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43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9-01-04 14:49    来源:

字号:        

郭秋彤委员:

自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启动以来,我区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区政府根据疏解任务涉及各领域,部署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各专项行动。结合您在“政协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东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的几点建议”,将“疏解商品交易市场专项行动”近年来工作落实情报告如下:

一、东城区市场疏解工作落实情况

(一)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提升任务

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线,按照“主动瘦身健体、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有力、有序推动市场疏解工作。

2014年初,东城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6个,建筑面积约91.5万平方米,商户15911户,从业人员36752人。其中小商品市场10个,小吃市场3个,菜市场33个。2014-2017年,共关闭商品交易市场18个,减少商业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清退转型、拆除小商品市场5处,疏解整治农副产品市场12处,关闭小吃市场1处,疏解商户7930户,从业人员28024人。与批发功能相关的仓储物流已全部疏解完毕,与区属国资相关的市场已全部完成疏解转型任务。

分年度来看,2016年度关停东华门夜市、隆福寺早市2家市场,整体拆除红桥天乐玩具市场,腾退清空永外城灯具城,百荣世贸商城、永外城两大区域性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功能全部疏解外迁,全年腾退市场面积2.58万平方米,疏解商户3207户,影响人口14111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17年,关停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广德普惠菜市场,升级改造百荣世贸商城、世纪天鼎、新民菜市场、万朋文化用品市场。8月底提前完成台账疏解任务,疏解商户1701户,疏解从业人员7869人。

(二)坚持统筹谋划,按照“控”、“疏”、“转”三字诀分类施策

区政府坚持从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出发,深入研究我区商品交易市场性质和特点,紧紧围绕“控”、“疏”、“转”三字诀,全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提升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严格按照北京市及东城区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入驻,严把企业登记、项目审批准入关,控制增量。

二是千方百计疏解存量,有序推动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一方面稳步推进小商品市场关停与提升,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正定县、崇礼县等市县,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十余次,通过搭建京津冀市场疏解平台,为市场外迁提供资源信息,积极引导服装、小商品等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中的商户向津冀地区疏解。

三是转型升级部分市场,调整与优化并举,推动市场疏解的同时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对有较大特色与品牌影响力的市场如红桥市场,引导其采用“互联网+”模式,向珠宝设计中心、个性定制中心、体验中心、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转型,推动特色市场产业层级提升。对关系城市运行和保障民生的蔬菜、粮油等菜市场按照每三年一个周期进行升级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环境秩序脏乱、文物腾退等原因关停的菜市场,通过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优化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布局,发展O2O模式等方式予以弥补。2016全年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商业便民网点111个,连锁化率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社区全覆盖。其中,建设或提升蔬菜零售网点27个,升级改造规范化社区菜市场3家。将东单菜市场和平里店、光明楼店建成功能集约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深入实施“互联网+智慧民生”行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综合平台的覆盖率。2017年,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02个,其中,新建网点87个、规范网点15个,新建或规范蔬菜零售网点37个,连锁化率提升7.97个百分点完成东直门当代万国城创建北京市第一批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创建工作(正在评审中)

(三)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着力解决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提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在市场疏解提升工作中,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并重。政府主动作为,有效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市场主体在疏解提升过程中发挥主责作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引导方面,一是建立了工作沟通联络机制、数据会商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等多项机制,强化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加强市区联动,与市国资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区政府领导多次与市国资委、市商务委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市场疏解重点、难点问题。三是以综合执法促进市场疏解提升,加强对市场周边综合执法力度,加大市场外围交通、物流、环境、违建、假冒伪劣产品、餐饮小吃等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外围整治促进市场疏解及转型。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对全区商品交易市场疏解的重要事件和进展及时报道,主流媒体报道东城市场疏解提升工作达数十篇,起到了强化正面宣传,凝聚正能量,以氛围营造助推疏解提升工作的良好效果。五是强化协同发展,为市场疏解转型搭建平台。及时将市区两级疏解政策及京津冀对接信息传达给市场方,将河北省商务厅和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联合出台的《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发至百荣世贸、永外城等主要市场,要求其加强政策方向把握,同时为各市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政府企业一同努力,确保完成疏解任务。

企业主体方面,以永外城为例,永外城近两年主动响应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号召,按照东城区市场疏解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建立疏解工作机制,促进物流商流分离,已外迁全部物流仓储功能,整体关停灯具城。328日永外城西三楼拆除。630永外城整体闭市。永外城积极与商户沟通协商,随时掌握商户思想动态,疏解工作稳步进行,为永外地区地区腾挪出10万平米商务空间,速永外现代商务区建设,促进永外地区市场集群的整体疏解。

三、下一步调整提升计划

我区将继续围绕“严格控制新增、积极疏解外迁、引导转型升级”,即“控”、“疏”、“转”三字诀,按照“巩固成果,争取支持、集中攻坚,扩大战果”的整体思路,持续推动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提升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确保完成今年疏解提升任务

    积极推进区域内商品交易市场升级,清退批发业态,继续推动百荣世贸商城向购物中心转型,加大对金龙潭菜市场、金年丰菜市场、心满诚综合市场、好润王府井小吃市场的转型升级力度,推动美博汇整体退出,完成2018年疏解商户512户,疏解从业人员1668人的年度任务。

(二)搭建疏解交流平台,营造宣传氛围

继续加大与津冀等地市场资源的合作对接力度,推动京津冀政府间的合作与企业间的直接对接,为下一步市场提升转型中疏解的商户提供对接资源,力争与石家庄、张家口等地取得实质性项目落地。支持相关协会适时组织业务与政策培训,建立市场主体交流平台,倡导互联网+商业思维,提升市场主体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能力。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形成广泛参与疏解提升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腾退空间统筹利用

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情的腾退空间再利用指导意见,推动腾退空间服务首都核心功能,推动腾退空间整合利用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同时,对腾退空间适度“留白”,严格禁止市场业态再度进入,对拟进入业态严格把关,除符合禁限目录外,还要符合所在街道或商圈的总体规划。下一步商务委将结合老字号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积极利用腾退空间,提升宜居生活品质,提升东城百姓生活“获得感”。

(四)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在疏解工作的同时,全面落实《北京市东城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今年全年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00个,提升连锁化率2.5个百分点。聚焦重点行业,培育示范项目,推荐驻区品牌连锁企业入选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打造北京市第一批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启动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征集工作,重点对连续经营的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给予一次性政府奖励,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微利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建立东城区生活服务电子地图,内容主要涵盖生活性服务业八个业态数网点及生活必需品应急网点、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基本情况,并以该数据平台为基础,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生活性服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管。

以上就是东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工作及计划,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2018年5月2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