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74号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A类)

日期:2018-09-17 16:08    来源:

字号:        

权晓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王府井商业街区功能重组与提升、加强文化融合方面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王府井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对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赞同和接受。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办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围绕王府井大街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改造、业态调整、文化与商业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讨论。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王府井大街是一条著名商业街,历史悠久,传统古朴,曾创立许多闻名天下的中华老字号。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距离把王府井大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商业街”的目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作为首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城区委、区政府将积极推动王府井的转型升级,以建设国际知名的世界级商圈为目标,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基础设施改造、业态调整、景观提升、交通优化等专项工作,以一流的标准和首善的要求强力推进王府井的建设和发展。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王府井商业区发展现状和问题

当前王府井商业区商业商务设施总面积254.6万平方米,企业登记总数6000余家。其中主要大街两侧商业设施178家,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包括东方广场、王府中环、北京市百货大楼、apm购物中心、嘉德艺术中心等大型商业设施18家。街区29家重点企业2017年销售额105亿元。主街日平均租金每平方米57.4元。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老舍故居等历史资源25处,首都剧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王府井书店等文化艺术设施11处,吴裕泰、盛锡福等老字号品牌32个。街区范围内有五星级(含达到标准未评级)酒店13家。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区域型商圈的崛起,作为传统商业街区代表的王府井受到较大冲击,客流下降,客质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街区定位不够清晰,业态缺乏规划。二是空间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尚未形成区域联动发展。三是文化、商业、商务、旅游等多种资源缺乏融合发展,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街区整体缺乏文化体验、文化韵味。四是公共空间品质不佳,城市家具陈旧,市政基础落后,广告牌匾杂乱,缺少人性化设施和文化体验。五是街区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户外活动品质有待提升。七是街区管理不够精细。您提案中提到的王府井大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二、王府井转型升级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近两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十余次来到王府井商业区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东城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十余次专题调研部署会研究王府井商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级领导对该区域发展的重视和关注成就了王府井发展的今天,也为王府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特别是2017年,对于王府井来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北京市主要领导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北京市新总规,提出了“将王府井大街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商业街区”的希望和要求;东城区委、区政府更是迅速落实,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王府井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着交通优化、景观改善、环境提升、商文融合、品牌聚集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交通改善方面:通过采取限行措施,步行街南口通行效率提升88%;取消王府井西街大巴车停车场;设立18个非机动车规范停车区,安排专人看护管理。在景观改善方面:撤除10个街面水吧;设置了8组可移动、拼接式的花箱座椅;将朱炳仁大师的《五牛五福》庚彩熔铜雕塑摆放在了大街中央。在环境提升方面:拆除楼顶户外商业广告1万多平方米;拆除大甜水井胡同、海港城等临建设施1万平方米;完成王府井北街近1万平方米道路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完成帅府园胡同、大纱帽胡同、大甜水井胡同、大阮府胡同和王府井西街的环境提升,建设两处口袋公园。在文商融合方面,市区领导密集走访新华书店、外文书店,高度重视文化企业的发展问题,对促进文化企业繁荣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王府井大街还被授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国际交往中心)。

三、以开展“1+3”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统筹谋划街区发展

    (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推进“1+3”规划编制

我们聘请了高水平的专业机构着手编制业态调整规划、街道景观规划以及交通组织规划,科学指导王府井的转型升级工作。业态规划将瞄准世界十大商圈标准,明确街区功能定位,合理空间布局,聚焦于王府井的品牌品质层级和业态功能结构,对街区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合王府井发展现状,提出与街区地位相匹配的优化升级框架;在王府井优化升级框架下,对急需调整升级的商业设施进行重点策划,提出优化升级的定位方向和实施方案。街道景观规划以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高品质开展街区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对景观节点、广告牌匾、城市家具、道路铺装、夜景照明、绿植景观进行综合考虑,有步骤分阶段推进景观品质提升,将王府井打造成舒适、便利、优美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交通组织规划将在踏勘和调研的基础上,与天安门、中南海、故宫周边交通统筹连片,系统优化,全面提升,通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盘活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街区机动车的通达性和便利性,解决非机动车停放、旅游大巴车停靠、物流车辆管理等问题。

(二)落实“文化+”发展理念,将王府井建设成为文商融合的典范街区

    王府井商业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最具备条件成为最有文化味的商业街、代表中国的商业街。在大刀阔斧开展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落实“文化+”发展理念,通过深入梳理、挖掘、展示王府井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吸纳文化艺术资源,引进文化艺术项目,举办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以文化为引领,加快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努力把王府井商业街打造成为有国际范、北京味、时尚感、文化韵的商业街。

1.积极引进优质文化艺术项目

亮相时间不久的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是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王府井商业街引入的一个颇具分量的文化项目。作为伦敦最受欢迎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坐落于海德公园的蛇形美术馆每年都会和一位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合作,设计蛇形美术馆展亭,在室外草坪上展览,该展览已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建筑设计展之一。2018年,是蛇形美术馆展亭项目创办18年来第一次走出伦敦,第一站来到了北京王府井,落户于王府中环项目西侧6400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内,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小型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以及供游客和市民休憩。每个月都将举办艺术周末活动,邀请一些文化名人举办艺术沙龙,开设室外瑜伽课、冥想课,开展舞蹈、音乐类的亲子活动等,活动将持续到10月底。

2.开展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活动

去年以来,王府井莫斯科文化节、“水·云·山”BMW沉浸体验艺术空间展、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展览、雕漆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等接连不断的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王府井大街轮番登场。今后,作为“大故宫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王府井还将与比邻的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故宫藏品展等文化活动,彰显文化魅力,丰富文化体验。今后来王府井商业街,将不再只有买买买,一场场文化盛宴,将让游客、市民体验到时尚与传统交融的中国最好商街。

3.加大现有文化艺术设施的联动发展力度,打造国际高端艺术展演展示聚集地

去年5月,位于王府井大街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开始试营业,是北京高端艺术品收藏、展示、研讨、交易的平台和载体。开业后,嘉德艺术中心每个月都在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吸引大量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此外,嘉德艺术中心北侧紧邻中国美术馆,东侧比邻北京人艺,将结合北京人艺将在原址基础上向东进行扩建,建设两座剧场和三个排练场,三个项目互为补充和依托,成为文化艺术聚集地。

(三)管理与服务并举,聚焦重点,实现业态升级有突破

王府中环、嘉德艺术中心、哈姆雷斯中国最大旗舰店等均已顺利开业,影响促进街区业态调整升级;制定《王府井商业街业态升级指导意见》、修订《户外活动管理办法》,提高街区业态、活动准入门槛,引导提升街区升级;与国资委、工商和食药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准入审核,把住进口,严控新增。

(四)大力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提升街区环境品质

拆除临建、违建,挤压不符合街区定位的低端业态存续空间,根治多种扰序乱想。率先开展屋顶广告牌匾整治,恢复主街建筑天际线。综合施策,根治困扰街区多年的交通痼疾顽症。改造升级街区音乐喷泉广场,增设可移动组合式花箱座椅,提升生态环境。改造美化临街橱窗,在辅街打造口袋公园,全面修复市政设施,改变困扰多年的设施老化破损现象。

未来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继续“文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引导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业态品质;落实城市设计方案,优化美化街区环境;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街区导引系统、智慧王府井的建设;积极发挥王府井商会互通互联作用,全面参与规划编制、整治提升等各项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持续调整升级,打造出商业与文化相结合的“韵味王府井”;商业与时尚相结合的“动感王府井”;商业与生态相结合的“品质王府井”;商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智慧王府井”,将王府井商业区建设成为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符合、代表商业街发展潮流和趋势的“中国第一商业街”。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于王府井地区发展的关心与帮助。我办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包括您在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注下,王府井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现按有关程序,向您提供书面办理报告并与您当面沟通。

北京市王府井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

2018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