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9-08-01 11:05    来源:

字号:        

 

金玉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有效利用图书馆促进图书阅读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感谢您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关注、关心、支持。收到您的《关于有效利用图书馆促进图书阅读的建议》,我馆领导班子立即召开馆务会,认真研究分析,认为您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建设书香东城很有帮助,对我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也会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东城区现共有两个区级图书馆,即原东城区的第一图书馆和原崇文区的第二图书馆。还有17家街道级图书馆。区、街道两级图书馆文献总量达到150余万册,全区持“一卡通”借书证读者超过15万。年外借书刊近100万册,到馆超100万人次,组织各类读者活动1000余场次,直接参与者8万余人次。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次(每4年一次)参加文化部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均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

    现就您的建议中涉及的一些具体内容答复如下:

    一、关于按需分类

    东城区现共有两个区级图书馆,即原东城区的第一图书馆和原崇文区的第二图书馆。我们第一图书馆设有十个部门,其中专题阅览室有5个,分别是少儿阅览、地方文献阅览、创意文献阅览、政务信息公开、外文阅览。另外还设有一个综合阅览室,包括80种报刊、400种期刊、40台免费上网电脑和8000余册经典文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阅览区域。

    二、关于读书分享

    按照分工,区第二图书馆承担着实施“东城区领读者计划”。面向全区招募领读志愿者,经过审核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基层各个阅读分享会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三年多来,已经招募志愿者100余人。

    第一图书馆在20192月,购置了一台“朗读亭”,缩短了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读者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与朋友分享文字的力量,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馆党支部结合支部品牌建设“读予你听”,号召党员同志们开展志愿活动,争当领读人,为全民阅读推广实实在在出一份力。

    三、关于探索阅读推广方式

    2014年,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区图书馆提出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将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相整合,将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融合,引领阅读风尚。

    2015年,东城区与中文在线合作,推出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内含10万种正版数字图书,视频、听书文献,并通过街道、学校、企业、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免费发放30万张数字阅读卡,且在平台上推荐专题图书,组织有奖读书知识竞赛。2016年、2017年、2018年,又向社会发放10万张数字阅读卡。

    2018年“书香东城”全民数字阅读平台访问量373.49万次,图书下载量23.74万次,听书下载量24.93万次。自2015年上线以来,阅读平台累计访问量1075.2万次,累计图书下载量85.9万次,累计听书下载量82.9万次。

    图书馆一卡通借书证还可共享首都图书馆部分数字资源。

    东城区第一、第二图书馆分别推出“书海听涛”、“书香满溢”系列读书活动,活动类型是、品种多达20种。图书馆还积极对标落实文化部有关要求,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四个街道推出“故事时间”,填补低幼阅读推广空白。与王府井新华书店合作,建立书店分馆。角楼图书馆吸纳社会力量,作到日日有活动。王府井图书馆、角楼图书馆分别获得2018年“北京市十佳优读空间”称号。

    四、不足之处

    近年来,东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中央、市政府要求的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功能区,应在文化上起引领、示范作用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不足之处如下:

    一是硬件设施、阅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如区第二图书馆新馆建设没有完成,区第一图书馆书库饱和,设施老化,阅读布局与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部分街道图书馆的设备、环境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是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强化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并落实到吸引读者、方便读者、满足读者文献需求、文化需求上来。街道图书馆要保证周六日对外开放,要保持服务人员的稳定性,提高服务技能与服务效能。

    再次感谢您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关心、支持。我们将继续保持并加强与您的联系,及时倾听、了解、反馈您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书香东城建设,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一。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19424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