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74号提案的办理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8-10-15 10:07    来源:区教委

字号:        

 

何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曲艺进校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的那样,在“文化自信”已经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今天,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中分别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应该说,我国的传统曲艺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逐步进入校园,扎根于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近几年,东城区教委更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从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出发,将曲艺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与其它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不断探索其推进路径和推进模式,采取了“一个工程”“两个层面”“四个途径”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构建“一个工程”,确保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健康、持续发展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117日,东城区教委正式启动了“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在内容上:将京剧、戏曲(含曲艺)、书法作为首批优秀传统艺术项目,将诵读、中医药、名人故居作为首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模式上:逐步实现东城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六个一”;在方法上:实行内容分类开展、按学段分层推进。

二、抓好“两个层面”,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奠基

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两个层面”。一是,在教师层面,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培训、研讨等形式,让干部教师了解包涵曲艺在内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的文化素养和认识;二是,在学生层面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参加文化活动,参与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包括曲艺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自己成长的底色,成为文化传播、传承的使者。

三、通过“四条途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区教委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开展此项工作,2018年划拨10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东城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 工程’”的推进,同时要求学校要通过四条途径开展包括曲艺在内的文化传承工作。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传统文化。鼓励学校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曲艺、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美育学科课程,学习基本知识。二是,通过课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曲艺等表演形式和深刻内涵,感受曲艺等艺术门类的文化魅力。三是,通过高水平的学生艺术社团,学生在深度学习曲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到目前为止,我区共有北京市金帆艺术团27个,星光艺术团68个,这些高水平的艺术社团包括:舞蹈、合唱、西乐团、民乐团、京剧团、曲艺团、行进管乐团等十多个种类,为有个性特点和特长的学生提供深度的学习机会,其中曲艺类的艺术社团占社团总数的8%。除了这些大规模的精品艺术团队以外,各学校还办起了曲艺项目的社团和兴趣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小学校的京剧社团有35个(五中分校、东直门中学、54中、109中学和小学部宏志中学、汇文一小等),快板社团有15个(回民实验小学、地坛小学、雍和宫小学、十四条小学、和四小、府学小学、西中街小学、培新小学、灯市口、七条小学等),相声社团有8个(宏志中学、回民实验小学、地坛小学、灯市口、七条小学等),京韵大鼓社团有3个(和一小、回民小学、少年宫等),评书社团有5个(灯市口、回民实验等)昆曲社团有2个(宏志中学等)、琴书社团有2个(培新小学、灯市口小学等),梅花大鼓社团1个(灯市口小学等)。四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曲艺艺术。一方面,区教委先后将200多名国内外德艺双馨的知名专家推荐给了学校,其中包括相声、京韵大鼓、快板、评书等10多名曲艺项目的专家,提高了学生艺术社团品质;一方面,请曲艺类的专业院团走进学校,为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演出,区教委还借助于市教委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将20多个专业院团的近40场戏剧节目引进学校,其中30%为曲艺类的节目,供学生们观赏。学校还走出校园,走进剧院,观赏优秀的传统曲艺节目,在观赏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曲艺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也会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今后,区教委还将从两个层面上加大曲艺进校园的力度:一是,在曲艺的艺术表演形式上,会将更多的专业院团和大专院校推荐给学校,为学校和专业院团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将更多的曲艺方面专家请进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实施“课外活动三三零计划”,扩大学校曲艺社团的数量,将更多曲艺院团优秀的剧目引进学校,让学生通过观看演出,学习、传播和宏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在曲艺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方面,要深入挖掘其教育意义以及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注重中国礼、仪(规矩)、孝、节气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

以上是我委“关于传统曲艺进校园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有不妥之处,请您指正。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1852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