜心研究分析,认为在恢复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困难:
(一)您所提出的“晨钟暮鼓”景观方案,北京钟鼓楼历史上报时方法为“暮鼓晨钟”即:每日报时始于暮鼓(19时-21时),止于晨钟(3时-5时),实际为报五更:即定更(一更, 19时-21时)、二更(21时-23时)、三更(23时-凌晨1时)、四更(凌晨1时-3时)、亮更(五更,凌晨3时-5时),该时段正是人们夜间休息时间,同时钟鼓楼地处居民聚居地,附近居民众多,结合过去遇到的击鼓表演扰民问题,恢复起来存在很大难度。
(二)根据日前对明永乐大钟悬挂系统及钟架结构探伤现场检测结果,悬挂系统中钟架结构、大梁、悬挂销钉都已出现了安全隐患问题,检测建议大钟应避免扰动。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出于文物及景区等安全角度考虑,
我们的意见是目前还不具备您所提出的恢复“晨钟暮鼓”景观的条件。下一步,钟鼓楼文保所将进一步挖掘钟鼓楼历史文化,积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内容,并纳入“故宫以东”品牌产品包,进行推广宣传。最后,再次对您给予我区文化文物保护、传承工作的关注表示感谢。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19 年5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