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东城区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东城区名人纪念地保护利用价值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对课题组所提出的建议我们深表认同。文化遗产领域的保护理念和工作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类型,使“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东城区名人纪念地呈现出来的问题,也直接反映了我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一、“名人故居”的性质、界定及现有政策规定
“名人故居”,也称名人旧居、名人寓所。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名人故居”的专项法律、法规,因此“名人故居”的定义、性质、界定、管辖制度等方面尚无法可依,这就给开展“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1980年、1988年、1996年三次出台了“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的规范性文件。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管理的通知》(【2014】2号),要求“申报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请示。在收到请示后,由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后报中央审批。”市委宣传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强北京市新建改建纪念设施管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这项工作总的原则是从严控制,加强规范管理。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一律报中宣部后,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二是要公事公办,如有新建改建项目,绝对不能因为领导打招呼和其他特殊原因搞突破口。三是首都北京的历史遗产最为丰富,我们要统一思想,带头严格执行,全面开展纪念设施检查登记工作,摸清底数。四是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市政府两办协调,按照属地负责、条块结合的方式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切实完成好这项工作。
“名人故居”不等同于文物建筑。文物建筑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赋予的法定身份,而“名人故居”不一定同时具备文物的法定身份。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具备文物的法定身份,由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督、指导其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未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不具备文物的法定身份,目前尚无特定政府部门负责这类“名人故居”的监管工作。
同时,据我们了解,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正在就“名人故居”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东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中“名人故居”的现状和问题
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56处。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共有64处。其中有6处已作为纪念馆或博物馆对外开放。分别为文天祥祠、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蔡元培故居、袁崇焕祠墓、于谦祠。其余58处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其产权、管理、使用等情况也比较复杂。在产权归属方面,既有属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也有属于个人的;在管理制度方面,既有产权人直接管理使用的,也有产权人将其使用权租赁给个人或企业的;在使用用途方面,既有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还有作为民宅使用的。
现有阶段,“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其一,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名人故居”处于法律真空状态;其二,从政策规定上来看,“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政策空间有限;其三,“名人故居”的产权关系复杂,不合理占用现象十分严重;其四,许多“名人故居”年久失修,装修后改、私搭乱建问题严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其五,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合理使用比例较低,部分“名人故居”亟待腾退修缮;其六,由于目前尚无文物腾退的政策和专项资金,属于文物的“名人故居”腾退面临巨大困难;其七,对于属于文物的并已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由于权属关系复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法对其进行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对其经营管理模式无法直接干预;其八,尚未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居”,其管辖权属上不明晰。
三、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名人故居纪念地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家。其中,名人故居类5家,均为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是茅盾故居、文天祥祠、老舍纪念馆、蔡元培故居、袁崇焕祠墓。每一处名人故居内,都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及实物材料,便于群众参观。
近年来,区委宣传部以弘扬红色文化为重点,健全制度、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等主题,分别组织开展了“爱祖国、凝力量、谋发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感受东城文化魅力 共建和谐宜居之区”等活动,每次都将名人故居列入寻访的主要线路,精心设计了红色记忆、辉煌成就、名人遗迹、文化地标、国学巡礼、民俗广角等各具特色的参观板块和线路,使干部群众实地了解党史国情,激发爱国热情。与此同时,广泛发动、积极协助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新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受到基地的欢迎和好评。
四、以文物保护为出发点做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利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契机,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区属直管公房及社会关注度高的文物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推进文物腾退工作。2014年,启动实施了陈独秀旧居腾退修缮整治工程,投入资金1700万元,将院内居民搬迁安置,修缮整治文物院落,以《新青年》杂志为题布置展陈,修葺一新的文物重新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2015年,区文化委与北京画院合作,投入2000万元以资金支持的方式将雨儿胡同13号(齐白石旧居)内的3户画院职工进行腾退安置,有效保护了院落整体风貌,进一步提升了展览展示空间。2016年,区政府投入4650万元启动东堂子胡同4、6号近代建筑(伍连德故居)腾退工作,目前腾退工作已到收官阶段。2017年,经过一年多升级改造的“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祠”举行官德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自此,“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祠”将作为北京市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以“三祠”和三位先贤的生平事迹和可贵品质为载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廉政教育。今年,曹雪芹故居复建工程也已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实施。
五、下一阶段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文物腾退工作,重点腾退太庙、皇史宬、田汉故居、欧阳予倩故居、梁实秋旧居等47处文物,力争到2020年,文物的不合理占用情况明显改善,全区会馆类文物全部实现腾退保护。
二是开展故宫、孔庙-国子监、雍和宫、柏林寺、智化寺周边5片区域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联合相关部门清理周边私搭乱建、规范用电行为、规范出租经营等行为。
三是“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中法大学、惠王府等一批文物修缮工作,完成区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工作。
四是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文物的安全。区文委作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严格落实巡视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害、损害文物的行为,执法到位率达到100%。
五是计划新认定一批文物价值突出且社会关注度高的不可移动文物,提升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推动历史建筑的认定工作,配合市文物局、市规划局做好东城区历史建筑的认定工作。
六是深入挖掘东城历史文化资源,委托北京出版集团编辑出版《东城文脉遗存》一书,讲好文物故事。尝试建立东城文保资源协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形成共商共享共建的新机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文化遗产日开展宣传,不断完善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上文博资源的展示内容。探索引入志愿者参与文物安全巡视,展览宣传讲解的工作方式。
七是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的管理工作。严格按中央、市委要求做好全区新建、改扩建的名人故居的申报审批工作,确保新建改扩建情况符合中央和市委的规定。做好现有名人故居的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各街道与属地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名人故居开展深入合作,精心策划各类活动,不断提高本区域名人纪念地与街道、社区的融合度,让文物“活起来”、“秀起来”。做好全区名人故居的宣传推广工作。利用《新东城报》、“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北京市东城”政务微博等区级载体,线上线下同步做好新闻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