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盘活房屋资源解决就近养老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东城区作为老城区,土地空间资源比较紧张,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土地资源匮乏与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疏解腾退出的空间为配套养老设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东城区积极落实市级腾退空间再利用政策,组织研究制定区级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相关政策,加强资源调研,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对接,推动腾退空间再利用于养老设施项目落实落地。
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按照市级部门要求,东城区充分利用我区区属企业房产、办公用房以及疏解腾退房屋等存量空间资源,在社区和街道两个层面积极布局养老服务实施,推进社区和街道养老服务全覆盖。一是在社区层面建设养老服务驿站。自2016年以来,截至2018年底全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51家,总服务面积1.53万平方米,实现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其中11家为疏整促腾退用房,总面积为4194平方米。目前,已运营驿站41家,其余10家在2019年底前全部运营。二是在街道层面建设养老照料中心。自2014年起规划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市级要求每个街道要建设一家养老照料中心,实现街道全覆盖。目前,我区有15个街道已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另外两个街道正在积极推进,其中一个街道已完成选址工作。
二、工作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空间再利用基础
一是积极落实北京市出台的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8年北京市出台了《指导意见》,分区、分类、分强度对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进行管控与引导。其中,鼓励生态涵养区利用腾退空间适度承接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健康养老等功能。依据去年签订的《东城区委区政府 怀柔区委区政府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对协作框架协议(2019年-2022年)》,东城区与怀柔区就“利用怀柔区地块新建养老、儿童收养为一体的福利机构”进行了对接,积极引导东城区老人到怀柔区养老,缓解东城区养老设施短缺的问题。二是出台《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房屋出租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一级企业通过对内部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工作程序的调整,建立起服务于基层区域发展的有效工作运行体系,增加有效的对区属国企房源进行统一监管,为腾退房屋优先用于建设养老设施等民生保障设施提供空间基础。三是积极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为社区养老提供房源。2018年5月区国资委制定了《关于开展2018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调研方案》,组织相关区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我区17个街道开展走访调研,在走访过程中,积极主动将区属企业对应的房产资源台账提供给属地街道,优先为养老等社区服务职能提供出租房源。
(二)加强资源统筹,促进供需对接
一是东城区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对腾退空间资源与需求进行摸底调查。从腾退空间资源供给角度,摸查已腾退空间情况,建立疏解腾退空间资源台账,梳理出全区疏解腾退空间资源和分布情况;从各领域空间资源需求角度,对全区各部门各领域的空间需求情况进行摸底,向17个街道、182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从部门与街道两个维度收集了我区在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和商业服务等10个领域的腾退空间再利用需求。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全区腾退空间动态数据库和国资系统房产管理平台,并及时进行更新,为腾退空间再利用的供给和需求部门搭建数据平台,对于产权清晰、结构合理的腾退空间,推动供需部门的对接,优先用于配套养老等民生保障服务,探索建立供需对接机制。
(三)加强模式创新,打造典型示范
各部门、各街道主动作为,积极挖掘空间资源,结合东城实际与周边居民需求,创新利用模式、运营模式,打造了许多的典型示范案例,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区腾退空间再利用于养老项目落地。例如东直门新中街一条67号是原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办公场所。街道通过前期调研需求,并统筹协调将党员服务中心等科室外迁,建成了集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洗衣助浴、自助体检等服务一体的新中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桃园社区养老驿站前身是经营烟酒、卖手机配件的小门脸,永外街道通过开展疏整促对业态进行了清理,并经征集民意、数据采集、协调产权单位,最终将这里改造成了面积近400平米的养老服务驿站,且为永外地区目前最大功能最全的一家驿站,棋牌室、餐厅、洗浴室、保健康复室、图书室一应俱全,辐射了周边桃园、民北、李村、杨家园4个社区,近5000名老人。这些示范案例都是东城区盘活资源、配套养老设施的有益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我区目前纳入统计的未利用的腾退空间的整体情况来看,可利用空间中约75%面积主要集中在地下,但地下空间可利用条件较地上空间差,且用于养老等民生短板的空间资源,往往受服务对象的限制,也不适宜使用地下空间,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腾退空间再利用的供需矛盾。地上空间中,除去2017年6月底整体关停的永外城外,其余地上未利用空间呈现面积小、位置分散等特征,利用难度较大。二是根据《北京市公园条例》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的功能,不得侵占公园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用地性质。禁止在公园内新建旅馆、饭店、办公楼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历史名园保护区应当以保护原有风貌和格局为原则。禁止损毁、改建、拆除原有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物,禁止建设影响原有风貌和格局的建筑物、构筑物。因此,公园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不适宜建设与公园功能不符的建筑。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东城区将进一步对标新版总规要求和市级部门政策,完善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政策,不断整合资源,加深腾退空间资源的梳理研究,加强养老设施等重点民生保障的供需对接,积极推动我区腾退空间用于养老设施项目落地。
一是落实规划、推动落实。我区将按照北京市新版总规以及正在编制的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将我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中的设施需求尽可能多地纳入区级规划,以总规法制保障区养老设施建设计划落地,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满足老年人实际服务需求。
二是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对表市级出台的腾退空间指导意见,针对老城特点,着重围绕腾退空间优先补充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区腾退空间再利用政策,对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的方向引导和程序规范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与怀柔区的对接力度,积极推动东城区新建养老机构在怀柔区落地。
三是深入调研、加强研究。及时更新腾退空间和国资系统房产平台数据、充分共享,并考虑研究将非区属腾退空间进行纳统,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和台账更新机制。同时,深入研究当前腾退存量空间,分析各类空间具体情况,尤其是区属房产情况,并结合实际需求,加强供需对接,优先补足养老设施较为缺乏的地区,切实满足居民养老的需求。
四是创新模式,打造样板。以市级部门出台的腾退空间政策为依据,以街区更新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各街道的主体责任,积极挖掘区域内空间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开拓合作方式,打造腾退空间再利用于养老设施的样板项目,深入探索腾退空间利用于养老项目的路径,并加大总结和宣传再利用项目的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在全区复制推广。同时,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动利用模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做好养老机构建设服务工作。
东城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5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